一种把手智能收缩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4536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8:03
本申请涉及一种把手智能收缩座椅,其包括座椅和支撑底座,座椅的侧边转动连接有扶手,扶手转动所在的平面平行于座椅上扶手所在的侧壁,扶手与座椅的转动连接处设置有带动扶手转动的驱动件,驱动件的驱动轴与扶手固定连接,扶手上设置有光电式接近传感器,光电式接近传感器和驱动件电连接于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用于接收光电式接近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检测电路和用于向驱动件输出驱动信号的驱动电路;当光电式接近传感器接收接近触发信号时,驱动件带动扶手转动至设定角度;当光电式接近传感器接收远离触发信号时,驱动件带动扶手复位。本申请具有实现把手收缩智能化的效果。本申请具有实现把手收缩智能化的效果。本申请具有实现把手收缩智能化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把手智能收缩座椅


[0001]本申请涉及智能家居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把手智能收缩座椅。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行业的进步,智能家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且各种各样的家居款式也越来越新颖,比如智能把手座椅,人们对于座椅的使用不仅仅停留在对美观的追求,对座椅的舒适度的要求和使用时的方便性也越来越高。
[0003]相关技术中,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5410443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多功能智能椅,包括座椅本体和控制箱,座椅本体包括坐垫部、靠背部、扶手部、支撑部、底座,控制箱内设置有控制电路板。其通过在坐垫部上设置红外传感器和图像传感器来获知临近智能椅的用户的身高,并控制支撑部内的电机转动进行支撑部的高度调节,实现了根据用户身高自动调节椅子的高度,调节方便,智能化程度高。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虽然智能椅能够将自动调节椅子的高度,但是椅子上的扶手并不方便调节高度,当使用者不需要使用扶手时,扶手会降低使用者的方便性,不能更好的适用使用者的需求,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实现把手的自动抬起和落下,以方便使用者的舒适度,本申请提供一种把手智能收缩座椅。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把手智能收缩座椅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把手智能收缩座椅,包括座椅和支撑底座,所述座椅的侧边转动连接有扶手,所述扶手转动所在的平面平行于座椅上所述扶手所在的侧壁,所述扶手与所述座椅的转动连接处设置有带动所述扶手转动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驱动轴与所述扶手固定连接,所述扶手上设置有光电式接近传感器,所述光电式接近传感器和驱动件电连接于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用于接收所述光电式接近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检测电路和用于向所述驱动件输出驱动信号的驱动电路;当光电式接近传感器接收接近触发信号时,驱动件带动扶手转动至设定角度;当光电式接近传感器接收远离触发信号时,驱动件带动扶手复位。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没有遮挡物遮挡在扶手上的光电式接近传感器上时,即光电传感器接收到的是远离触发信号,经过控制电路检测和判断后,对驱动件输出控制信号,从而使得把手保持复位的状态;当有遮挡物遮挡住光电式接近传感器时,即光电式接近传感器接收接近触发信号,经控制电路检测和判断后,向驱动件输出控制信号,使得驱动件带动扶手转动设定角度;当光电式接近传感器上的遮挡物移开时,驱动件再次带动扶手复位。
[0009]优选的,所述检测电路包括比较器OA1,所述比较器OA1的正相输入端电连接至所述光电式接近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所述比较器OA1的负相输入端电连接有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电连接至直流电源DC,所述比较器OA1的负相输入端电连接有电阻R2
的一端,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比较器OA1的输出端电连接至所述驱动电路。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定光电式接近传感器接收接近触发信号时输出为1,光电式接近传感器接收远离触发信号时输出为0,且设定比较器OA1的正相输入端的电压为U1,比较器OA1的负相输入端电压设置为U2,当U1为高电平时,且大于U2时,比较器OA1输出高电平,当U1小于U2时,比较器OA1输出低电平,且电路中有杂波时,且当U1小于U2时,比较器OA1还可以视为具有滤波的效果,且由于检测电路的输出电压跟比较器OA1的电源有关,因此减少对光电式接近传感器输出信号弱的担心,因此比较器OA1还具有放大电路电压的效果。
[0011]优选的,所述驱动电路包括MCU,所述比较器OA1的输出端电连接至所述MCU的信号输入端,所述MCU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至所述驱动件的信号输入端。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MCU中根据其信号输入端的触发信号控制驱动件的转动或者复位。
[0013]优选的,所述光电式接近传感器与所述检测电路之间设有滤波电路,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电阻R3和电容C1,所述电容C1的一端电连接至所述光电式检测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阻R3接地。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波电路中的电容C1根据其充放电的原理,电阻R3阻碍电容C1的充放电的进程,从而使得输入电压趋于平稳,有利于增加输入检测电路中信号的稳定性。
[0015]优选的,所述检测电路与所述驱动电路之间设置有电压跟随器。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压跟随器有利于增加检测电路与驱动电路之间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0017]优选的,所述座椅上对应所述扶手与所述座椅的铰接处设置有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覆盖在所述扶手与所述座椅的铰接处的防护盖和套设在所述扶手一端的弹性防护套筒,所述弹性防护套筒的一端与所述防护盖的内部连通,所述弹性防护套筒的另一端紧密贴合在所述扶手的表面。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扶手与座椅是转动连接的,因此在转动连接处容易存在安全问题,防护盖有利于减少有衣物或其他物质可能被夹入扶手与座椅之间的转动缝隙中的情况,且弹性防护套筒一方面不容易影响到扶手的转动,还能够起到遮挡扶手与座椅之间的转动缝隙,且有利于起到防尘的效果。
[0019]优选的,所述弹性防护套筒设置呈锥形的波纹管。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波纹管材料易获取,且具有较好的弹性效果,不容易影响扶手的转动。
[0021]优选的,所述座椅上对应处于初始状态的扶手的一侧设置有限位件,且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扶手的重力所朝向的一侧。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件有利于使得位于复位状态时的扶手,限位件能够支撑扶手,以减轻驱动件上驱动轴的压力。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由于扶手上没有遮挡物时,即扶手上的光电式接近传感器收到远离触发信号,此时控制电路使得把手保持复位的状态,即把手的初始状态为落下状态;当有遮挡物遮挡
扶手使得光电式接近传感器接近触发信号时,控制电路使得驱动件带动扶手转动设定角度,即扶手抬起至设定角度,以满足使用需要;当光电式接近传感器上的遮挡物移开时,扶手复位;
[0025]2.比较器OA1不仅具有滤波的效果,而且还具有放大电压的效果;
[0026]3.防护盖和弹性防护套筒有利于遮挡扶手与座椅之间的转动缝隙,一方面提高了安全性,另一方面有利于起到防尘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扶手处于落下状态;
[0028]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扶手处于抬起状态;
[0029]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主要用于展示防护组件内部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0030]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控制电路的原理框图;
[0031]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0032]附图标记:1、座椅;2、支撑底座;3、扶手;4、驱动件;5、光电式接近传感器;6、控制电路;61、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把手智能收缩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1)和支撑底座(2),所述座椅(1)的侧边转动连接有扶手(3),所述扶手(3)转动所在的平面平行于座椅(1)上所述扶手(3)所在的侧壁,所述扶手(3)与所述座椅(1)的转动连接处设置有带动所述扶手(3)转动的驱动件(4),所述驱动件(4)的驱动轴与所述扶手(3)固定连接,所述扶手(3)上设置有光电式接近传感器(5),所述光电式接近传感器(5)和驱动件(4)电连接于控制电路(6),所述控制电路(6)包括用于接收所述光电式接近传感器(5)输出信号的检测电路(61)和用于向所述驱动件(4)输出驱动信号的驱动电路(62);当光电式接近传感器(5)接收接近触发信号时,驱动件(4)带动扶手(3)转动至设定角度;当光电式接近传感器(5)接收远离触发信号时,驱动件(4)带动扶手(3)复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把手智能收缩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61)包括比较器OA1,所述比较器OA1的正相输入端电连接至所述光电式接近传感器(5)的信号输出端,所述比较器OA1的负相输入端电连接有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电连接至直流电源DC,所述比较器OA1的负相输入端电连接有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比较器OA1的输出端电连接至所述驱动电路(6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把手智能收缩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62)包括MCU,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掌观曹慧沈海林杨军权沈迎春李启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伊涵家居饰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