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集成化隔离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4166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集成化隔离舱,包括:集成单元,所述集成单元包括隔离舱本体、通风系统、电气系统、给排水系统、自控系统;配套功能装置,设置在所述隔离舱本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隔离舱本体与通风系统、电气系统、给排水系统、自控系统集成为集成单元(集成的负压隔离单元),自由组合成大型产品;根据需求增加相关配置配套功能装置,将集成单元与不同的配套功能装置自由组合成检测实验舱或医疗隔离舱或影像检测舱等,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隔离舱可配置为具有不同功能的隔离舱。可配置为具有不同功能的隔离舱。可配置为具有不同功能的隔离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集成化隔离舱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隔离
,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集成化隔离舱。

技术介绍

[0002]医用隔离装置通常为隔离病房(负压隔离病房),目前,医院一般采用大门关闭的负压隔离病房隔离传染病病人,其在传染病盛行的时候,能发挥很大作用,它能有效地使病员与外界隔离,避免交叉感染,用于传染病员的隔离后运送,对通过传染的病员或疑似病员的转移救护起到临时隔离的作用,防止病原体进一步扩散,对随行的医护人员和周围环境提供有效保护。但目前医用隔离病房通常仅仅用于隔离传染病病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集成化隔离舱,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医用隔离装置通常为隔离病房,仅仅用于隔离传染病病人的问题。
[0004]一种多功能集成化隔离舱,包括:
[0005]集成单元,所述集成单元包括隔离舱本体、通风系统、电气系统、给排水系统、自控系统;
[0006]配套功能装置,设置在所述隔离舱本体内。
[0007]优选的,所述隔离舱本体为医疗隔离舱,所述配套功能装置包括:治疗病房模块、清洁模块、风淋模块和卫生间模块,所述治疗病房模块包括:病床和监测装置。
[0008]优选的,所述隔离舱本体为检测实验舱,所述配套功能装置为检测实验装置;
[0009]或所述隔离舱本体为影像检测舱,所述配套功能装置为影像检测装置。
[0010]优选的,所述通风系统包括:进风系统和排风系统;
[0011]所述进风系统包括:设置在隔离舱本体上的进风口;空调器,所述空调器的进风端连接有第一进气过滤装置;进风机,进风端与所述空调器的出风端连接;第二进气过滤装置,进风端与所述进风机的出风端连接,所述第二进气过滤装置的出风端通过第一连接风管连接所述进风口。
[0012]优选的,所述排风系统包括:设置在隔离舱本体上的排风口;排风机,进风端通过第二连接风管与所述排风口连接;排气过滤装置,进风端与所述排风机的排风端连接;所述排气过滤装置的排风端依次连接消毒装置及杀菌装置。
[0013]优选的,所述多功能集成化隔离舱还包括:
[0014]垃圾排放管道,与所述隔离舱本体连接;
[0015]第二垃圾收纳箱,所述第二垃圾收纳箱顶端设置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用于供所述垃圾排放管道位于隔离舱本体外部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垃圾收纳箱通过连接组件与垃圾排放管道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0016]两个第一连接件,设置在第二垃圾收纳箱顶端且位于垃圾排放管道两侧,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六固定块,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垃圾收纳箱顶端且位于垃圾排放管道一
侧;L形卡杆,下端与所述第六固定块转动连接,所述L形卡杆上端设置卡块,所述垃圾排放管道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卡块配合的倾斜卡槽;固定杆,设置在第二垃圾收纳箱顶端,且位于第六固定块远离垃圾排放管道的一侧;若干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L形卡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
[0017]两个第二连接件,设置所述第二垃圾收纳箱内顶部且位于垃圾排放管道两侧;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七固定块,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垃圾收纳箱内顶部且位于垃圾排放管道一侧;L形连接块,所述L 形连接块的竖直段与所述第七固定块转动连接,所述L形连接块的水平段的上端和靠近垃圾排放管道的一侧均设置密封垫;第二弹簧,一端与L形连接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靠近L形连接块的第二收纳箱内侧壁固定连接。
[0018]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技术隔离舱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连接组件连接第二垃圾收纳箱和垃圾排放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隔离舱本体;2、垃圾排放管道;5、进风系统;51、进风机;52、第一进气过滤装置;53、空调器;54、第二进气过滤装置; 6、排风系统;61、排风机;62、排气过滤装置;63、消毒装置;64、杀菌装置;7、配套功能装置;71、病床;72、清洁模块;73、风淋模块;74、卫生间模块;8、第二垃圾收纳箱;9、连接组件;91、第一连接件;911、第六固定块;912、L形卡杆;913、固定杆;914、第一弹簧;92、第二连接件;921、第七固定块;922、L形连接块;9221、 L形连接块的竖直段;9222、L形连接块的水平段;923、密封垫;924、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4]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5]实施例1
[002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集成化隔离舱,如图1所示,包括:
[0027]集成单元,所述集成单元包括隔离舱本体1、通风系统(如负压通风系统也可参照200810160790.4)、电气系统、给排水系统、自控系统;
[0028]配套功能装置7,设置在所述隔离舱本体内。
[0029]优选的,所述电气系统和给排水系系统均为现有,可参照目前病房的给排水系统(如目前病房卫生间的给排水系统)和电气系统(包括目前病房内的用于照明的电气系统)。
[0030]优选的,所述自控系统可为目前用于控制通风系统的控制系统 (如200810160790.4);或者所述自控系统也可为用于控制所述集成单元的电气设备(包括通风系统、电气系统、给排水系统的电气设备) 工作。
[0031]优选的,所述给排水系统中排水部分连接有污水处理系统,用于对排水进行过滤、消毒、杀菌。
[0032]优选的,所述隔离舱本体为医疗隔离舱,所述配套功能装置7包括:治疗病房模块、清洁模块72(优选的,所述清洁模块为隔离舱本体内部设置的清洁区,如放置清洁工具的区域,或者隔离舱本体内垃圾(如食品垃圾等)通过清洁区域排出)、风淋模块73(风淋模块中放置风淋装置)和卫生间模块(即卫生间)74,所述治疗病房模块包括:病床71和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包括生命体征监控仪和摄像头)。
[0033]或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集成化隔离舱,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成单元,所述集成单元包括隔离舱本体(1)、通风系统、电气系统、给排水系统、自控系统;配套功能装置(7),设置在所述隔离舱本体(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集成化隔离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舱本体(1)为医疗隔离舱,所述配套功能装置(7)包括:治疗病房模块、清洁模块(72)、风淋模块(73)和卫生间模块(74),所述治疗病房模块包括:病床(71)和监测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集成化隔离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舱本体(1)为检测实验舱,所述配套功能装置(7)为检测实验装置;或所述隔离舱本体(1)为影像检测舱,所述配套功能装置(7)为影像检测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集成化隔离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系统包括:进风系统(5)和排风系统(6);所述进风系统(5)包括:设置在隔离舱本体(1)上的进风口;空调器(53),所述空调器(53)的进风端连接有第一进气过滤装置(52);进风机(51),进风端与所述空调器(53)的出风端连接;第二进气过滤装置(54),进风端与所述进风机(51)的出风端连接,所述第二进气过滤装置(54)的出风端通过第一连接风管连接所述进风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集成化隔离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系统(6)包括:设置在隔离舱本体(1)上的排风口;排风机(61),进风端通过第二连接风管与所述排风口连接;排气过滤装置(62),进风端与所述排风机(61)的排风端连接;所述排气过滤装置(62) 的排风端依次连接消毒装置(63)及杀菌装置(6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集成化隔离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迟海鹏张怀东邢希学张京军龚长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戴纳实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