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举华专利>正文

一种中医临床用背带式敷药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4057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7: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医临床用背带式敷药固定装置,包括敷药本体,其上设置有敷药部和环向连接带,环向连接带按照将敷药部对应于待敷处的方式将敷药本体相对于固定于患者肢体;环向连接带按照围绕患者肢体的方式连接至位于敷药本体相对侧的背戴本体;背戴本体与敷药本体通过长度可调的纵向连接带连接,以使得敷药本体能够基于背戴本体在至少两个维度上相对固定于患者肢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患者提供至少两个维度上的相对稳定,弹力带可以仅需要提供一定弹力,而不需将其勒紧而压迫患者皮肤,而是基于弹力带的环向支撑力和纵向连接带的提拉力分别提供环向固定和纵向固定,能够减小对皮肤的压迫。对皮肤的压迫。对皮肤的压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临床用背带式敷药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中医临床用背带式敷药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敷药疗法是中医领域常见的治疗方法。敷药法是指将草药切碎和捣乱后,或者将中药末加辅形剂调匀成糊状,辅于患者的患处或者穴位之处,以具有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等功效。在敷药时,将调制好的药物在纱布上涂敷均匀,而后采用绷带将其绑在患处或者穴位之处。
[0003]例如,公开号为CN208943255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医用腹腔敷药腹带装置。其包括腹带本体;腹带本体包括左腹带和右腹带以及连接带;连接带的一端与腹带本体固定连接,连接带的另一端与腹带本体可拆卸连接,位于左腹带上设置有左侧敷药袋,位于右腹带上设置有右侧敷药袋;左侧(右侧)敷药袋的顶部为袋开口,位于敷药袋的袋开口上还设置有拉链;敷药袋内部的装药袋设置有多个竖向延伸的条状的内层装药分区。该技术提供的医用腹腔敷药腹带装置,便于清洗,敷药区域位置易锁定,药量可控,中药粉末不会外露,操作方便等。
[0004]不过,该腹带装置较难固定于患处,其需要依靠其与患者皮肤的摩擦以及两侧连接带的松紧来进行固定。连接带越紧,固定效果越好,但是容易对皮肤造成压迫伤害;皮肤压迫越小,摩擦力越小,导致其容易下坠,易掉落。
[0005]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专利技术人做出本技术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技术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技术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
技术介绍
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医临床用背带式敷药固定装置,包括:敷药本体,其上设置有敷药部和环向连接带,所述环向连接带按照将所述敷药部对应于待敷处的方式将所述敷药本体相对于固定于患者肢体;所述环向连接带按照围绕所述患者肢体的方式连接至位于所述敷药本体相对侧的背戴本体;所述背戴本体与所述敷药本体通过长度可调的纵向连接带连接,以使得所述敷药本体能够基于所述背戴本体在至少两个维度上相对固定于患者肢体。本技术为患者提供至少两个维度上的相对稳定,弹力带可以仅需要提供一定弹力,而不需将其勒紧而压迫患者皮肤,而是基于弹力带的环向支撑力和纵向连接带的提拉力分别提供环向固定和纵向固定,能够减小对皮肤的压迫。
[0007]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背戴本体与所述敷药本体按照大致相同的相对于人体肩膀的距离分别贴住人体的腹部侧和背部侧。
[0008]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背戴本体的贴合于背部的面积大于所述敷药本体
的贴合于腹部的贴合面积。
[0009]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环向连接带的一端与所述敷药本体固定连接,而其另一端与所述背戴本体可拆卸地连接。
[0010]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环向连接带是弹力带。
[0011]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纵向连接带包括用于调节其长度的调节扣。
[0012]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敷药部为向所述敷药本体内凹形成的大致位于其中央区域的且并未在其厚度方向上贯穿的敷药坑。
[0013]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固定装置展开的情况下,所述敷药坑的中心线大致与所述背戴本体的中心线大致并行。
[0014]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中医临床用背带式敷药固定装置,包括敷药本体,其上设置有敷药部和环向连接带,所述环向连接带按照将所述敷药部对应于待敷处的方式将所述敷药本体相对于固定于患者肢体;所述敷药部为向所述敷药本体内凹形成的大致位于其中央区域的并未在其厚度方向上贯穿的敷药坑。
[0015]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敷药坑与软质盖彼此可拆卸地接合,所述软质盖粘接有湿敷布并且具有药液出口。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优选的一种敷药装置的展开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优选的一种敷药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优选的一种敷药坑的示意图;和
[0019]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优选的一种环向连接带。
[0020]附图标记列表
[0021]100:敷药本体
ꢀꢀꢀꢀꢀꢀꢀꢀꢀꢀꢀꢀꢀꢀꢀꢀꢀꢀꢀ
100c:纵向连接带
[0022]200:背戴本体
ꢀꢀꢀꢀꢀꢀꢀꢀꢀꢀꢀꢀꢀꢀꢀꢀꢀꢀꢀ
100c

1:调节扣
[0023]100a:敷药部
ꢀꢀꢀꢀꢀꢀꢀꢀꢀꢀꢀꢀꢀꢀꢀꢀꢀꢀꢀꢀ
100b

1:第一练级区
[0024]100b:环向连接带
ꢀꢀꢀꢀꢀꢀꢀꢀꢀꢀꢀꢀꢀꢀꢀꢀ
200a:第二连接区
[0025]100d:橡胶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1

4进行详细说明。
[0027]实施例1
[0028]本实施例公开一种中医临床用背带式敷药固定装置。如图1和2所示,其包括敷药本体100和背戴本体200。背戴本体200为采用软质材料制成的大致呈方形的结构。敷药本体100,其上设置有敷药部100a和环向连接带100b。环向连接带100b优选为弹力带,用于将将敷药部100a对应于待敷处的方式将敷药本体100相对于固定于患者肢体。环向连接带100b贴合患者的腰部后连接至背戴本体200,以此敷药本体100和背戴本体200依靠环向连接带100b的弹力相对紧固于腹部。如图1所示,环向连接带100b具有第一连接区100b

1,背戴本体200具有与第一连接区相互契合的第二连接区200a。优选地,第一连接区100b

1和第二连接区200a可以分别是魔术贴的毛面与勾面。
[0029]背戴本体200在与敷药本体100经由弹力带连接之后,增大了敷药装置与患者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更有效地能够将敷药部保持在待敷处而尽量不移动或具有移动趋势(尤其是横向移动)。优选地,背戴本体200与敷药本体100通过长度可调的纵向连接带100c连接。如图2所示,在使用时,纵向连接带100能够接触肩膀以肩膀提供的支撑力而分别将背戴本体200与敷药本体100至少保持在纵向上不移动或者具有移动趋势。本技术能够为患者提供至少两个维度上的相对稳定,弹力带可以仅需要提供一定弹力,而不需将其勒紧而压迫患者皮肤,而是基于弹力带的环向支撑力和纵向连接带100c的提拉力分别提供环向固定和纵向固定,能够减小对皮肤的压迫。
[0030]优选地,在穿戴时,敷药本体100和背戴本体200距离肩膀的纵向距离大致是一致的。敷药本体100主要贴住腹部,例如将敷药部对准子宫位置(如生理期疼痛,此时敷药部上可以粘接暖宝宝)或者对准肚脐(针对一般性腹泻等,此时敷药部上可以粘接肚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临床用背带式敷药固定装置,包括:敷药本体(100),其上设置有敷药部(100a)和环向连接带(100b),所述环向连接带(100b)按照将所述敷药部(100a)对应于待敷处的方式将所述敷药本体(100)相对固定于患者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向连接带(100b)按照围绕所述患者肢体的方式连接至位于所述敷药本体(100)相对侧的背戴本体(200);所述背戴本体(200)与所述敷药本体(100)通过长度可调的纵向连接带(100c)连接,以使得所述敷药本体(100)能够基于所述背戴本体(200)在至少两个维度上相对固定于患者肢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戴本体(200)与所述敷药本体(100)按照大致相同的相对于人体肩膀的距离分别贴住人体的腹部侧和背部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戴本体(200)的贴合于背部的面积大于所述敷药本体(100)的贴合于腹部的贴合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向连接带(100b)的一端与所述敷药本体(100)固定连接,而其另一端与所述背戴本体(200)可拆卸地连接。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举华罗安莎陈祖清
申请(专利权)人:陈举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