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屏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4003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屏手机,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第三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通过第一铰链连接,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之间通过第二铰链连接,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第三壳体表面覆盖一柔性显示屏;第一铰链的折叠方向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表面的柔性显示屏相背折叠,第二铰链的折叠方向为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表面的柔性显示屏相向折叠,且第二铰链折叠后,其靠近柔性显示屏的一侧构成一半径为1.5mm的弧形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改善折叠屏的结构,方便携带和操作,提高对屏幕的保护,降低制造成本。降低制造成本。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屏手机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手机
,特别涉及一种折叠屏手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5G科技发展,未来折叠屏手机将成为一大趋势,目前市面的5G折叠屏手机,都为对折或关闭折,折叠后仍然较大,不方便携带;使用常用操作时需要打开折叠,给操作带来了不便;成本高,需要内外多个屏,前后多个摄像头;屏幕裸露太多,容易刮花等问题。
[0003]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折叠屏手机,旨在改善折叠屏的结构,方便携带和操作,提高对屏幕的保护,降低制造成本。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折叠屏手机,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通过第一铰链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之间通过第二铰链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第三壳体表面覆盖一柔性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与所述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的接触位置之间设置有硅胶层,所述第一铰链远离所述柔性显示屏的一侧包裹有硅胶层,所述第二铰链远离所述柔性显示屏的一侧包裹有软胶皮层;所述第一铰链的折叠方向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表面的柔性显示屏相背折叠,所述第二铰链的折叠方向为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表面的柔性显示屏相向折叠,且所述第二铰链折叠后,其靠近柔性显示屏的一侧构成一半径为1.5mm的弧形结构;
[0006]所述第二壳体内安装有两块第一磁铁,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内安装有与两块所述第一磁铁分别对应吸附的第二磁铁;所述第三壳体外侧设置有摄像头,所述第三壳体内安装有用于控制手机正常工作的主控板,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分别安装有用于为手机供电的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还包括用于手机信号接受的5G天线。
[0007]优选地,所述铰链设置为表链式结构,且所述铰链通过导电布与所述主控板露铜区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池、第二电池、5G天线均通过FPC与所述主控板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内与所述第一电池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二壳体内与所述第二电池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三壳体内与所述主控板的屏蔽罩对应的位置,均分别粘贴一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粘接于各壳体上的铜箔片,所述铜箔片远离壳体的一侧覆盖一石墨烯散热膜。
[0010]优选地,所述柔性显示屏设置叠加层状结构,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塑胶盖板层、金属阳极层、有机发光层、ITO触控面板层、第一聚酰亚胺薄膜层,第二聚酰亚胺薄膜层。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第三壳体边缘还分别增设一用于保护柔性显示屏的塑胶边框,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第三壳体边缘均匀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塑胶边框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槽对应的定位凸台,所述塑胶边框点胶粘接与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
体及第三壳体上。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改善了现有的折叠屏手机的折叠结构和折叠方式,采用扇形折叠形式,折叠后的屏幕大小是打开时屏幕的三分之一,携带方便,手感好;折叠后屏幕自动切换成小屏信息,可拨打电话,拍照,查询短信,使用微信等常用操作;只需要一组摄像头即可实现前后摄像头共用,可节省成本;折叠后屏幕裸露减少,可防止屏幕刮花,提高产品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技术手机内部结构布局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手机折叠后电池位置剖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手机折叠后磁铁位置剖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自拍时手机折叠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塑胶边框与第一壳体之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9]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折叠屏手机,参考图1至图3,包括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及第三壳体13,所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通过第一铰链21连接,所述第二壳体12和第三壳体13之间通过第二铰链22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及第三壳体13表面覆盖一柔性显示屏3;所述柔性显示屏3与所述第一铰链21和第二铰链22的接触位置之间设置有硅胶层41,所述第一铰链21远离所述柔性显示屏3的一侧包裹有硅胶层41,所述第二铰链22远离所述柔性显示屏3的一侧包裹有软胶皮层42;所述第一铰链21的折叠方向为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表面的柔性显示屏3相背折叠,所述第二铰链22的折叠方向为第二壳体12和第三壳体13表面的柔性显示屏3相向折叠,且所述第二铰链22折叠后,其靠近柔性显示屏3的一侧构成一半径为1.5mm的弧形结构;软胶皮层42包裹铰链,可以保护铰链,提升手感,防止进水进尘;铰链与柔性显示屏3之间设置有硅胶层41,作为缓冲层,紧密贴合柔性显示屏3,保护柔性显示屏3屏,且手机打开后更加平整。
[0021]应当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改善了现有的折叠屏手机的折叠结构和折叠方式,采用扇形折叠形式,折叠后的屏幕大小是打开时屏幕的三分之一,携带方便,手感好;折叠后屏幕自动切换成小屏信息,可拨打电话,拍照,查询短信,使用微信等常用操作;只需要一组摄像头6即可实现前后摄像头6共用,可节省成本;折叠后屏幕裸露减少,可防止屏幕刮花,提高产品使用寿命。
[0022]具体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折叠时为外折叠,即折叠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靠接,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上的柔性显示屏3相互远离;第二壳体12和第三壳体13之间为内折叠,即折叠后,第二壳体12和第三壳体13相互远离,第二壳体12和第三壳
体13上的柔性显示屏3相互贴近;应当说明的是,在第二铰链22折叠后,由于其靠近柔性显示屏3的一侧构成一半径为1.5mm的弧形结构,因此可以有效减轻第二壳体12和第三壳体13上的柔性显示屏3的弯折度,从而防止柔性显示屏3产生折痕,而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上的柔性显示屏3为外折叠,弯折弧度较大,因此对其影响较小,不易产生折痕。手机完全折叠后,手机屏幕为展开状态的三分之一,第一壳体11上的柔性显示屏3继续供手机正常使用。
[0023]所述第二壳体12内安装有两块第一磁铁51,所述第一壳体11和第三壳体13内安装有与两块所述第一磁铁51分别对应吸附的第二磁铁52,壳体内的第一磁铁51和第二磁铁52在折叠后会相互对应吸附,从而保证手机折叠的稳定性,防止其发生晃动,磨损柔性显示屏3;所述第三壳体13外侧设置有摄像头6,所述第三壳体13内安装有用于控制手机正常工作的主控板7,所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内分别安装有用于为手机供电的第一电池81和第二电池82,还包括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屏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通过第一铰链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之间通过第二铰链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第三壳体表面覆盖一柔性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与所述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的接触位置之间设置有硅胶层,所述第一铰链远离所述柔性显示屏的一侧包裹有硅胶层,所述第二铰链远离所述柔性显示屏的一侧包裹有软胶皮层;所述第一铰链的折叠方向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表面的柔性显示屏相背折叠,所述第二铰链的折叠方向为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表面的柔性显示屏相向折叠,且所述第二铰链折叠后,其靠近柔性显示屏的一侧构成一半径为1.5mm的弧形结构;所述第二壳体内安装有两块第一磁铁,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内安装有与两块所述第一磁铁分别对应吸附的第二磁铁;所述第三壳体外侧设置有摄像头,所述第三壳体内安装有用于控制手机正常工作的主控板,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分别安装有用于为手机供电的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还包括用于手机信号接受的5G天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屏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链和第二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明周尹周建华雷访运王志强朱贵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联合同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