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磨砂质感的防指纹手机后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3980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磨砂质感的防指纹手机后盖,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硬质基层、容纳层、架构层和具有磨砂质感的触摸层,所述的容纳层中设置了吸附有疏油液的疏油块,所述触摸层的内端通过所述的架构层后与所述的疏油块形成可接触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手机后盖在受到手部握持的压力时,容纳层中的疏油液能够渗透至触摸层中,从而起到疏油功能,使得手部的指纹不易沾染在手机后盖上,并且采用磨砂触摸层与光滑触摸层交错构成的触摸层,从物理结构上减少指纹沾在手机后盖上的几率,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握持时的手感。够有效提升握持时的手感。够有效提升握持时的手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磨砂质感的防指纹手机后盖


[0001]本技术涉及手机后盖的
,尤其是一种具有磨砂质感的防指纹手机后盖。

技术介绍

[0002]在智能设备应用广泛的今天,手机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设备,手机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的改变,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为了达到美观和保护手机的效果,厂商习惯在手机的屏幕上喷涂上疏油层,以防止受伤的指纹残留在屏幕上而影响到使用;同时,用户也习惯在屏幕上贴上保护膜(钢化膜、水凝膜之类的)以达到保护目的,这类保护膜上一般也是喷涂了疏油层的,以防止使用后残留下指纹。
[0003]但是,现有的手机后盖则没有设置疏油层的习惯,因此在使用过程中手机后壳沾染上油污水渍,影响到美观和卫生,特别是现今的厂商对于后盖的各种光感效果投入巨大,污渍的存在将使得后盖的质感大打折扣。另外,疏油层都是易被消耗的材料,因此用户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疏油疏水的效果将衰退甚至消失,而手机的更换成本高且频率一般不大,对于用户的持续使用造成了较大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磨砂质感的防指纹手机后盖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磨砂质感的防指纹手机后盖,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硬质基层、容纳层、架构层和具有磨砂质感的触摸层,所述的容纳层中设置了吸附有疏油液的疏油块,所述触摸层的内端通过所述的架构层后与所述的疏油块形成可接触连接。
[0006]作为优选,所述的触摸层包括一体成型的固定部和触摸部,所述的固定部插设在所述的架构层中,所述的固定部中设有上液孔,所述的上液孔与所述的容纳层相通,且所述的上液孔与所述的疏油块形成可接触连接。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架构层包括横向间隔设置的蜂窝框架和菱形框架,所述的触摸层包括磨砂触摸层和光滑触摸层,所述磨砂触摸层的设置位置与所述的蜂窝框架相适配,所述光滑触摸层的设置位置与所述的菱形框架相适配。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磨砂触摸层的外端面与光滑触摸层的外端面齐平设置。
[0009]作为优选,所述手机后盖的侧壁开设有注液孔,所述的注液孔与所述的容纳层相通,且所述的注液孔中设有密封堵塞。
[0010]作为优选,所述的密封堵塞隐藏在所述的注液孔中。
[0011]作为优选,所述的架构层为铜制架构层。
[0012]作为优选,所述的疏油液为全氟聚醚液体。
[0013]作为优选,所述的疏油块由微发泡塑胶制成。
[0014]作为优选,所述固定部由软质密封材料制成,且所述的固定部与所述的架构层形成过盈配合;所述的触摸部由硬质材料制成。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手机后盖在受到手部握持的压力时,容纳层中的疏油液能够渗透至触摸层中,从而起到疏油功能,使得手部的指纹不易沾染在手机后盖上。2、采用磨砂触摸层与光滑触摸层交错构成的触摸层,从物理结构上减少指纹沾在手机后盖上的几率,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握持时的手感。3、手机后盖在受到较大压力时,发生向内轻微地变形(变形幅度取决于材质),使得触摸层能够与疏油块或是疏油液接触,疏油液流入至上液孔中并渗透进触摸层中,使得疏油液能够析出至触摸层的外端面(特别是握持位置);手机后盖未受到压力时,疏油液几乎不会析出至触摸层的外端面,以保证防指纹作用长时间能够起到效果。4、采用蜂窝框架和菱形框架的设计方案,一是可以搭配组合出磨砂触摸层和光滑触摸层,使得触摸手感更加丰富;二是使得组成结构更加丰富,可以营造出不同的色彩、图案和形状的组合。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8]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19]图4是架构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参照图1~图4,一种具有磨砂质感的防指纹手机后盖,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硬质基层1、容纳层2、架构层3和具有磨砂质感的触摸层4,所述的容纳层2中设置了吸附有疏油液5的疏油块6,所述触摸层4的内端通过所述的架构层3后与所述的疏油块6形成可接触连接。
[0022]具体的,所述的触摸层4包括一体成型的固定部7和触摸部8,所述的固定部7插设在所述的架构层3中,所述的固定部7中设有上液孔9,所述的上液孔9与所述的容纳层2相通,且所述的上液孔9与所述的疏油块6形成可接触连接。用户在握持手机后盖时,其接触点对于手机后盖造成的压力较大,因此会使得对应处的手机后盖发生向内轻微地变形(变形幅度取决于材质),使得触摸层4能够与疏油块6或是疏油液5接触,疏油液5流入至上液孔9中并渗透进触摸层4中,使得疏油液5能够析出至触摸层4的外端面(特别是握持位置),从而起到疏油防指纹的效果。
[0023]优选的,所述固定部7由软质密封材料制成,且所述的固定部7与所述的架构层3形成过盈配合,固定部7起到连接固定的作用;所述的触摸部8由硬质材料制成,可以为硬质的塑胶材质,以提供给用户良好的握持手感。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架构层3包括横向间隔设置的蜂窝框架10和菱形框架11,所述的触摸层4包括磨砂触摸层12和光滑触摸层13,所述磨砂触摸层12的设置位置与所述的蜂窝框架10相适配,所述光滑触摸层13的设置位置与所述的菱形框架11相适配。采用蜂窝框架10和菱形框架11的设计方案,一是可以搭配组合出磨砂触摸层12和光滑触摸层13,使得
触摸手感更加丰富;二是使得组成结构更加丰富,可以营造出不同的色彩、图案和形状的组合。
[0025]优选的,所述的磨砂触摸层12的外端面与光滑触摸层13的外端面齐平设置。采用齐平设置的方式,使得磨砂触摸层12与光滑触摸层13之间能够更好地过渡,消除触摸时的突兀感。
[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机后盖的侧壁开设有注液孔14,所述的注液孔14与所述的容纳层2相通,且所述的注液孔14中设有密封堵塞(图中未表示)。优选的,所述的密封堵塞隐藏在所述的注液孔14中,以防密封堵塞不慎脱出。在长时间使用且疏油液5消耗殆尽时,通过特殊的细长工具将密封堵塞从注液孔14中取出,接着再通过外部特定的注射工具向注液孔14中补充入疏油液5,然后再将密封堵塞重新放入至注液孔14中密封,从而完成充液的操作,使得手机后盖的防指纹效果更持续耐用。优选的,原厂注入的疏油液5一般可以使用3

5年时间,因此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能够与其手机更换周期相匹配,无需再进行补充的操作;对于少数的长时间使用者,则可以后期补充以满足需求。
[0027]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架构层3为铜制架构层。采用铜制架构层,一是可以起到划分区域并提供足够支撑力的作用;二是可以起到加强信号接收能力的作用。优选的,所述的疏油液5为全氟聚醚液体,特别是全氟聚醚为主材的化合物,当全氟聚醚渗透至触摸层4后,能够使得触摸层4具有良好的疏油、疏水的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磨砂质感的防指纹手机后盖,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硬质基层、容纳层、架构层和具有磨砂质感的触摸层,所述的容纳层中设置了吸附有疏油液的疏油块,所述触摸层的内端通过所述的架构层后与所述的疏油块形成可接触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磨砂质感的防指纹手机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摸层包括一体成型的固定部和触摸部,所述的固定部插设在所述的架构层中,所述的固定部中设有上液孔,所述的上液孔与所述的容纳层相通,且所述的上液孔与所述的疏油块形成可接触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磨砂质感的防指纹手机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架构层包括横向间隔设置的蜂窝框架和菱形框架,所述的触摸层包括磨砂触摸层和光滑触摸层,所述磨砂触摸层的设置位置与所述的蜂窝框架相适配,所述光滑触摸层的设置位置与所述的菱形框架相适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磨砂质感的防指纹手机后盖,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夫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德珂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