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膜设有音梁的二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2929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7:29
一种皮膜设有音梁的二胡,琴筒前端蒙有皮膜;皮膜的内表面上设有音梁组件;音梁组件定位于皮膜内表面中部,界定出一中心区域;音梁组件包括多个弧形音梁构件,各弧形音梁构件围绕皮膜水平方向的中心排列成环状,且相邻两弧形音梁构件之间形成有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皮膜由以往的自由振动模式改变为现在的规范振动模式,从振动、共鸣、发声的角度解决了二胡高音区亮不出来,而低音区浑厚圆润不够的问题,实践证明该改进设计方案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技术进步,并且获得了明显的技术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皮膜设有音梁的二胡


[0001]本技术涉及拉弦乐器,具体涉及一种皮膜设有音梁的二胡。

技术介绍

[0002]二胡,即二弦胡琴,始于唐朝,古称“奚琴”,是一种中国传统拉弦乐器。二胡音色柔美,表现力丰富,是民族乐队重要的乐器,长于演奏细腻的抒情曲调,有人声之美。
[0003]如图1、2所示,二胡由琴筒1、琴杆2和琴轸3组成。其中,琴筒1是二胡的共鸣箱,其前端蒙有皮膜0。
[0004]二胡的音域通常为三个半八度,其中,高音区约占二胡音域的二分之一,低音区约占二胡音域的七分之一,其余音域为中音区。目前二胡由于受到传统结构设计的限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高音区和低音区的音色不佳,没有发挥出二胡应有音色效果。具体表现是高音区亮不出来,而低音区浑厚圆润不够。
[0005]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二胡的共鸣箱无法满足从高音区到低音区之间良好的宽频振动,即不能同时适应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较宽频率变化共鸣和振动。进一步研究表明共鸣箱中影响宽频振动的因素较多,除了筒身和音窗而外,主要是传统皮膜设计问题。即,现有共鸣箱的皮膜设计不合理,不利于共鸣箱发挥从高音区到低音区之间良好声波共鸣和振动。
[0006]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便成为本技术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皮膜设有音梁的二胡。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9]一种皮膜设有音梁的二胡,由琴筒、琴杆和琴轸组成;所述琴筒的前端蒙有皮膜;所述皮膜朝向琴筒内部的内表面上设有音梁组件;
[0010]所述音梁组件定位于所述皮膜的内表面中部,并将所述皮膜的内表面中心界定出一中心区域;
[0011]所述音梁组件包括多个弧形音梁构件,各所述弧形音梁构件围绕皮膜水平方向的中心排列成环状,且相邻两所述弧形音梁构件之间形成一间隙。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0013]1.上述方案中,所述皮膜朝向琴筒内部的内表面上还设有支撑音梁;
[0014]所述支撑音梁悬设于所述音梁组件上方,该支撑音梁包括多根直条音梁构件,呈辐射状;其中,各所述直条音梁构件的下方均具有一支撑脚,该支撑脚支撑定位于皮膜上。
[0015]2.上述方案中,还包括一金属环,该金属环压合于所述皮膜与所述琴筒的结合处,用于紧固皮膜与琴筒的连接,减少空气温湿度变化对皮膜张紧度的影响。
[0016]3.上述方案中,所述皮膜从发音频段区分为外围的高音区、中段的中音区以及中
心的低音区;所述皮膜的壁厚由外至内逐渐增厚,构成低音区的壁厚大于中音区的壁厚,中音区的壁厚大于高音区的壁厚;所述音梁组件位于所述低音区。
[0017]借此设计,通过音梁组件对皮膜的低音区进行加强,可使得频率较低、振幅较大的低频振动在皮膜的低音区发出更为浑厚、圆润的低音;通过支撑音梁对皮膜的中音区进行加强,可提升皮膜在中音区的音色、音质;通过将较薄的高音区设置于远离皮膜中心的位置,可使得频率较高、振幅较小的高频振动在皮膜的高音区发出更为通透、明亮的高音,进而令二胡在全频段产生的音色、音质均得到有效提升。
[0018]4.上述方案中,所述皮膜的所述中心区域的厚度大于皮膜的其它区域的厚度。借此设计,通过将较厚的低音区设置于皮膜的中心,加强后的低音区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二胡的低音音色和音质。
[0019]5.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撑音梁还具有一中心支撑脚,该中心支撑脚支撑定位于所述皮膜的中心区域的中心。借此设计,有助于进一步加强皮膜的低音区强度,进而可进一步提升二胡的低音音色和音质。
[0020]6.上述方案中,当所述皮膜水平时,所述音梁组件的上下方向的中心线与皮膜的上下方向的中心线重叠,以提升音质、音色。
[002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
[0022]本技术一种皮膜设有音梁的二胡,琴筒前端蒙有皮膜;皮膜的内表面上设有音梁组件;音梁组件定位于皮膜内表面中部,界定出一中心区域;音梁组件包括多个弧形音梁构件,各弧形音梁构件围绕皮膜水平方向的中心排列成环状,且相邻两弧形音梁构件之间形成有间隙。
[0023]相比现有技术而言,为了解决现有二胡无法兼顾高、中、低音区同时具备良好共鸣音色的问题,本技术对现有二胡,特别是二胡的皮膜设计进行了改进。具体通过在皮膜内表面上架设音梁组件。
[0024]本技术针对现有二胡高音区亮不出来,而低音区浑厚圆润不够的问题,对二胡的设计及发声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找出了现有二胡高音区和低音区的音色不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皮膜设计不合理所致。据此,专利技术人打破了以往二胡组成设计的束缚,大胆提出了本技术的改进设计方案,这种改进设计方案将皮膜由以往的自由振动模式改变为现在的规范振动模式,从振动、共鸣、发声的角度解决了二胡高音区亮不出来,而低音区浑厚圆润不够的问题,实践证明该改进设计方案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技术进步,并且获得了明显的技术效果。
[0025]本技术尤其针对现有二胡较为突出的低音区音质问题对皮膜进行了改进,弥补了二胡的音域短板,拓宽了作曲人的创作宽度。
[0026]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二胡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0027]1.本技术在皮膜内表面上设置音梁组件,由于低音相对高音振幅大、频率低,低音共鸣集中在皮膜的中心区域,高音共鸣集中在皮膜的四周边缘区域,加强皮膜中央区域强度,对改善低音区音色和音质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皮膜的厚度为中央区域厚而四周薄的构造,加强了皮膜的中心区域强度,相对而言也改变了皮膜中心区域与四周边缘区域厚薄差,对改善高音区音色和音质也起到了有益作用。
附图说明
[0028]附图1为现有二胡的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2为现有二胡中琴筒的剖视示意图;
[0030]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琴筒的剖视示意图;
[0031]附图4为图3中A

A处剖面示意图;
[0032]附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弧形音梁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3]附图6为图5的侧视图;
[0034]附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音梁的结构示意图;
[0035]附图8为图7的剖视图。
[0036]以上附图中:0.皮膜;1.琴筒;2.琴杆;3.琴轸;4.皮膜;5.音梁组件;5a.弧形音梁构件;6.支撑音梁;6a.直条音梁构件;6b.支撑脚;6c.中心支撑脚;7.中心区域;8.环形区域;9.辐射沟槽;10.共鸣区域;11.间隙;12.金属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38]实施例:以下将以图式及详细叙述对本案进行清楚说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案的实施例后,当可由本案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案的精神与范围。
[0039]本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皮膜设有音梁的二胡,其特征在于:由琴筒(1)、琴杆(2)和琴轸(3)组成;所述琴筒(1)的前端蒙有皮膜(4); 所述皮膜(4)朝向琴筒(1)内部的内表面上设有音梁组件(5);所述音梁组件(5)定位于所述皮膜(4)的内表面中部,并将所述皮膜(4)的内表面中心界定出一中心区域(7);所述音梁组件(5)包括多个弧形音梁构件(5a),各所述弧形音梁构件(5a)围绕皮膜(4)水平方向的中心排列成环状,且相邻两所述弧形音梁构件(5a)之间形成一间隙(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膜设有音梁的二胡,其特征在于:所述皮膜(4)朝向琴筒(1)内部的内表面上还设有支撑音梁(6);所述支撑音梁(6)悬设于所述音梁组件(5)上方,该支撑音梁(6)包括多根直条音梁构件(6a),呈辐射状;其中,各所述直条音梁构件(6a)的下方均具有一支撑脚(6b),该支撑脚(6b)支撑定位于皮膜(4)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膜设有音梁的二胡,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海鸥吴念博何新喜朱信智李碧英杨萍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礼乐乐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