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音隧的助听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2928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7:29
一种带音隧的助听器,包括受话器,受话器包括振膜,振膜的至少一表面上设有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两沟槽呈十字交叉且相互贯通,将振膜表面分成四块共振区;两沟槽分别在振膜的表面形成音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受话器的振膜由以往的自由振动模式改变为现在的规范振动模式,从振动、共鸣、发声的角度解决了受话器高音区亮不出来,而低音区浑厚圆润不够的问题,提高了各频段声音的保真度,减少了噪音干扰,放大了真实人声,具有环境音还原度高的特点,实践证明该改进设计方案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技术进步,并且获得了明显的技术效果。并且获得了明显的技术效果。并且获得了明显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音隧的助听器


[0001]本技术涉及助听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带音隧的助听器。所述助听器包括盒式、耳背式、耳内式等。

技术介绍

[0002]助听器属于小型扩音器,对于听障者来说可将把原本听不到的声音加以扩大,再利用听障者的残余听力,使声音能送到听障者的大脑听觉中枢,而感觉到声音。
[0003]通常,助听器的结构组成包括麦克风1、放大器2、受话器3(亦称接收器)、音量调节器4、电源5以及壳体6(见图1)。助听器的工作原理是将声音的信号经过麦克风1收集,然后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放大器2将电信号进行放大,最后再将放大之后的电信号通过受话器3转化成原声信号传递到人的耳朵里。
[0004]如图2~5所示,现有的受话器3结构组成包括振膜7,以及用于驱动振膜7振动的线圈8和磁铁9。其中,振膜7作为振动发声的结构,其作用尤为重要,其结构亦可如图6、7所示。
[0005]受话器3在工作时,由放大器2输出大小不等的电流通过频率波转化成声波,通过功率的推动而提高其输出的能量,在磁场的作用下使线圈8振动,同时作用杆10连接在振膜7上并带动振膜7振动,再由振膜7的振动推动空气,从而发出声音。
[0006]传统的助听器的受话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受话器发音时有一个固有的谐振频率,超出谐振频率区域的一定范围后,高音区亮不出来,低音区浑厚圆润不够,导致在人声放大的同时环境音中的噪音亦会放大,无法有效还原真实环境音,给听障者带来困扰。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的受话器振膜无法满足从高音区到低音区之间良好的宽频振动,即不能同时适应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较宽频率变化共鸣和振动。总结,传统的助听器的受话器其结构设计不合理,不利于振膜发挥从高音区到低音区之间良好声波振动。
[0007]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便成为本技术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音隧的助听器。
[0009]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0]一种带音隧的助听器,包括麦克风、放大器以及受话器,所述受话器包括振膜,以及用于驱动振膜振动的线圈和磁铁;其中:
[0011]所述振膜的至少一侧表面上设有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第一沟槽与第二沟槽在振膜的表面上呈十字交叉且相互贯通,交叉点位于振膜的中心,进而将振膜的表面等分成四块共振区;
[0012]所述第一沟槽与所述第二沟槽分别在振膜的表面上形成音隧。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0014]1.上述方案中,“第一沟槽与第二沟槽在振膜的表面上呈十字交叉且相互贯通”,
有助于将线圈的振动通过沟槽形成的十字形音隧(即声音的隧道)迅速向振膜的四周传递。
[0015]2.上述方案中,第一沟槽与第二沟槽交叉点位于振膜的中心,借此设计可提升振膜的音质、音色。
[0016]3.上述方案中,所述振膜从发音频段区分为外围的高音区、中段的中音区以及中心的低音区;其中,所述振膜的壁厚由外至内逐渐增厚,构成低音区的壁厚大于中音区的壁厚,中音区的壁厚大于高音区的壁厚;
[0017]借此设计,通过将较厚的低音区设置于接近中心的位置,可使得频率较低、振幅较大的低频振动在振膜的低音区发出更为浑厚、圆润的低音;通过将较薄的高音区设置于远离中心的位置,可使得频率较高、振幅较小的高频振动在振膜的高音区发出更为通透、明亮的高音,进而令助听器的受话器在全频段产生高保真度的还原声。
[0018]4.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沟槽、所述第二沟槽均为弧形槽,可以使得振膜在厚度上尽量减少厚薄突变,避免影响振膜的共鸣和振动。
[0019]5.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沟槽及所述第二沟槽的长度均小于所述振膜的水平宽度,所述第一沟槽和所述第二沟槽的外端与振膜的表面之间均设置有圆滑过渡面。
[002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
[0021]本技术一种带音隧的助听器,包括受话器,受话器包括振膜,振膜的至少一表面上设有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两沟槽呈十字交叉且相互贯通,将振膜的表面等分成四块共振区;两沟槽分别在振膜的表面上形成音隧。
[0022]相比现有技术而言,为了解决现有助听器无法兼顾高、中、低音区造成无法有效还原真实环境音的问题,本技术对现有助听器,特别是助听器中受话器的振膜设计进行了改进。具体通过在振膜的表面开设十字形沟槽,从而在振膜的表面上形成十字形音隧。
[0023]本技术针对现有助听器的受话器无法有效还原真实环境音的问题,对受话器的设计及发声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找出了现有受话器还原声音存在噪音干扰主要原因是由于振膜设计不合理所致。据此,专利技术人打破了以往受话器组成设计的束缚,大胆提出了本技术的改进设计方案,这种改进设计方案将振膜由以往的自由振动模式改变为现在的规范振动模式,从振动、共鸣、发声的角度解决了受话器高音区亮不出来,而低音区浑厚圆润不够的问题,提高了各频段声音的保真度,减少了噪音干扰,放大了真实人声,具有环境音还原度高的特点,实践证明该改进设计方案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技术进步,并且获得了明显的技术效果。
[0024]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的助听器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0025]1.本技术在振膜的表面开设有十字形沟槽,该十字形沟槽在振膜的表面上实际形成十字形音隧,振动通过十字形音隧(即声音的隧道)迅速向振膜的四周边缘传递,这对改善高音区的音色和音质起到了关键作用。
[0026]2.本技术通过十字形沟槽的设计,在振膜上等分出四块共振区。当受话器发声时线圈的振动通过音隧传递至各共振区,并产生共鸣和振动,以此将线圈振动弦声放大为振膜的共鸣声。每个共振区可产生一个声波量,再加上一个原声波量,共计五个声波量。声波量即声波的数量,声波量直接影响受话器的音色、穿透力和音量。因此本专利技术设计能够明显改善高音区和低音区的音色,增加高音区和低音区的穿透力和音量,提高各频段声音
的保真度。
[0027]3.本技术的沟槽可设于振膜的上表面,也可设于振膜的下表面,还可同时设置于振膜的上、下两表面。
附图说明
[0028]附图1为现有技术助听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2为现有技术助听器中受话器的俯视示意图;
[0030]附图3为现有技术助听器中受话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4为现有受话器中振膜的俯视图;
[0032]附图5为现有受话器中振膜的正视图;
[0033]附图6为现有受话器中另一种振膜的俯视图;
[0034]附图7为现有受话器中另一种振膜的正视图;
[0035]附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振膜的俯视图(无连接梁);
[0036]附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振膜的正视图(无连接梁);
[0037]附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音梁组件设于振膜下表面时的示意图(无连接梁);...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音隧的助听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麦克风、放大器以及受话器,所述受话器包括振膜(11),以及用于驱动振膜(11)振动的线圈和磁铁;所述振膜(11)的至少一侧表面上设有第一沟槽(12)和第二沟槽(13),第一沟槽(12)与第二沟槽(13)在振膜(11)的表面上呈十字交叉且相互贯通,交叉点位于振膜(11)的中心,进而将振膜(11)的表面等分成四块共振区(14);所述第一沟槽(12)与所述第二沟槽(13)分别在振膜(11)的表面上形成音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音隧的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11)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海鸥吴念博何新喜朱信智李碧英杨萍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礼乐乐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