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托架式医用护理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2840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托架式医用护理盘,涉及护理盘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机构、供药装置和护理盘,支撑机构由弧形板、支撑柱、稳定架、托架、置物盘、带刹万向轮和集污桶构成,支撑柱设置于弧形板后部表面,且支撑柱的两侧设有对称的稳定架,托架呈十字交叉搭接于弧形板内侧并与弧形板卡合,置物盘固定连接于托架中间位置,且集污桶搭载于置物盘表面,带刹万向轮安装于弧形板底部;护理盘之间单独设置且能够进行收纳隐藏,有效防止了病菌重新带入护理盘而导致交叉感染,同时护理盘的携带量大大提高,使实用性得到提升,同时能够进行独立的消毒清创,减小消毒液的浪费和污染。减小消毒液的浪费和污染。减小消毒液的浪费和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托架式医用护理盘


[0001]本技术涉及护理盘
,具体讲是一种托架式医用护理盘。

技术介绍

[0002]在医院临床护理中,护士人员在给病人清创、打针等操作时,都需要带一些药品或是操作工具,一般都是将这些物品都堆放在一个简易的护理盘内,同时护理盘内也会放置一些其他的护理用医用品及医用药品等,经过分析发现,现有的护理盘多为敞开状,而护理盘在放置在患者床头柜或患者床上时,而这样一来则容易将床头柜上的病菌重新带入护理盘而导致后续患者感染,同时护理盘往往面积过小而使携带量降低,导致实用性大大降低,同时在进行消毒清创时,棉球反复塞入酒精瓶或碘伏瓶内也容易导致消毒液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在此提供一种托架式医用护理盘,护理盘之间单独设置且能够进行收纳隐藏,有效防止了病菌重新带入护理盘而导致交叉感染,同时护理盘的携带量大大提高,使实用性得到提升,同时能够进行独立的消毒清创,减小消毒液的浪费和污染。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托架式医用护理盘,包括支撑机构、供药装置和护理盘,支撑机构由弧形板、支撑柱、稳定架、托架、置物盘、带刹万向轮和集污桶构成,支撑柱设置于弧形板后部表面,且支撑柱的两侧设有对称的稳定架,托架呈十字交叉搭接于弧形板内侧并与弧形板卡合,置物盘固定连接于托架中间位置,且集污桶搭载于置物盘表面,带刹万向轮安装于弧形板底部;
[0005]供药装置由安装箱、箱门、电池、加药箱、水泵、加药口和供药管,安装箱底部通过支撑柱与弧形板相连接,箱门铰接于安装箱一侧,电池和加药箱均安装于安装箱内部并通过隔板分离,水泵安装于加药箱内底壁,且供药管底端与水泵相连接,供药管顶端贯穿设置于安装箱顶部的支撑柱并延伸至护理盘,加药口通过螺纹连接于加药箱顶部一侧;
[0006]护理盘由清理盘、合盖、紫外灯管、收纳托盘A、收纳托盘B、控制键和药箱构成,清理盘内部镂空并设置有双层玻璃隔板,且清理盘的内侧壁设有对称的两道滑块,且收纳托盘A 和收纳托盘B呈左右相叠嵌入设置于清理盘内并与清理盘保持相对滑动连接,合盖铰接于清理盘后侧,且紫外灯管安装于合盖底部,控制键安装于合盖表面,药箱分别开设于收纳托盘 A及收纳托盘B一侧的边缘位置。
[0007]优选的,清理盘的表面向内凹陷并分别形成有置物区和消毒池,且收纳托盘A和收纳托盘B表面同样具有若干个置物区,通过设置的置物区用于放置清创消毒器械,同时在消毒池内注入药液,将棉球浸润对患处进行消毒或上药,避免对整个药剂瓶内的药水造成污染,也大大方便了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0008]优选的,消毒池的一侧安装有供药头,供药头一侧开设有排水孔,且供药头底部与供药管顶端连接,排水孔内嵌入设置有拔塞,排水孔底部通过设置于集污桶顶部的蛇形管
与集污桶连通,通过设置的水泵将药液从加药箱中的供药管向供药头导出,在消毒池中进行清创上药工作,清创结束后,通过镊子将拔塞拔出,即可将污水通过蛇形管流入集污桶中进行收集,随后再将消毒池进行清洗,最后进行后期统一处理,不仅有效方便了医护人员进行操作,而且大大提高了清创消毒效率。
[0009]优选的,收纳托盘A和收纳托盘B两侧均开设有横向的滑槽,且滑槽与滑块之间相适配,通过设置的滑槽与滑块可分别将收纳托盘A和收纳托盘B与清理盘之间保持抽拉式连接,而且清理盘、收纳托盘A和收纳托盘B底壁也采用普通透明薄玻璃制成,具有置物区和药箱有效增加了单次的药品器械携带量,而且通过紫外灯管对分别清理盘、收纳托盘A和收纳托盘 B进行灭菌,也可将清理盘、收纳托盘A和收纳托盘B后期单独抽出进行灭菌,从而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0010]优选的,安装箱的一侧设有充电口,且充电口与电池电性连接,通过设置的充电口可对电池进行供电,同时,水泵和紫外灯管均通过电池供电,且其控制端接入控制键进行控制启停。
[0011]本技术的优点具体体现为:
[0012]优点1:通过设置的置物区用于放置清创消毒器械,同时在消毒池内注入药液,将棉球浸润对患处进行消毒或上药,避免对整个药剂瓶内的药水造成污染,也大大方便了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0013]优点2:通过设置的水泵将药液从加药箱中的供药管向供药头导出,在消毒池中进行清创上药工作,清创结束后,通过镊子将拔塞拔出,即可将污水通过蛇形管流入集污桶中进行收集,随后再将消毒池进行清洗,最后进行后期统一处理,不仅有效方便了医护人员进行操作,而且大大提高了清创消毒效率。
[0014]优点3:通过设置的滑槽与滑块可分别将收纳托盘A和收纳托盘B与清理盘之间保持抽拉式连接,而且清理盘、收纳托盘A和收纳托盘B底壁也采用普通透明薄玻璃制成,具有置物区和药箱有效增加了单次的药品器械携带量,而且通过紫外灯管对分别清理盘、收纳托盘 A和收纳托盘B进行灭菌,也可将清理盘、收纳托盘A和收纳托盘B后期单独抽出进行灭菌,从而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图1中安装箱的纵剖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图1中护理盘的展开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的清理盘纵剖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的集污桶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本技术图3中A部放大示意图。
[0021]图中所示序号:支撑机构10、弧形板101、支撑柱102、稳定架103、托架104、置物盘105、带刹万向轮106、集污桶107、蛇形管1071、供药装置20、安装箱201、箱门202、电池203、加药箱204、水泵205、加药口206、供药管207、充电口208、护理盘30、清理盘301、置物区3011、消毒池3012、供药头3013、拔塞3014、滑块3015、玻璃隔板3016、合盖302、紫外灯管3021、收纳托盘A303、收纳托盘B304、控制键305、药箱306、滑槽307。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附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上、下、左、右”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3]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托架式医用护理盘,如说明书附图所示,可以按照如下方式予以实施;包括支撑机构10、供药装置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托架式医用护理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机构(10)、供药装置(20)和护理盘(30),所述支撑机构(10)由弧形板(101)、支撑柱(102)、稳定架(103)、托架(104)、置物盘(105)、带刹万向轮(106)和集污桶(107)构成,所述支撑柱(102)设置于弧形板(101)后部表面,且支撑柱(102)的两侧设有对称的稳定架(103),所述托架(104)呈十字交叉搭接于弧形板(101)内侧并与弧形板(101)卡合,所述置物盘(105)固定连接于托架(104)中间位置,且集污桶(107)搭载于置物盘(105)表面,所述带刹万向轮(106)安装于弧形板(101)底部;所述供药装置(20)由安装箱(201)、箱门(202)、电池(203)、加药箱(204)、水泵(205)、加药口(206)和供药管(207),所述安装箱(201)底部通过支撑柱(102)与弧形板(101)相连接,所述箱门(202)铰接于安装箱(201)一侧,所述电池(203)和加药箱(204)均安装于安装箱(201)内部并通过隔板分离,所述水泵(205)安装于加药箱(204)内底壁,且供药管(207)底端与水泵(205)相连接,所述供药管(207)顶端贯穿设置于安装箱(201)顶部的支撑柱(102)并延伸至护理盘(30),所述加药口(206)通过螺纹连接于加药箱(204)顶部一侧;所述护理盘(30)由清理盘(301)、合盖(302)、紫外灯管(3021)、收纳托盘A(303)、收纳托盘B(304)、控制键(305)和药箱(306)构成,所述清理盘(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湘龙月菊李坤珍唐天赐
申请(专利权)人:施秉县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