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气溶胶式雾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2777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无气溶胶式雾化器,包括储药体,所述储药体底部设有氧气连接管,所述氧气连接管伸出储药体后连接氧气进管,所述储药体的顶部连接有第一T型管,所述第一T型管的一端连接口含嘴,第一T型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二T型管一端,所述第二T型管的一个端口连接有主储气体,所述第二T型管的另一个端口连接有副储气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雾化、吸氧一体化,结构简单,占用体积小,便于使用,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护理难度,提高了药物的利用率,降低了病人与病人之间交叉感染的风险、以及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消除病人雾化时由于气流对冲造成的不适感的效果。病人雾化时由于气流对冲造成的不适感的效果。病人雾化时由于气流对冲造成的不适感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气溶胶式雾化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无气溶胶式雾化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医疗护理领域,病人处于恢复期中,口服药和雾化吸入是常用的治疗方式。雾化器通过氧气或雾化机驱动,使雾化药形成雾气状态利于病人呼吸时吸入肺部达到治疗目的。
[0003]现有技术中,为了使用方面,采用吸氧和雾化一体式结构,例如中国公开专利,专利名称《一体化储氧雾化面罩》,专利号:ZL201720628100 .8,公告号:CN207898750U,其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体化储氧雾化面罩,包括浮标式氧气吸入器、细连接管、雾化器、直角弯头、粗连接管、储氧面罩和雾化器固定装置,所述细连接管具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浮标式氧气吸入器上部为氧气流量表、下部为湿化瓶,所述细连接管的第一接口连接在氧气流量表和湿化瓶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二接口连接雾化器下部的进气口;所述雾化器上部的出气口接直角弯头,所述直角弯头另一端连接粗连接管,所述粗连接管另一端连接储氧面罩;所述储氧面罩包括储氧袋和吸氧面罩,所述储氧袋与吸氧面罩之间的氧气进气管连接粗连接管;所述雾化器座设在雾化器固定装置上,所述雾化器固定装置包括上部的夹持装置和下部的固定底座,所述夹持装置包括雾化器固定环和外周的固定夹,所述固定底座为弧形固定座,包括前半弧形座和后半弧形座,所述前半弧形座和后半弧形座下端之间设有弹性连接带,所述弹性连接带至少一端可打开,然而采用以上方式存在以下缺陷:
[0004]1、面罩式的雾化器,在进行雾化时,大量的药物雾化气体会通过面罩散发到外侧,不能被病人完全的吸入以进行治疗,造成了药物的浪费。
[0005]2、在病房中的患者进行雾化时,上述面罩式雾化器,会产生大量的气溶胶,而气溶胶作为病毒载体,增加了病房内患者的交叉感染及护理人员在操作时被感染的风险。
[0006]3、只有单独的储氧袋,在对于初始雾化时,由于气流压力大,病人在呼气时,雾化气流与呼出气体气流对冲,对病人造成不适感。
[0007]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无气溶胶式雾化器,雾化时采用口含嘴的方式,病人雾化时,口吸入雾化气体,鼻子输出,避免了药物的浪费,以及气溶胶的产生,避免了交叉感染,同时设置的雾化气体缓冲装置,能够减轻病人在进行雾化时的不适感。
[0009]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10]一种无气溶胶式雾化器,包括储药体,所述储药体底部设有氧气连接管,所述氧气连接管伸出储药体后连接氧气进管,所述储药体的顶部连接有第一T型管,所述第一T型管的一端连接口含嘴,第一T型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二T型管一端,所述第二T型管的一个端口连
接有主储气体,所述第二T型管的另一个端口连接有副储气体。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氧和雾化一体式结构,而且体积小,使用起来方便。最主要的是,采用口含式雾化方式,在进行雾化时,病人用嘴含住口含嘴用来吸气,用鼻子呼气,如此能够实现雾化药物的全部利用,提高了药物的利用率,避免的药物的浪费;再次,采用上述方式,还能够减少气溶胶的产生,降低了病人与病人之间交叉感染的风险、以及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
[0012]由于设置主储气体和副储气体,当输出的雾化气体量较大时,可以暂时储存在副储气体内,降低主储气体及雾化气体通道内的压力,避免了由于雾化气流过大、降低了病人在进行雾化时的不适感。
[0013]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储药体包括本体和盖体,所述本体与盖体之间螺纹连接,所述的本体内部设有氧气分流装置,所述的氧气分流装置与氧气连接管连接,所述盖体上设有出药口,所述出药口连接第一T型管。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体和盖体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便于打开进行加入药物,氧气分流装置对输入的氧气进行曝气,与药液进行充分混合,形成药物雾化气体,这样结构可以实现吸氧和雾化治疗的一体化,使用方便,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护理难度。
[0015]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氧气分流装置呈圆球形或喇叭形,其上设有若干曝气孔。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氧气机输送过来的氧气,经过氧气分流装置进行曝气,使氧气与药物或药液进行充分的混合,曝气孔能够使氧气能够更为细化,使其与药物的混合更为充分。
[0017]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T型管与第二T型管螺纹连接,也可采用相互插接的方式。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方式简单,便于第一T型管与第二T型之间的快速配合连接,降低了操作难度,使对病人进行雾化前的准备更为快捷。
[001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出药口与第一T型管螺纹连接,也可采用相互插接的方式。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方式简单,便于储药体与第一T型管的快速配合连接,降低了操作难度,使对病人进行雾化前的准备更为快捷。
[002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主储气体以及副储气体与第二T型管密封连接,所述第一T型管与口含嘴的连接端设有单向阀。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副储气体的方式,可以降低雾化气体通道的压力,减轻病人在进行雾化时的不适感,同时采用密封的方式连接,可以防止雾化气体的泄露,避免了药物的浪费,单向阀的开通方向,病人吸气时的流通方向。
[0023]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主储气体为气袋,所述副储气体为气囊。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袋主要起到存储雾化气体的作用,气囊可采用类似气球性质的囊体,主要用来暂时存储过量的雾化气体,降低雾化气体通道内的压力,减轻病人在进行雾化时产生的不适感。
[0025]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T型管与口含嘴之间螺
纹连接,也可采用相互插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方式简单,便于更换口含嘴,避免病人与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降低了医护病人的护理难度。
[0027]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T型管与副储气体连接的分管上设有安全阀。
[00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雾化气体压力达到安全阀的预设压力时,安全阀自动打开,雾化气体进入副储气体临时储存,此时第二T型管与副储气体处于连通状态,通过副储气体对雾化器通道减压。
[0029]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30]1、本雾化器,实现了雾化、吸氧一体化,结构简单,占用体积小,便于使用,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护理难度。
[0031]2、雾化采用口含嘴的方式,病人在进行雾化时,通过口吸入雾化气体,鼻子呼出气体,避免了药物的浪费,提高了药物的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气溶胶式雾化器,包括储药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药体(1)底部设有氧气连接管(2),所述氧气连接管(2)伸出储药体(1)后连接氧气进管(3),所述储药体(1)的顶部连接有第一T型管(4),所述第一T型管(4)的一端连接口含嘴(5),第一T型管(4)的另一端连接第二T型管(6)一端,所述第二T型管(6)的一个端口连接有主储气体(7),所述第二T型管(6)的另一个端口连接有副储气体(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气溶胶式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药体(1)包括本体(101)和盖体(102),所述本体(101)与盖体(102)之间螺纹连接,所述的本体(101)内部设有氧气分流装置(103),所述的氧气分流装置(103)与氧气连接管(2)连接,所述盖体(102)上设有出药口(104),所述出药口(104)连接第一T型管(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气溶胶式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分流装置(103)上设有若干曝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