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把立管锁紧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2617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把立管锁紧装置,包括相互铰接的上座和下座;下座的表面活动设置有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上座的表面设置有限位件;第一部件在初始状态下与限位件配合,锁定上座和下座的相对位置;第二部件与下座铰接;施力驱动第二部件旋转,推动第一部件与限位件脱离配合;利用这种联动的结构设计可以避免第一部件自身受到撞击、磕碰等情况时意外脱开配合的问题,显著提升了锁紧装置的安全性。显著提升了锁紧装置的安全性。显著提升了锁紧装置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把立管锁紧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把立管
,尤其涉及一种折叠把立管锁紧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许多的折叠把立管需要手扶住对准对齐以后,才可锁紧或打开折叠机构,使用不方便、机构复杂、外观差、装配不方便等缺陷。另外在国外市场已有相关的条例条文鼓励改变这一现状。所以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拆装动作便捷省力且安全性高的折叠把立管锁紧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拆装动作便捷省力且安全性高的折叠把立管锁紧装置。
[0004]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折叠把立管锁紧装置,包括相互铰接的上座和下座;所述下座的表面活动设置有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上座的表面设置有限位件;所述第一部件在初始状态下与所述限位件配合,锁定所述上座和下座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下座铰接;施力驱动所述第二部件旋转,推动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限位件脱离配合。
[000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下座之间连接设置有复位件;当所述第一部件处于初始状态下时,所述复位件驱动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限位件保持配合。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下座铰接;所述复位件为弹性伸缩结构;所述复位件驱动所述第一部件的对应端翻转靠近所述限位件。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部件关于铰接部位与所述复位件相对的另一端处设置有挂钩;所述限位件为与所述挂钩配合的突出结构。
[0008]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的末端底部设置有斜面;当所述上座朝装锁紧位置转动时,所述斜面与所述挂钩滑动接触,按压所述第一部件转动打开。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部件上设置有卡件;所述上座表面贯通设置有定位孔;当第二部件处于未受力的初始状态时,所述卡件与所述定位孔配合,锁定所述第二部件的位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卡件为弹性活动部件;施力移动所述卡件,驱动其与所述定位孔脱离配合。
[0011]进一步地,所述卡件为挂钩结构;当所述第二部件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卡件的末端对应卡设在所述定位孔的边缘处。
[0012]进一步地,折叠把立管锁紧装置的工作方法:当打开锁紧装置时,操作者首先驱动卡件移动,实现与定位孔的脱开;随后扳动第二部件使其旋转打开,第二部件在转动过程中与第一部件接触,按压第一部件转动从而使挂钩与限位件脱开;最后转动上座实现把立管结构的折叠;
[0013]当关闭锁紧装置时,保持第二部件的打开状态,转动上座与下座配合,在上座的转
动过程中,斜面挤开挂钩,挂钩在上座达到与下座的配合位置后,挂钩与斜面脱离并在复位键驱动下重新与限位件配合完成锁定;随后再转动第二部件,并在转动过程中推动卡件与定位孔配合,从而完成整个锁紧装置的关闭动作。
[0014]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折叠把立管锁紧装置,包括相互铰接的上座和下座;所述下座的表面活动设置有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上座的表面设置有限位件;所述第一部件在初始状态下与所述限位件配合,锁定所述上座和下座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下座铰接;施力驱动所述第二部件旋转,推动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限位件脱离配合;利用这种联动的结构设计可以避免第一部件自身受到撞击、磕碰等情况时意外脱开配合的问题,显著提升了锁紧装置的安全性;利用设置在第一部件与下座之间的复位件,可以让第一部件在未受到第二部件作用力时始终保持与限位件的配合,省去了额外增加多余限位配件的繁琐结构,简化了打开锁紧装置的步骤;利用限位件末端底部设置的斜面,可以在上座转动时挤开挂钩,配合挂钩随后的复位动作,让第一部件的锁定动作随着上座的转动自发完成,显著简化了操作步骤,提升了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锁定状态下的锁紧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锁定状态下的锁紧装置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锁定状态下的锁紧装置局部细节图;
[0018]图4为第二部件解锁状态示意图;
[0019]图5为第一部件解锁状态示意图;
[0020]图6为第一部件解锁状态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锁紧装置自锁触发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0023]一种折叠把立管锁紧装置,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相互铰接的上座1和下座2;所述下座2的表面活动设置有第一部件21和第二部件22;所述上座1的表面设置有限位件11;所述第一部件21在初始状态下与所述限位件11配合,锁定所述上座1和下座2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二部件22与所述下座2铰接;施力驱动所述第二部件22旋转,推动所述第一部件21与所述限位件11脱离配合;如图4所示为第二部件22第一阶段打开的位置示意,如图5所示,第二部件22继续旋转打开从而推动第一部件21运动;如图6所示为第一部件21脱开状态下的锁紧装置外部视图;因为第一部件21需要通过旋转第二部件22来进行推动才能与限位件11脱离,利用这种联动的结构设计可以避免第一部件21自身受到撞击、磕碰等情况时意外脱开配合的问题,显著提升了锁紧装置的安全性;而第二部件22则可以通过弹性部件等限位方式实现自身的位置稳定;从原始位置旋转至推动第一部件21触发脱开动作的角度也可以设计地大一些,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误触发概率,提升安全性;第二部件22远离转动中心的一端可以做长,从而在操作者扳动其旋转时能够获得更长的力臂,在推动第一部件21时更省力。
[0024]所述第一部件21与所述下座2之间连接设置有复位件23;当所述第一部件21处于
初始状态下时,所述复位件23驱动所述第一部件21与所述限位件11保持配合;复位件23可以让第一部件21在未受到第二部件22作用力时始终保持与限位件11的配合,省去了额外增加多余限位配件的繁琐结构,简化了打开锁紧装置的步骤。
[0025]所述第一部件21与所述下座1铰接;所述复位件23为弹性伸缩结构如弹簧;所述复位件23驱动所述第一部件21的对应端翻转靠近所述限位件11;利用复位键23自身收缩时的积蓄的能量可以在不受第二部件22推动时驱动第一部件21重新转回与限位件11配合的位置,且利用弹簧等标准件就可以实现功能,有利于制造成本的控制。
[0026]所述第一部件21关于铰接部位与所述复位件23相对的另一端处设置有挂钩201;所述限位件11为与所述挂钩201配合的突出结构;利用挂钩结构来进行锁定约束,省去了如螺栓固定等其余方式多余的执行动作,让锁紧装置的操作更加快捷流畅。
[0027]如图1和图7所示,所述限位件11的末端底部设置有斜面101;当所述上座1朝装锁紧位置转动时,所述斜面101与所述挂钩201滑动接触,按压所述第一部件21转动打开;当上座1继续转动时,限位件11就会挤压开挂钩201到达与下座2的配合位置,随后挂钩21在复位件23的作用下重新回归初始位置,从而将限位件1锁定;斜面101的设计使得锁紧装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把立管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铰接的上座(1)和下座(2);所述下座(2)的表面活动设置有第一部件(21)和第二部件(22);所述上座(1)的表面设置有限位件(11);所述第一部件(21)在初始状态下与所述限位件(11)配合,锁定所述上座(1)和下座(2)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二部件(22)与所述下座(2)铰接;施力驱动所述第二部件(22)旋转,推动所述第一部件(21)与所述限位件(11)脱离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把立管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21)与所述下座(2)之间连接设置有复位件(23);当所述第一部件(21)处于初始状态下时,所述复位件(23)驱动所述第一部件(21)与所述限位件(11)保持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把立管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21)与所述下座(1)铰接;所述复位件(23)为弹性伸缩结构;所述复位件(23)驱动所述第一部件(21)的对应端翻转靠近所述限位件(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把立管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21)关于铰接部位与所述复位件(23)相对的另一端处设置有挂钩(201);所述限位件(11)为与所述挂钩(201)配合的突出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把立管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11)的末端底部设置有斜面(101);当所述上座(1)朝装锁紧位置转动时,所述斜面(101)与所述挂钩(201)滑动接触,按压所述第一部件(21)转动打开。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把立管锁紧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炜周奇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洪记两轮智能交通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