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运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2424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0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运料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运料仓、主动行星机构和从动行星机构,运料仓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主动行星机构和从动行星机构,第一行星架机构安装于第一支架,从动行星机构安装于第二支架,主动行星机构与从动行星机构相对平行设置;主动行星机构包括太阳轮、主动行星轮、第一行星架和电机,第一行星架安装于第一支架,太阳轮安装于第一支架的中间,且太阳轮通过第一行星架安装于第一支架,太阳轮的主动轴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主动行星轮安装于第一行星架的外端,且主动行星轮通过惰轮与太阳轮连接。实现运料仓围绕太阳轮做圆周运动,节省垂直运输能耗,且结构简单,运行稳定。运行稳定。运行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运料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物流打包运输过程中的运输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运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物流运输作为电子商务必不可少的配套行业也受到了更为广泛的重视,电子标签、二维码等先进技术也不断在物流运输行业中得到应用。但是,由于货物种类繁杂,难以统一包装,装卸货物时连叉车也难以发挥作用,往往还需要人工搬运;这也在一方面对物流公司的效率起到制约作用,现有运料装置的体积过大,装卸货物使用复杂,且十分费力,在物料垂直的运输过程中,由于运料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物料自身重力的惯性影响,往往会使物料受到破坏,从而导致经济受损,且垂直运输耗能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运料装置,此行星轮系带动运料仓做圆周运动时,运料仓始终保持水平的状态,从而实现物料的上下运输。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运料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运料仓、主动行星机构和从动行星机构,所述运料仓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主动行星机构和从动行星机构,且运料仓水平设置于主动行星机构和从动行星机构之间,所述第一行星架机构安装于第一支架,所述从动行星机构安装于第二支架,所述主动行星机构与从动行星机构相对平行设置;
[0006]所述主动行星机构包括太阳轮、主动行星轮、第一行星架和电机,所述太阳轮与第一支架的中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安装于第一支架,所述第一行星架通过主动轴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主动行星轮安装于第一行星架的外端,且所述主动行星轮通过惰轮与太阳轮连接;
[0007]所述从动行星机构包括从动轮和第二行星架,所述第二行星架安装于第二支架,所述从动轮安装于第二行星架的外端,所述运料仓的两端分别安装于相对的主动行星轮和从动轮。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行星架和第二行星架均设有镂空的通孔。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行星架包括第一菱形架和第二菱形架,第一菱形架和第二菱形架一体成型,所述第一菱形架和第二菱形架的长轴相互垂直。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行星架包括横杆和竖杆,所述横杆的中部与竖杆的中部固定连接形成十字架结构。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设有固定板,所述电机通过固定板安装于第一支架。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包括横梁和两根支撑柱,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支撑柱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主动行星轮设有第一转轴和第一轴承座,所述主动行星轮的中部安装于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安装于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安装于第一行星架。
[0014]优选的,所述惰轮设有第二转轴和第二轴承座,所述惰轮的中部安装于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安装于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安装于第一行星架。
[0015]优选的,所述从动轮设有第三轴承座,所述从动轮通过第三轴承座安装于第二行星架。
[0016]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17]1、本专利技术基于行星轮系的运料装置,此运料装置的运料仓安装于主动行星机构和从动行星机构之间,采用电机驱动主动行星轮机构中的第一行星架转动,主动行星轮围绕太阳轮转动,从而实现运料仓始终保持水平的状态,围绕太阳轮做圆周运动,节省垂直运输能耗,且结构简单,运行稳定。
[0018]2、本专利技术基于行星轮系的运料装置,此运料仓安装于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支撑稳定,主动行星轮和惰轮安装于第一行星架,第一行星架设有镂空部,结构支撑稳定的同时还能节省能耗。
[0019]3、本专利技术用基于行星轮系的运料装置,此第一行星架采用第一菱形和菱形的长轴相互交错连接,使运料仓的运行更加平稳,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采用横梁与支撑柱连接,支撑稳定,第一行星架和第二行星架设有轴承座,节省齿轮之间的转动能耗。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运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运料装置的主动行星机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运料装置的从动行星机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运料装置的第一行星架示意图。
[0024]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运料装置的结构剖面图。
[0025]其中,1为第一支架,2为第二支架,3为运料仓,4为主动行星机构, 401为主动行星轮,402为惰轮,403为太阳轮,404为第一行星架,4041为镂空部,4042为第一菱形架,4043为第二菱形架,405为电机,406为主动轴,407为第一转轴,408为第二转轴,409为固定板,5为从动行星机构, 501为从动轮,502为第二行星架,503为第三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接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实施例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例。
[0027]实施例一
[0028]如图1至5所示,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运料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运料仓、主动行星机构和从动行星机构,所述运料仓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主动行星机构和从动行星机构,且运料仓水平设置于主动行星机构和从动行星机构之间,所述第一行星架机构安装于第一支架,所述从动行星机构安装于第二支架,所述主动行星机构与从动行星机构相对平行设置。主动行星轮和太阳轮的大小等同,使运料仓在旋转时始终保持水平的状态,主动行星机构通过运料仓带动从动行星机构运转,运料仓安装于主动行星机构和从动行星机构之
间,使运料仓的承重结构更加稳定,所述主动行星机构包括太阳轮、主动行星轮、第一行星架和电机,所述太阳轮与第一支架的中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安装于第一支架,所述第一行星架通过主动轴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主动行星轮安装于第一行星架的外端,且所述主动行星轮通过惰轮与太阳轮连接。此第一行星架转动时带动主动行星轮旋转,带动惰轮围绕太阳轮旋转,从而带动运料仓围绕太阳轮做圆周运动,运料仓始终保持水平状态,从而实现运料仓上下运输物料,采用齿轮啮合,结构稳定,从而保证运料仓在运输过程中的平稳性,可同时运送多个运料仓,增加运输效率。
[0029]所述从动行星机构包括从动轮和第二行星架,所述第二行星架安装于第二支架,所述从动轮安装于第二行星架的外端,所述运料仓的两端分别安装于相对的主动行星轮和从动轮。主动行星轮通过运料仓带动从动轮运转,主动行星轮和从动轮的运转速度等同,主动行星轮和从动轮共同运转,从而支撑运料仓稳定的围绕太阳轮运转,实现运料仓的物料上下运输。
[0030]所述第一行星架和第二行星架均设有镂空的通孔。在第一行星架和第二行星架运动的过程中,会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采用镂空部的设计,使第一行星架和第二行星架的自重减轻,且镂空部减小第一行星架和第二行星架的空气阻力,使行星轮系在运动的过程中节省能耗,从而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运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运料仓、主动行星机构和从动行星机构,所述运料仓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主动行星机构和从动行星机构,且运料仓水平设置于主动行星机构和从动行星机构之间,所述第一行星架机构安装于第一支架,所述从动行星机构安装于第二支架,所述主动行星机构与从动行星机构相对平行设置;所述主动行星机构包括太阳轮、主动行星轮、第一行星架和电机,所述太阳轮与第一支架的中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安装于第一支架,所述第一行星架通过主动轴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主动行星轮安装于第一行星架的外端,且所述主动行星轮通过惰轮与太阳轮连接;所述从动行星机构包括从动轮和第二行星架,所述第二行星架安装于第二支架,所述从动轮安装于第二行星架的外端,所述运料仓的两端分别安装于相对的主动行星轮和从动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运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架和第二行星架均设有镂空的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运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架包括第一菱形架和第二菱形架,第一菱形架和第二菱形架一体成型,所述第一菱形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孟峻霆李岚炯余焯成林育全陈树鑫吴錬楷
申请(专利权)人:利丰新材料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