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微小管路内检测的探头随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2411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0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微小管路内检测的探头随动结构,包括通过连接组件连接的柔性连接部分和随动机构部分;随动机构部分包括沿待检测管路的轴向设置前刚性连接套和后刚性连接套,前刚性连接套和后刚性连接套之间设置有弹簧组件和若干个可旋转的支臂组,每个支臂组上对应待检测管路设置有探头组件;柔性连接部分在远离随动机构部分的一端设置有动力口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保证随动过程中的超声检测探头的角度始终与管壁垂直,以此提高随动结构的通过性和检测的稳定性,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且本结构的整体结构可变形,以适应管路内部空间和形状的变化,实现了超声检测探头在旋转、前进以及转弯过程中对管路整周的全覆盖精确扫查检测。扫查检测。扫查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微小管路内检测的探头随动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管路超声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微小管路内检测的探头随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管路作为一种经济、高效且安全的物料输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重要工业领域,如船舶、石化、核能、电力等。随着服役时间的增长,管路受内外部介质的作用会发生腐蚀,严重时会引起管路泄漏,甚至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给设备的安全运行带来巨大隐患。
[0003]传统的管路腐蚀超声检测采用单个探头在管路外部进行局部单点检测,检测范围小,无法获得管路整体的腐蚀情况,检测能力有限。同时,管路外部空间复杂,给管路腐蚀检测的实施造成很大困难,有时甚至无法进行外部检测。尤其是在微小管路腐蚀内检测领域,由于微小管路管径小,曲率大,利用超声进行腐蚀内检测对超声探头的指向性要求严格,如探头的发射声束不能与管内壁部分切线保持垂直,则会影响检测精度甚至导致无法检测,目前,管路超声内检测的探头结构由于其稳定性不够,特别是不能保证在通过管路弯头时探头的方位,而导致超声内检测的精度不高、漏检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微小管路内检测的探头随动结构,解决了目前管路超声内检测的探头结构由于其稳定性不够,而导致超声检测的精度不高、漏检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用于微小管路内检测的探头随动结构,包括通过连接组件连接的柔性连接部分和随动机构部分;
[0007]其中,随动机构部分包括沿待检测管路的轴向设置的刚性连接套组,刚性连接套组包括前刚性连接套和后刚性连接套,前刚性连接套和后刚性连接套之间设置有弹簧组件和若干个可旋转的支臂组,每个支臂组上对应待检测管路设置有探头组件;
[0008]柔性连接部分在远离随动机构部分的一端设置有动力口组件,在动力口组件连接管路检测器主体的情形下,柔性连接部分带动随动机构部分运动,以便对待检测管路进行超声检测。
[0009]本专利技术的特点还在于,
[0010]柔性连接部分包括柔性连接体,柔性连接体与连接口组件为一体式结构,连接组件包括连接钢座,连接钢座的一端通过后端连接螺栓连接柔性连接体,连接钢座的另一端连接前刚性连接套。
[0011]连接口组件包括动力连接座,动力连接座开设有动力连接口,动力连接座设置有用于连接待连接管路检测器主体的前端连接螺栓。
[0012]每个支臂组包括前支臂和后支臂,前支臂的一端通过前转轴连接前刚性连接套,前支臂的另一端通过支臂转轴连接后支臂的一端,后支臂的另一端通过后转轴连接后刚性
连接套;其中,支臂转轴设置于探头组件。
[0013]探头组件包括超声探头固定架,超声探头固定架在沿待检测管路轴向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螺栓连接有缓冲组件。
[0014]缓冲组件包括滚珠固定座,滚珠固定座内设置有滚珠,在探头随动结构在沿待检测管路运动的情形下,滚珠通过与待检测管路的管壁摩擦在滚珠固定座内转动。
[0015]弹簧组件包括弹簧,前刚性连接套对应弹簧的一端设置有前弹簧卡孔,后刚性连接套对应弹簧的另一端设置有后弹簧卡孔,弹簧的两端对应设置于前弹簧卡孔和后弹簧卡孔内,在所述探头随动结构在沿待检测管路运动的情形下,弹簧通过与支臂组柔性控制,以便使探头组件与待检测管路的角度固定。
[0016]柔性连接部分为聚氨酯材料。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微小管路内检测的探头随动结构,通过进行超声检测探头固定及旋转随动,整体结构可变形,以适应空间变化,以保证在管路超声内检测过程中,探头随检测器电机旋转且与管壁保持垂直,从而实现超声检测探头对管路整周的全覆盖扫查检测,同时保证腐蚀超声内检测的精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微小管路内检测的探头随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微小管路内检测的探头随动结构中探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前端连接螺栓,2.柔性连接体,3.连接钢座,4.前刚性连接套,5.前支臂,6.超声探头固定架,7.滚珠固定座,8.滚珠,9.前连接销孔,10.前弹簧卡孔,11.弹簧,12.前转轴,13.后支臂,14.后连接销孔,15.后转轴,16.后刚性连接套,17.固定螺栓,18.后弹簧卡孔,19.动力连接口,20.动力连接座,21.后端连接螺栓,22.支臂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微小管路内检测的探头随动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微小管路内检测的探头随动结构,包括通过连接组件连接的柔性连接部分和随动机构部分;
[0023]其中,随动机构部分包括沿待检测管路的轴向设置的刚性连接套组,刚性连接套组包括前刚性连接套4和后刚性连接套16,前刚性连接套4和后刚性连接套16之间设置有弹簧组件和若干个可旋转的支臂组,每个支臂组上对应待检测管路设置有探头组件;
[0024]柔性连接部分在远离随动机构部分的一端设置有动力口组件,在动力口组件连接管路检测器主体的情形下,柔性连接部分带动随动机构部分运动,以便对待检测管路进行超声检测。
[0025]进一步地,柔性连接部分包括柔性连接体2,柔性连接体2与连接口组件为一体式结构,连接组件包括连接钢座3,连接钢座3的一端通过后端连接螺栓21连接柔性连接体2,连接钢座3的另一端连接前刚性连接套4。
[0026]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微小管路内检测的探头随动结构的柔性连接体2在其外部设置为
锯齿状,锯齿状形状增加了其变形能力,可在通过弯管或变径管路时通过自身变形已保证顺利通过。柔性连接体2的前后端具有连接孔用于螺栓的连接与固定;
[0027]进一步地,连接口组件包括动力连接座20,动力连接座20开设有动力连接口19,动力连接座20设置有用于连接待连接管路检测器主体的前端连接螺栓1。
[0028]进一步地,每个支臂组包括前支臂5和后支臂13,前支臂5的一端通过前转轴12连接前刚性连接套4,前支臂5的另一端通过支臂转轴22连接后支臂13的一端,后支臂13的另一端通过后转轴15连接后刚性连接套16;其中,支臂转轴22设置于探头组件。支臂组之间呈现堆成结构;
[0029]进一步地,探头组件包括超声探头固定架6,超声探头固定架6在沿待检测管路轴向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螺栓17连接有缓冲组件。
[0030]进一步地,缓冲组件包括滚珠固定座7,滚珠固定座7内设置有滚珠8,在探头随动结构在沿待检测管路运动的情形下,滚珠8通过与管壁摩擦在滚珠固定座7内转动。
[0031]进一步地,弹簧组件包括弹簧11,前刚性连接套4对应弹簧11的一端设置有前弹簧卡孔10,后刚性连接套16对应弹簧11的另一端设置有后弹簧卡孔18,弹簧11的两端对应设置于前弹簧卡孔10和后弹簧卡孔18内,在随动结构在沿待检测管路运动的情形下,弹簧11通过与支臂组柔性控制,以便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微小管路内检测的探头随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连接组件连接的柔性连接部分和随动机构部分;其中,所述随动机构部分包括沿待检测管路的轴向设置的刚性连接套组,所述刚性连接套组包括前刚性连接套(4)和后刚性连接套(16),所述前刚性连接套(4)和后刚性连接套(16)之间设置有弹簧组件和若干个可旋转的支臂组,每个所述支臂组上对应待检测管路设置有探头组件;所述柔性连接部分在远离随动机构部分的一端设置有动力口组件,在动力口组件连接驱动结构的情形下,所述柔性连接部分带动随动机构部分运动,以便对待检测管路进行超声检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微小管路内检测的探头随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部分包括柔性连接体(2),所述柔性连接体(2)与连接口组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钢座(3),所述连接钢座(3)的一端通过后端连接螺栓(21)连接柔性连接体(2),所述连接钢座(3)的另一端连接前刚性连接套(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微小管路内检测的探头随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口组件包括动力连接座(20),所述动力连接座(20)开设有动力连接口(19),所述动力连接座(20)设置有用于连接待连接管路检测器主体的前端连接螺栓(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微小管路内检测的探头随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臂组包括前支臂(5)和后支臂(13),所述前支臂(5)的一端通过前转轴(12)连接前刚性连接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庆杨理践杜度毛柳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九二五七八部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