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飘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22236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09:48
本申请涉及一种飘窗结构,其包括与楼板固定连接的承接板、连接于承接板上的上挑板和下挑板,上挑板和下挑板分别固定连接于承接板竖向的两端,上挑板和下挑板均位于承接板远离楼板的一侧,承接板包括混凝土层以及位于混凝土层靠近楼板一侧的第一钢筋网片,第一钢筋网片包括竖向设置的拉结筋和水平设置的水平筋,水平筋竖向分布有若干根,拉结筋沿水平筋长度方向间隔分布。飘窗结构还包括位于第一钢筋网片上的视察管,视察管竖向设置,视察管沿水平筋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有若干根,视察管远离上挑板的一侧开设有视察孔,视察孔贯通至视察管的内部,视察孔的孔壁底端高于楼板的上表面。本申请具有便于观察承接板内部钢筋的效果。申请具有便于观察承接板内部钢筋的效果。申请具有便于观察承接板内部钢筋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飘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飘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增加室内的采光,通常会在房间外的外墙设置有飘窗。飘窗包括向室外凸出的外飘式和向室内平凹的内飘式,内飘式又可以分为可拆除的和不可拆除的。可拆除的内飘窗又称为“假飘窗”。
[0003]内飘窗的两侧通常均与墙体连接,内飘窗通常包括与楼板固定连接的承接板、连接于承接板上的上挑板和下挑板,上挑板和下挑板分别固定连接于承接板竖向的两端,承接板的顶端高于所在楼板的上表面,承接板的底端低于所在楼板的上表面,上挑板和下挑板均位于承接板远离楼板的一侧。位于同一楼层内的上挑板和下挑板之间安装用于采光的玻璃组件。相邻两楼板的上挑板和下挑板之间的净孔高度小于等于2.2m。
[0004]现有可拆出的内飘窗的承接板通常是采用砖块垒砌在楼板的上表面,然后在承接板上安装上挑板。
[0005]不可拆除的内飘窗的承接板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与楼板一体浇筑形成。
[0006]由于内飘窗内凹的结构形式使得内飘窗将占据一定的室内有效空间,因此部分业主在对室内进行装饰的时候,会选择拆除内飘窗。
[0007]但是,在房屋经过多次转手,或使结构图纸遗失,现任业主难以辨别内飘窗是否为假飘窗,是否可拆除。若误将不可拆卸的内飘窗当成“假飘窗”拆除,将会给整幢建筑带来较大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了便于业主辨别内飘窗是否可拆卸,本申请提供一种飘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9]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飘窗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飘窗结构,其包括与楼板固定连接的承接板、连接于承接板上的上挑板和下挑板,所述上挑板和下挑板分别固定连接于承接板竖向的两端,所述上挑板和下挑板均位于承接板远离楼板的一侧,所述承接板包括混凝土层以及位于混凝土层靠近楼板一侧的第一钢筋网片,所述第一钢筋网片包括竖向设置的拉结筋和水平设置的水平筋,所述水平筋竖向分布有若干根,所述拉结筋沿水平筋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其还包括位于第一钢筋网片上的视察管,所述视察管竖向设置,所述视察管沿水平筋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有若干根,所述视察管远离上挑板的一侧开设有视察孔,所述视察孔贯通至视察管的内部,所述视察孔的孔壁底端高于楼板的上表面。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业主能够通过视察管上的视察孔观察第一钢筋网片,通过观察第一钢筋网片上相邻的水平筋的间距,判断承接板是否可拆除,从而判断内飘窗是否可拆除,减少误拆除不可拆除的内飘窗的概率。
[0011]可选的,所述视察管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封堵板,所述封堵板通过螺栓件可拆卸
连接于视察管上,所述封堵板靠近视察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柔性的密封层,所述密封层抵接于视察管上并且遮蔽视察孔。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堵板和密封层能够遮蔽视察孔,密封层能够提高封堵板对视察孔的密封及遮蔽效果,减少视察管内空气与视察管外空气流动的概率,从而减水平筋位于视察管内的部分锈蚀的概率。
[0013]可选的,所述密封层背离遮挡板的一侧中部开设有贯通至遮挡板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连接有用于吸收视察管内空气水分的吸湿组件。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湿组件连接于遮挡板上,从而使得吸湿组件能够吸收视察管内空气中的水分,降低视察管内空气中的湿度,从而减水平筋位于视察管内的部分锈蚀的概率。
[0015]可选的,所述封堵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插接翻边,所述插接翻边位于封堵板靠近侧墙的一侧;所述视察管的顶端侧壁上可拆卸连接有遮挡板,所述遮挡板平行承接板依次设置,相邻的两遮挡板相抵,所述遮挡板的一侧面底端对应封堵板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竖向设置,所述连接槽的槽侧壁开设有用于容纳插接翻边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底端竖向贯通设置。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遮挡板的连接槽容纳封堵板,遮挡板的卡接槽容纳封堵板的抵接翻边,通过竖向插接配合,使得遮挡板能够遮蔽凸出承接板的封堵板,而相邻的两遮挡板相抵,从而提高承接板远离上挑板一侧的整体性能。遮挡板还能起到踢脚板的作用,减少拖地时的水或是杂质直接接触到螺栓件,从而减少螺栓件被腐蚀的概率。
[0017]可选的,所述视察管背离楼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补强杆,所述补强杆平行水平筋设置,所述补强杆的两端分别伸入至两侧墙体内,所述补强杆竖向间隔分布有若干根。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补强杆能够提高视察管与混凝土层之间的连接性能,从而还能够提高承接板与墙体之间的连接性能。
[0019]可选的,所述水平筋上沿水平筋轴向间隔设置有若干涂覆形成的防水层,所述防水层对应位于视察管内的水平筋部分。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层能够减少位于视察管内的水平筋部分出现锈蚀的概率。
[0021]可选的,所述视察管的底端侧壁与楼板下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补强部件。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补强部件能够提高视察管与楼板之间的连接性能,从而提高承接板与楼板之间的连接性能。
[0023]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飘窗结构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飘窗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1,支模板,先安装楼板、下挑板以及承接板远离楼板一侧模板,然后绑扎下挑板、楼板内的钢筋;S2,绑扎承接板内的钢筋,S2

1,预先将补强杆和视察管焊接固定,并在视察管远离补强杆的一侧上开设有视察孔,并且采用临时封堵遮蔽视察孔;S2

2,在视察管上依次定位水平筋的位置,然后钻孔,最后穿束水平筋;S2

3,连接拉结筋,令拉结筋的底端弯折伸入至楼板内,拉结筋连接完成后在补强杆远离视察管的一侧绑扎第二钢筋网片;S2

4,浇筑楼板、下挑板以及承接板低于楼板上表面的混凝土;
S3,上挑板施工,S3

1,安装上挑板的模板,然后绑扎上挑板内的钢筋,并且令上挑板上的钢筋与第一钢筋网片和第二钢筋网片连接;S3

2,浇筑上挑板以及承接板剩余部分的混凝土;S4,安装封堵板,在拆除模板后,先取出临时封堵,然后安装封堵板遮蔽视察孔;S5,安装遮挡板。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上述施工步骤,便于施工形成飘窗结构。
[0025]可选的,所述步骤S2

2中,在水平筋安装完成后,水平筋与所穿设的视察管连接位置之间焊接封堵。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水平筋与视察管之间的连接性能,从而提高承接板的整体强度。采用焊接封堵水平筋和视察管连接位置,还能够在混凝土层施工时,混凝土进入到视察管内的概率。
[0027]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业主能够通过视察管上的视察孔观察第一钢筋网片,通过观察第一钢筋网片上相邻的水平筋的间距,判断承接板是否可拆除,从而判断内飘窗是否可拆除,减少误拆除不可拆除的内飘窗的概率;2.密封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飘窗结构,其包括与楼板(1)固定连接的承接板(2)、连接于承接板(2)上的上挑板(3)和下挑板(4),所述上挑板(3)和下挑板(4)分别固定连接于承接板(2)竖向的两端,所述上挑板(3)和下挑板(4)均位于承接板(2)远离楼板(1)的一侧,所述承接板(2)包括混凝土层(7)以及位于混凝土层(7)靠近楼板(1)一侧的第一钢筋网片(5),所述第一钢筋网片(5)包括竖向设置的拉结筋(9)和水平设置的水平筋(10),所述水平筋(10)竖向分布有若干根,所述拉结筋(9)沿水平筋(10)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第一钢筋网片(5)上的视察管(8),所述视察管(8)竖向设置,所述视察管(8)沿水平筋(10)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有若干根,所述视察管(8)远离上挑板(3)的一侧开设有视察孔(12),所述视察孔(12)贯通至视察管(8)的内部,所述视察孔(12)的孔壁底端高于楼板(1)的上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飘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视察管(8)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封堵板(14),所述封堵板(14)通过螺栓件(16)可拆卸连接于视察管(8)上,所述封堵板(14)靠近视察管(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柔性的密封层(15),所述密封层(15)抵接于视察管(8)上并且遮蔽视察孔(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飘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层(15)背离遮挡板(20)的一侧中部开设有贯通至遮挡板(20)的安装槽(18),所述安装槽(18)内连接有用于吸收视察管(8)内空气水分的吸湿组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飘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板(1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插接翻边(17),所述插接翻边(17)位于封堵板(14)靠近侧墙的一侧;所述视察管(8)的顶端侧壁上可拆卸连接有遮挡板(20),所述遮挡板(20)平行承接板(2)依次设置,相邻的两遮挡板(20)相抵,所述遮挡板(20)的一侧面底端对应封堵板(14)开设有连接槽(21),所述连接槽(21)竖向设置,所述连接槽(21)的槽侧壁开设有用于容纳插接翻边(17)的卡接槽(22),所述卡接槽(22)竖向贯通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飘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视察管(8)背离楼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小勇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均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