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检测毛油中磷脂的三维双酶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维双酶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毛油中磷脂的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植物油生产国和消费国,油脂的质量安全关系到民众的身体健康。随着“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战略的实施,人们对植物油脂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
[0003]在油脂精炼脱胶过程中,不仅化学精炼涉及毛油中残磷量的检控,生物酶法精炼过程中毛油残磷量的评判,更是决定生物酶解反应进程的主要参数,可有效阻止油脂的过度酶解。油脂残磷量影响油脂的品质和加工成本,现有检测方法,普遍存在分析速度慢滞后于生产过程。因此,需快速检测及监控毛油中的残磷量,实现油脂的精准适度加工。
[0004]近年来,电化学分析在植物油品质检测方面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具有较好的发展空间,但还存在灵敏度低、选择性差等问题制约了在实际中应用。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一种结合了光电化学分析及生物传感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检测技术,比传统的电化学方法具有更低背景噪声,更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用于检测毛油中磷脂的三维双酶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以及毛油中磷脂的检测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步骤一:本发明的三维SnO2纳米阵列,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ITO导电玻璃切成5.0
×
1.0cm的长条,依次用乙醇,丙酮,水分别超声清洗5min,干燥;然后在一端留出1.0cm的一段作为电极端子,在另一段用绝缘漆封住并在表面留出直径为6.0mm的空白作为ITO电极;采用水热法合成三维SnO2纳米阵列;前驱液(30~40ml)由0.03mol
ˑ
L
‑1SnCl4·
5H2O和0.3mol L
‑1NaOH组成,加入5~10ml(0.12mol
ˑꢀ
L
‑1)NaCl和0.6~0.8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先将前驱体溶液搅拌1h,然后在密封的聚四氟乙烯衬里高压釜中将氧化铟锡(ITO)玻璃衬底浸泡在前驱体溶液中,在200℃下进行12h的水热生长;反应结束后,将高压釜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沉积的衬底用去离子水反复漂洗,然后在空气中烘干;步骤二:称取3.9mg的硫堇溶于3mL的pH为1.9的醋酸溶液(4.4mol
ˑ
L
‑1)中,配制得到的硫堇浓度为4mmol
ˑ
L
‑1;将具体实施方式一中处理后的ITO电极放入含有4mmol
ˑ
L
‑1的硫堇电解池中电沉积,在1.2V电位下沉积2400s后,用水清洗掉表面吸附的Th单体后,再用pH5.5的PBS清洗;所得电极即为制备好聚硫堇光敏电极;步骤三:准确称取10.0mg壳聚糖溶于1%醋酸溶液中,室温下搅拌一个小时直至完全溶解,得透明的壳聚糖胶体,浓度为10.0mg
ˑ
mL
‑1;5%的戊二醛稀释至0.25%,储存备用;用微量注射器移取5~10 μL壳聚糖溶液滴涂在聚硫堇光敏电极表面,并于室温下自然晾干成膜,PBS清洗,晾干;取5~10 μL、0.25%戊二醛滴于5.0
×
1.0cm电极表面反应30min,PBS清洗后,再滴加5~10 μL浓度为0~1.7g
ˑ
L
‑1胆碱氧化酶,室温反应1h,磷脂酶D(0~6 g
ˑ
L
‑1)滴于光敏电极上;当电极表面变薄时,将5μL戊二醛滴在电极表面,37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琦,宋旸,罗淑年,姚静,王睿莹,隋玉林,于殿宇,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商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