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头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1742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0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薄型头枕装置,该头枕装置可以包括:固定导向支架,设置在座椅靠背的上方;移动板,移动板的第一端部通过由固定导向支架引导而前后移动,移动板的第二端部形成为向上弯曲的形状;以及移动导向支架,头枕安装到移动导向支架,移动导向支架通过由移动板的第二端部引导而上下移动。第二端部引导而上下移动。第二端部引导而上下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型头枕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型头枕装置,通过改善头枕装置的前后和上下调节结构来实现头枕厚度的薄型化,并且改善头枕的前后调节和上下调节的可操作性。

技术介绍

[0002]车辆的座椅包括支撑乘客的下半身的座垫、支撑乘客的上半身的座椅靠背以及支撑乘客的头部的后部以防止颈部受伤的头枕。
[0003]在头枕中设置有从头枕向下突出以从座椅靠背的上端部插入到座椅靠背的内部的一对支柱,在座椅靠背的上端部设置有用于引导每个支柱的上下移动的引导件,并且设置有高度调节装置,以通过限制支柱的突出长度来执行头枕的高度调节。
[0004]此外,设置有滑动装置和主动式头枕装置,滑动装置被配置为前后调节头枕的位置,主动式头枕装置被配置为在车辆碰撞或追尾时将头枕自动地调节到最佳位置。
[0005]然而,在常规的头枕的情况下,由于前后调节机构的尺寸较大,因此头枕的外观形状较厚。因此,难以实现薄型头枕的设计。
[0006]尤其,在常规的头枕的前后调节机构的情况下,当头枕被强制向前移动时,头枕不会被锁定在最前部,并且头枕容易因旋转惯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枕装置,包括:固定导向支架,设置在座椅靠背的上方;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第一端部通过由所述固定导向支架引导而前后移动,所述移动板的第二端部形成为向上弯曲的形状;以及移动导向支架,头枕安装到所述移动导向支架,并且所述移动导向支架接合到所述移动板,其中所述移动导向支架通过由所述移动板的第二端部引导而上下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棘轮,可旋转地安装到所述固定导向支架;第一棘轮齿轮,形成在所述移动板,所述第一棘轮齿轮与所述第一棘轮形成允许所述移动板向前移动并限制所述移动板向后移动的形状的卡合结构;以及第一板弹性构件,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并且随着在所述移动板的最大向前移动位置处与所述第一棘轮接触而与所述第一棘轮联动地旋转,所述第一棘轮从所述第一棘轮齿轮释放,从而允许所述移动板向后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通过对所述移动板的中间部分进行钻孔来形成操作空间部,所述第一棘轮设置在所述操作空间部的中间部分,所述第一棘轮齿轮形成在所述操作空间部的内壁表面,所述第一板弹性构件沿着所述第一棘轮齿轮设置,所述第一棘轮在与所述移动板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与铰链轴结合而进行铰链旋转,所述第一棘轮齿轮形成在与所述第一棘轮相对的位置,使得所述第一棘轮卡合在所述第一棘轮齿轮中,并且沿着所述移动板的移动方向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一棘轮齿轮,使得所述第一棘轮以多级卡合在所述第一棘轮齿轮中,所述第一棘轮的第一端部形成有楔形的卡合突起,并且所述第一棘轮齿轮在与所述移动板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形成有支撑表面,从所述支撑表面的内端部向后倾斜地形成有倾斜表面以具有齿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锁定弹性构件,在所述第一棘轮的旋转方向上提供弹力,并且随着所述第一棘轮的旋转位移改变,切换到所述第一棘轮的卡合突起卡合在所述第一棘轮齿轮中的旋转方向和所述第一棘轮的卡合突起从卡合在所述第一棘轮齿轮中的状态释放的旋转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旋转方向来提供弹力。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棘轮的第二端部形成有推动突起,与所述推动突起相对的所述第一板弹性构件的第二端部形成有释放突起,使得所述释放突起选择性地与所述推动突起接触并被所述推动突起按压,当所述释放突起被所述推动突起按压时,所述第一板弹性构件在通过由所述移动板引导而向前移动的同时旋转,在所述移动板中朝向所述第一板弹性构件突出地形成有导向突起,在所述第一板弹性构件中沿着所述第一板弹性构件的前后移动方向形成有长孔的导
向孔,所述导向突起插入到所述导向孔中,使得所述第一板弹性构件沿着所述导向孔被引导而移动,所述第一板弹性构件的第二端部中朝向所述移动板形成有旋转突起,与所述旋转突起相对的所述移动板的第二端部中沿着所述第一板弹性构件的旋转方向形成前后长度不同并具有台阶的长槽部和短槽部,并且所述长槽部和所述短槽部中设置有所述旋转突起,所述长槽部的宽度形成为比所述旋转突起的宽度更长,使得所述旋转突起通过所述推动突起被所述释放突起按压的操作,以所述导向突起为中心在所述长槽部内向所述短槽部的方向旋转,所述第一板弹性构件的中间部分形成有锁定操作突起,在通过所述释放突起的按压而所述旋转突起在所述长槽部内旋转的状态下,所述锁定操作突起被定位成与形成在所述第一棘轮齿轮的最后部的齿槽的一部分重叠,形成在所述第一棘轮的第一端部的卡合突起沿着最后部的齿槽的倾斜表面向前移动而向前推动所述锁定操作突起,使得所述第一板弹性构件向前移动,在所述第一板弹性构件从后部移动到前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板弹性构件以所述导向突起为中心旋转,所述旋转突起从所述长槽部移动到所述短槽部中,在所述第一板弹性构件从前部移动到后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板弹性构件以所述导向突起为中心旋转,所述旋转突起从所述短槽部移动到所述长槽部中,在所述旋转突起位于所述短槽部内的状态下,随着所述推动突起被所述释放突起按压,所述第一棘轮旋转并从所述第一棘轮齿轮释放。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与所述第一棘轮的第一端部相对的所述移动板的前部形成有释放按压部,使得所述释放按压部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棘轮的第一端部接触并被所述第一棘轮的第一端部按压,随着所述释放按压部被所述第一棘轮的第一端部按压,所述第一棘轮旋转并卡合在所述第一棘轮齿轮中,所述第一棘轮的从所述第一棘轮的第一端部延续至所述第一棘轮的第二端部的外表面上形成有棘轮引导表面,包括所述第一棘轮的卡合突起的第一部分形成为平坦表面,从所述第一部分延续的第二部分形成为凸表面,从所述第二部分延续的第三部分形成为平坦表面,与所述棘轮引导表面相对的所述释放按压部的内表面形成有具有与所述棘轮引导表面相对应的形状的板引导表面,使得在所述棘轮引导表面与所述板引导表面接触的同时,引导所述第一棘轮的旋转,所述第一板弹性构件的第一端部形成有释放操作突起,在所述释放按压部被所述第一棘轮的第一端部按压的位置,所述释放操作突起被定位成与形成在所述第一棘轮齿轮的前部的齿槽的一部分重叠,并且随着所述释放按压部按压所述第一棘轮的第一端部,形成在所述第一棘轮的第一端部的卡合突起按压位于所述齿槽内的所述释放操作突起,使得所述第一板弹性构件在以导向突起为中心旋转到锁定操作位置的同时向后移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一复位弹性构件,在所述第一板弹性构件的向后移动方向上提供弹力。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固定导向支架和所述移动板之间设置有轴承结构,以使所述移动板前后滑动,所述轴承结构包括:球壳,形成为覆盖所述移动板的侧边缘部分的形状,并且在长度方向上形成有球孔;以及球,装配到所述球孔中,所述球的相对于所述球孔的一侧的球面由所述移动板滚动支撑,并且所述球的所述一侧的相反侧的球面由所述固定导向支架的内表面滚动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相晚朴仁奇丁海一
申请(专利权)人: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牛步科技有限公司株式会社优逸工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