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制插入后触电时间的保护式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1718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0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控制插入后触电时间的保护式插头,其特征是:以握座、按压座、插板、棘轮、棘爪、齿条、卷簧和旋转轴为主体;所述握座后端设有进线口和调节孔,且按压座与握座之间设有销轴连接;所述旋转轴上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一级从动轮、主动轮和棘轮,且在握座内位于调节孔下端设有十字调节钮、连接杆和旋转套;所述柱形镂空槽内设有可旋转转动的铜棒,且铜棒上设有腰型镂空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旋转十字调节钮,使卷簧扭力改变,即旋转套上棘爪抵压棘轮的力改变,即旋转轴受到齿轮带动转动后复位的力改变,从而使旋转轴带动铜棒在柱形镂空槽内转动复位的时间改变,设计巧妙,操作简单,使用便捷,便于起到保护作用。便于起到保护作用。便于起到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制插入后触电时间的保护式插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插头家用电器
,特指一种可控制插入后触电时间的保护式插头。

技术介绍

[0002]一般插座,又称电源插座和开关插座,是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电路接线可插入的座,通过它可插入各种接线,便于与其他电路接通;电源插座是为家用电器提供电源接口的电气设备,也是住宅电气设计中使用较多的电气附件,它与人们生活有着十密切的关系;居民搬进新居后,普遍反映电源插座数量太少,使用极不方便,造成住户私拉乱接电源线和加装插座接线板,常常引起人身电击和电气火灾事故,给人身财产安全带来重大隐患;所以,电源插座的设计也是评价住宅电气设计的重要依据。
[0003]一般的插座在使用时,基本上都为即插即用型,即将插头插入插座,立刻通电,平常在将插头插入插座时,经常会出现插头插入较慢,插头前端金属片插入插座,但只是插入一点并未完全插入时,插头与插座接触处冒出火花的情况,这种情况不仅吓人,而且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0004]并且即插即用型插头在插入通电时手还未离开插头,若手上有水或其他导体接触到通电的插头会造成危险。
[0005]综上所述,急需设计一款手离开插头后插头才会通电的插头来保护人身安全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控制插入后触电时间的保护式插头。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控制插入后触电时间的保护式插头,其特征是:以握座、按压座、插板、棘轮、棘爪、齿条、卷簧和旋转轴为主体;所述握座后端设有进线口和调节孔,且按压座与握座之间设有销轴连接,便于按压座在握座上以销轴为旋转轴转动;所述握座内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一号支撑板和二号支撑板,且旋转轴分别穿过一号支撑板和二号支撑板并可旋转转动;所述旋转轴上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一级从动轮、主动轮和棘轮,且在握座内位于调节孔下端设有十字调节钮、连接杆和旋转套;所述柱形镂空槽内设有可旋转转动的铜棒,且铜棒上设有腰型镂空槽;所述按压座上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齿条,且齿条伸进握座内与主动轮啮合。
[0008]优选的,所述插板固定连接在握座前端,且插板中间设有柱形镂空槽。
[0009]优选的,所述旋转轴位于一号支撑板两侧设有弹性卡扣卡合在旋转轴上,便于旋转轴在一号支撑板上旋转转动的过程中与一号支撑板之间的位置关系。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棒固定连接在十字调节钮和旋转套之间,且旋转套套在棘轮上,十字调节钮位于调节孔下端,卷簧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棒上,卷簧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握座上。
[0011]优选的,所述棘轮安装在旋转轴穿过二号支撑板的端面上,便于棘轮卡合在旋转套内。
[0012]优选的,所述二号支撑板上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限位套卡合在旋转套外端,便于让旋转套在限位套内转动,从而限制十字调节钮与调节孔之间的位置关系。
[0013]优选的,所述铜棒上腰型镂空槽转动到与插板上柱形镂空槽相同位置时,插座里电极与铜棒不会接触,且插板材质为陶瓷材质,所以插头不得电;当铜棒旋转堵住柱形镂空槽时,铜棒与插座上电极接触得电。
[0014]优选的,所述电线从进线口进入握座内与铜线末端固定连接,且铜棒上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三级从动轮,三级从动轮位于一号支撑板表面,三级从动轮与一级从动轮之间设有可在一号支撑板上旋转转动的二级从动轮,且二级从动轮分别与一级从动轮和三级从动轮啮合。
[0015]8优选的,所述卷簧通过一级从动轮、二级从动轮和三级从动轮将力传动到铜棒上使其旋转转动,从而使卷簧的力达到减速释放的目的。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旋转十字调节钮,使卷簧扭力改变,即旋转套上棘爪抵压棘轮的力改变,即旋转轴受到齿轮带动转动后复位的力改变,从而使旋转轴带动铜棒在柱形镂空槽内转动复位的时间改变,设计巧妙,操作简单,使用便捷,便于起到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所述的一种可控制插入后触电时间的保护式插头的立体图。
[0018]图2为所述的一种可控制插入后触电时间的保护式插头主视图。
[0019]图3为图2中所述的一种可控制插入后触电时间的保护式插头A-A处剖视图。
[0020]图4为图2中所述的一种可控制插入后触电时间的保护式插头A-A处剖切后的立体图。
[0021]图5为图4中所述的一种可控制插入后触电时间的保护式插头B处局部放大图。
[0022]图6为所述的一种可控制插入后触电时间的保护式插头去掉按压盖后立体图。
[0023]图7为图6中所述的一种可控制插入后触电时间的保护式插头C处局部放大图。
[0024]图8为所述的一种可控制插入后触电时间的保护式插头去掉握座1后的立体图。
[0025]图9为图8中所述的一种可控制插入后触电时间的保护式插头D处局部放大图。
[0026]图10为所述的一种可控制插入后触电时间的保护式插头去掉按压座2、十字调节钮6后的主视图。
[0027]图中:1、握座,12、调节孔,13、一号支撑板,14、二号支撑板,15、进线口;2、按压座,21、插板,22、柱形镂空槽,23、齿条,24、销轴;5、卷簧;6、十字调节钮,61、连接棒;7、旋转轴,71、一级从动轮,72、棘轮,73、主动轮;8、限位套;9、铜棒,91、腰型镂空槽;101、旋转套;102、扭簧;103、棘爪;201、二级从动轮;202、三级从动轮;301、弹性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9]如图1-10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可控制插入后触电时间的保护式插头,其特征是:以握座1、按压座2、插板21、棘轮72、棘爪103、齿条23、卷簧5和旋转轴7为主体;所述握座1后端设有进线口15和调节孔12,且按压座2与握座1之间设有销轴24连接,便于按压座2在握座1上以销轴24为旋转轴7转动;所述握座1内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一号支撑板13和二号支撑板14,且旋转轴7分别穿过一号支撑板13和二号支撑板14并可旋转转动;所述旋转轴7上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一级从动轮71、主动轮73和棘轮72,且在握座1内位于调节孔12下端设有十字调节钮6、连接杆和旋转套101;所述柱形镂空槽22内设有可旋转转动的铜棒9,且铜棒9上设有腰型镂空槽91;所述按压座2上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齿条23,且齿条23伸进握座1内与主动轮73啮合。
[00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插板21固定连接在握座1前端,且插板21中间设有柱形镂空槽22。
[00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轴7位于一号支撑板13两侧设有弹性卡扣301卡合在旋转轴7上,便于旋转轴7在一号支撑板13上旋转转动的过程中与一号支撑板13之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制插入后触电时间的保护式插头,其特征是:以握座、按压座、插板、棘轮、棘爪、齿条、卷簧和旋转轴为主体;所述握座后端设有进线口和调节孔,且按压座与握座之间设有销轴连接,便于按压座在握座上以销轴为旋转轴转动;所述握座内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一号支撑板和二号支撑板,且旋转轴分别穿过一号支撑板和二号支撑板并可旋转转动;所述旋转轴上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一级从动轮、主动轮和棘轮,且在握座内位于调节孔下端设有十字调节钮、连接杆和旋转套;所述柱形镂空槽内设有可旋转转动的铜棒,且铜棒上设有腰型镂空槽;所述按压座上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齿条,且齿条伸进握座内与主动轮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制插入后触电时间的保护式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固定连接在握座前端,且插板中间设有柱形镂空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制插入后触电时间的保护式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位于一号支撑板两侧设有弹性卡扣卡合在旋转轴上,便于旋转轴在一号支撑板上旋转转动的过程中与一号支撑板之间的位置关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制插入后触电时间的保护式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棒固定连接在十字调节钮和旋转套之间,且旋转套套在棘轮上,十字调节钮位于调节孔下端,卷簧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棒上,卷簧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桑明喆
申请(专利权)人:宿迁米喆机械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