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16588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09:29
本案提供一种投影装置,包括棱镜组、数字微型反射镜元件、反射元件以及散热模块。棱镜组具有入光面、微镜对应面,以及相邻设置的第一出光面与第二出光面。数字微型反射镜元件于空间上相对微镜对应面。光源通过棱镜组的入光面导入数字微型反射镜元件。数字微型反射镜元件提供亮状态光时,亮状态光通过第一出光面。反射元件于空间上相对于第一出光面。数字微型反射镜元件提供暗状态光时,暗状态光导向反射元件,使暗状态光穿过第二出光面。散热模块于空间上相对于第二出光面,组配接收暗状态光,并将暗状态光转换为一热能而逸散。并将暗状态光转换为一热能而逸散。并将暗状态光转换为一热能而逸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投影装置


[0001]本案涉及一种投影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于暗状态光条件下提供散热模块的投影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因应市场需求,现行投影装置持续追求亮度的提升,意味着功率的提供,亦伴随着热量的产生。然而,在投影装置实际使用时,并不会持续的提供亮状态光(on-state light)而产生投影亮画面。当投影装置操控提供暗状态光(off-state light)时,投影亮画面消失而呈现暗画面,而投影装置大部分的光能量将会留在光机内部。由于,传统投影装置的光机是采用密闭的壳体设计,故内部散热不易,持续累积的热量会造成内部关键光学元件温度过高,进而损害或故障。
[0003]以传统单芯片激光投影机(one-chip laser projector)的光机为例。当光机受操控提供暗状态光时,光机利用一阻隔片阻隔在镜头(lens)与棱镜(prism)之间,防止投影光源直接照射在镜头边缘,而造成镜头升温而损坏。但受限于相对空间的限制,阻隔片的厚度微薄,扩散热阻大,热传导效果不佳。再者,镜头与棱镜之间因焦距等因素,不易设置散热模块以连接至阻隔片进行热量的逸散。因此,传统光机处于暗状态光操作时,无法提供有效的散热模块,致使热量聚积于阻隔片而无法逸散。随着阻隔片温度的提高,光机内部的光学元件或邻设于阻隔片的镜头与棱镜均易受影响而提高,增加故障及损坏的风险。
[0004]有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于暗状态光条件下提供散热模块的投影装置,达到密闭光机内的散热效果,改善关键光学元件的温度,使投影装置具有更高的发光效率与信赖性,以解决习知技术的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于暗状态光条件下提供散热模块的投影装置。藉由将至少一反射元件与散热模块分别相对于棱镜组的第一出光面与第二出光面而设置,可解决因空间限制而难以直接逸散暗状态光的能量的问题,并达到密闭光机内的散热效果,改善关键光学元件的温度,使投影装置具有更高的发光效率与信赖性。
[0006]本案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于暗状态光条件下提供散热模块的投影装置。藉由至少一反射元件的设置,将暗状态光导向至利于散热的空间,再以散热模块进行散热。于暗状态光行经的第二出光面上更具有一抗反射膜,以提高暗状态光于第二出光面的穿透率,降低滞留于棱镜中。另一方面,利用散热模块的接收部邻设于棱镜的第二出光面而容置于密闭光机内,再以传导部将热量传导至外部的散热部进行散热。由于接收部位于光机内部,具有利于暗状态光滞留的几何表面,几何表面更经黑化及粗糙化处理,可提高暗状态光的吸收率。藉由接收部吸收暗状态光的光能并将其转变为热能,经传导部传递至位于光机外部的散热部进行散热,可解决散热模块的设置问题,同时达到逸散光机内部暗状态光能量的散热效果,改善关键光学元件的温度,使投影装置具有更高的发光效率与信赖性。
[0007]为达前述目的,本案提供一种投影装置,包括棱镜组、数字微型反射镜元件、镜头、反射元件以及散热模块。棱镜组具有入光面、微镜对应面、第一出光面以及第二出光面。其中微镜对应面与第一出光面彼此相对,第一出光面与第二出光面相邻设置,第二出光面上设置有一抗反射膜。数字微型反射镜元件于空间上相对棱镜组的微镜对应面。于一光源通过棱镜组的入光面,且导入数字微型反射镜元件时,数字微型反射镜元件组配提供一亮状态光以及一暗状态光中的一者。镜头于空间上相对棱镜组的第一出光面。于数字微型反射镜元件提供亮状态光时,亮状态光通过第一出光面导向镜头。反射元件设置于棱镜组与镜头之间,且在棱镜组面向镜头的方向看反射元件至少部分重叠第一出光面,其中于数字微型反射镜元件提供暗状态光时,暗状态光导向反射元件,反射元件反射暗状态光,使暗状态光穿过第二出光面上的抗反射膜。散热模块于空间上相对于棱镜组的第二出光面,接收穿射出第二出光面上的抗反射膜的暗状态光,并将暗状态光转换为一热能而逸散。
[0008]于一实施例中,散热模块包括一接收部,其中接收部邻设于棱镜组的第二出光面,组配接收穿射出第二出光面上的抗反射膜的暗状态光。
[0009]于一实施例中,接收部具有一几何表面,几何表面经黑化及粗糙化处理,以利于暗状态光滞留,提高暗状态光的吸收率。
[0010]于一实施例中,投影装置包括一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其中棱镜组以及散热模块的接收部容置于容置空间,光源面向入光面,微型反射镜元件面向微镜对应面,且镜头面向第一出光面。
[0011]于一实施例中,散热模块更包括一传导部以及一散热部,传导部连接于接收部与散热部之间,且散热部设置于壳体外。
[0012]于一实施例中,传导部是选自热导管以及铜管中的一者,散热部是选自散热鳍片以及半导体制冷器中的一者。
[0013]于一实施例中,第一出光面与第二出光面形成一夹角,夹角小于90度。
[0014]于一实施例中,棱镜组更具有一辅助反射面,其中第一出光面与辅助反射面彼此面向,且第二出光面连接于第一出光面与辅助反射面之间。
[0015]于一实施例中,辅助反射面与第二出光面形成一夹角,夹角小于90度。
[0016]于一实施例中,棱镜组包括至少一第一棱镜以及至少一第二棱镜,至少一第一棱镜以及至少一第二棱镜之间具有一交界面,组配反射光源至数字微型反射镜元件,并使亮状态光与暗状态光可穿射交界面,其中入光面与微镜对应面位于至少一第一棱镜,第一出光面以及第二出光面位于至少一第二棱镜。
[0017]于一实施例中,反射元件邻设于第一出光面与第二出光面的相交处。
[0018]于一实施例中,反射元件为一反射镀膜,形成于第一出光面上,反射镀膜至少部分覆盖第一出光面。
[0019]于一实施例中,反射元件为一金属片,具有一反射面,且在棱镜组面向镜头的方向上看反射面至少部分覆盖第一出光面。
[0020]于一实施例中,投影装置为一单芯片激光投影机。
[0021]为达前述目的,本案另提供一种投影装置,包括棱镜组、数字微型反射镜元件、反射元件以及散热模块。棱镜组具有入光面、微镜对应面、第一出光面以及第二出光面,其中微镜对应面与第一出光面彼此相对,第一出光面与第二出光面相邻设置。数字微型反射镜
元件于空间上相对棱镜组的微镜对应面。于一光源通过棱镜组的入光面,且导入数字微型反射镜元件时,数字微型反射镜元件组配提供一亮状态光以及一暗状态光中的一者,其中于数字微型反射镜元件提供亮状态光时,亮状态光通过第一出光面。反射元件于空间上相对于棱镜组的第一出光面,且在棱镜组面向镜头的方向看反射元件至少部分覆盖第一出光面,其中于数字微型反射镜元件提供暗状态光时,暗状态光导向反射元件,反射元件反射暗状态光,使暗状态光穿过第二出光面。散热模块于空间上相对于棱镜组的第二出光面,接收穿射出第二出光面上的暗状态光,并将暗状态光转换为一热能而逸散。
[0022]于一实施例中,投影装置更包括一镜头,于空间上相对棱镜组的第一出光面,其中于数字微型反射镜元件提供亮状态光时,亮状态光通过第一出光面导向镜头。
[0023]于一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棱镜组,具有一入光面、一微镜对应面、一第一出光面以及一第二出光面,其中该微镜对应面与该第一出光面彼此相对,该第一出光面与该第二出光面相邻设置,该第二出光面上设置有一抗反射膜;一数字微型反射镜元件,于空间上相对该棱镜组的该微镜对应面,其中于一光源通过该棱镜组的该入光面,且导入该数字微型反射镜元件时,该数字微型反射镜元件组配提供一亮状态光以及一暗状态光中的一者;一镜头,于空间上相对该棱镜组的该第一出光面,其中于该数字微型反射镜元件提供该亮状态光时,该亮状态光通过该第一出光面导向该镜头;一反射元件,设置于该棱镜组与该镜头的间,且在该棱镜组面向该镜头的方向上看该反射元件至少部分重叠该第一出光面,其中于该数字微型反射镜元件提供该暗状态光时,该暗状态光导向该反射元件,该反射元件反射该暗状态光,使该暗状态光穿过该第二出光面上的该抗反射膜;以及一散热模块,于空间上相对于该棱镜组的该第二出光面,接收穿射出该第二出光面上的该抗反射膜的该暗状态光,并将该暗状态光转换为一热能而逸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模块包括一接收部,其中该接收部邻设于该棱镜组的该第二出光面,组配接收穿射出该第二出光面上的该抗反射膜的该暗状态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接收部具有一几何表面,该几何表面经黑化及粗糙化处理,以利于该暗状态光滞留,提高该暗状态光的吸收率。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其中该棱镜组以及该散热模块的该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易庭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