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硫除尘喷淋吸收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1595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脱硫除尘喷淋吸收塔,具体涉及脱硫领域,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面安装有喷雾部,喷雾部的顶端安装有隔板件,隔板件的顶端安装有喷淋部,喷淋部的顶端安装有除尘除雾器,喷雾部的底端与除尘除雾器的顶端分别安装有进气口、出气口,喷雾部、喷淋部的底端安装有循环部、过滤机构,喷雾部、喷淋部右侧的循环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多孔喷雾管、自旋式喷淋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利用循环部将喷淋液进行多次循环使用,利用循环泵将喷头喷出的喷淋液重新运送至喷淋头端,可使喷淋液循环喷淋洗涤尾气,提高喷淋液利用率,当喷淋液中的污染物聚集达到一定浓度后,可进行集中回收处理,节省了尾气处理成本,环保与经济效益显著。环保与经济效益显著。环保与经济效益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硫除尘喷淋吸收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脱硫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具体为一种脱硫除尘喷淋吸收塔。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电力需求持续增大,雾霾持续影响,控制PM2.5提到了议事日程,地方政府、电力企业纷纷提出“超低排放”、“近零排放”、“达到燃机排放标准”的建设或改造要求,“超低排放”技术,科学指导火电行业可持续发展超洁净排放。
[0003]发展改革委印发《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严控大气污染物排放,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含在建和项目已纳入国家火电建设规划的机组应同步建设先进高效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不得设置烟气旁路通道,东部地区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基本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即在基准氧含量6%条件下,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中部地区新建机组原则上接近或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鼓励西部地区新建机组接近或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支持同步开展大气污染物联合协同脱除,减少三氧化硫、汞、砷等污染物排放。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5126550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脱硫除尘喷淋吸收塔,参考说明书附图5,该申请中通过脱硫吸收塔,燃煤发电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基本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即在基准氧含量6%条件下,二氧化硫35毫克/立方米。
[0005]但是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运用时,仍旧存在较多缺点;一、由于该喷淋吸收塔仍采用传统的喷淋头和喷雾头结构,需要将传统喷头进行密布排布才能达到喷淋液与尾气的充分接触,多喷头结构导致喷淋塔内管路错综复杂,难以维护,一旦某段管路破损检修麻烦耗时长,另外大量的管路喷头安装耗时耗力,使得尾气处理成本大大增加;二、由于该喷淋吸收塔未能很好的实现对喷淋液的回收利用,喷雾部与喷淋部的液体在浆液部混合容易发生其他化学反应,在实际使用中,喷淋液由于无法与尾气充分发生反应,喷淋液只进行一次喷淋后即进入废液部中,造成极大的浪费,其喷淋效果差导致喷淋液利用率极低,需要源源不断的输送新的喷淋液进入喷淋吸收塔,成本高额不适宜长期使用。
[0006]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成本低廉维护简单方便的脱硫除尘喷淋吸收塔。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脱硫除尘喷淋吸收塔,通过利用循环部将喷淋液进行多次循环使用,利用循环泵将喷头喷出的喷淋液重新运送至喷淋头端,可使喷淋液循环喷淋洗涤尾气,提高喷淋液利用率,当喷淋液中的污染物聚集达到一定浓度后,可进行集中回收处理,节省了尾气处理成本,环保与经济效益显著;另外,本专利技术通过利用自旋转式喷淋头以及多孔喷雾管的设置,使得该喷淋吸收塔无需铺设大量管路用于安装喷头,利用一个或几个自旋转式喷淋头以及多孔喷雾管即可使喷淋液与尾气充分接触,加快尾气处理效率,使得脱硫反应更彻底,且方便维护,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
出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脱硫除尘喷淋吸收塔,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面固定安装有喷雾部,所述喷雾部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隔板件,所述隔板件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喷淋部,所述喷淋部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除尘除雾器,所述喷雾部的底端与除尘除雾器的顶端分别固定安装有进气口、出气口,所述喷雾部、喷淋部右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循环部、过滤机构,所述喷雾部、喷淋部右侧的循环部的输出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多孔喷雾管、自旋式喷淋头。
[000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多孔喷雾管包括分水管、多孔管,所述若干个多孔管固定安装于分水管的底端,所述多孔管表面开设有若干圆孔并密集分布。
[00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自旋式喷淋头包括连通管、螺旋叶片、旋转头、螺旋管,所述螺旋叶片转动安装于连通管的内部,所述螺旋管为空心结构,所述旋转头的顶端与螺旋叶片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螺旋管的顶端于连通管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螺旋管缠绕在旋转头外侧,所述螺旋管表面开设有若干通孔。
[00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循环部包括循环泵、三通管、观察管、闸阀、连接管、注液阀,所述循环泵的输入端与喷雾部、喷淋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循环泵的输出端与三通管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三通管的顶端与右端分别与观察管的底端、注液阀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观察管的顶端与闸阀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闸阀的顶端通过连接管与多孔喷雾管和自旋式喷淋头固定连接。
[0012]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喷雾部的底面为向右的倾斜面,所述隔板件由两块斜板构成,所述隔板件的两块斜板呈交互式安装。
[0013]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机构由一级滤网和二级滤网组成,所述一级滤网的呈半球型凸面结构,所述二级滤网为球面结构,所述一级滤网孔径大于二级滤网孔径,所述一级滤网位于二级滤网的外侧。
[0014]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多孔喷雾管、自旋式喷淋头、循环部、隔板件、过滤机构都为耐腐蚀性材质构件。
[0015]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喷雾部、喷淋部的内部安装有大量气液扰流板,所述气液扰流板表面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气液扰流板的开孔率为45%~50%。
[001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专利技术通过利用循环部将喷淋液进行多次循环使用,利用循环泵将喷头喷出的喷淋液重新运送至喷淋头端,可使喷淋液循环喷淋洗涤尾气,提高喷淋液利用率,当喷淋液中的污染物聚集达到一定浓度后,可进行集中回收处理,节省了尾气处理成本,环保与经济效益显著;2、本专利技术通过利用自旋转式喷淋头以及多孔喷雾管的设置,使得该喷淋吸收塔无需铺设大量管路用于安装喷头,利用一个或几个自旋转式喷淋头以及多孔喷雾管即可使喷淋液与尾气充分接触,加快尾气处理效率,使得脱硫反应更彻底,且方便维护。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多孔喷雾管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自旋式喷淋头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循环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对比文件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为:1、底座;2、进气口;3、喷雾部;4、多孔喷雾管;5、喷淋部;6、自旋式喷淋头;7、出气口;8、除尘除雾器;9、循环部;10、隔板件;11、过滤机构;401、分水管;402、多孔管;601、连通管;602、螺旋叶片;603、旋转头;604、螺旋管;901、循环泵;902、三通管;903、观察管;904、闸阀;905、连接管;906、注液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如附图1-4所示的一种脱硫除尘喷淋吸收塔,包括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硫除尘喷淋吸收塔,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面固定安装有喷雾部(3),所述喷雾部(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隔板件(10),所述隔板件(10)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喷淋部(5),所述喷淋部(5)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除尘除雾器(8),所述喷雾部(3)的底端与除尘除雾器(8)的顶端分别固定安装有进气口(2)、出气口(7),所述喷雾部(3)、喷淋部(5)右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循环部(9)、过滤机构(11),所述喷雾部(3)、喷淋部(5)右侧的循环部(9)的输出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多孔喷雾管(4)、自旋式喷淋头(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硫除尘喷淋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喷雾管(4)包括分水管(401)、多孔管(402),所述若干个多孔管(402)固定安装于分水管(401)的底端,所述多孔管(402)表面开设有若干圆孔并密集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硫除尘喷淋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旋式喷淋头(6)包括连通管(601)、螺旋叶片(602)、旋转头(603)、螺旋管(604),所述螺旋叶片(602)转动安装于连通管(601)的内部,所述螺旋管(604)为空心结构,所述旋转头(603)的顶端与螺旋叶片(60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螺旋管(604)的顶端于连通管(601)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螺旋管(604)缠绕在旋转头(603)外侧,所述螺旋管(604)表面开设有若干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硫除尘喷淋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还春祥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市金帆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