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品保防伪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21529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甄品保防伪方法,包括给商品配设防伪责任保单,往商品上设置防伪标签,将防伪特征信息存储备案到防伪查验系统数据库中,防伪查验系统反馈所查商品为真品的甄别结论信息和保险单信息到智能手机上;防伪标签包括可揭起的面层和不可揭起的底层,面层具有一些孔洞,孔洞深度H≥面层厚度;孔洞里残留有(激光)气化残渣,气化残渣的随机分布特征信息被当作防伪特征信息;在防伪标签上印刷有编码。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增加防伪标签的复制伪造难度,可防止回收造假,可堵住骗保技术漏洞,可使公众获得真品保险保障,可使消费者放心购物,放心消费。消费。消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甄品保防伪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信息查询类防伪与保真
,具体涉本申请人的一种“真品保险商品(CN110097379A)”的具体应用改进技术——甄(别商)品(真假使公众获得保险)保(障的)防伪方法,简称甄品保防伪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中国专利公开了本申请人的“真品保险商品(CN110097379A)”等保险保真系列专利申请,其商品被预设有真品保险及其保险单和真品保险标识物,在真品保险标识物上印设有保险单号码,真品保险标识物上的防伪特征信息以及保险单号码备案存储在接入互联网的防伪/保单查询系统数据库中。在防伪/保险单查询系统反馈所查商品为真品的甄别结论信息到查询者的智能手机上的同时或之后,防伪/保险单查询系统中的保险单号码被激活、保险单开始生效。该专利技术可增强查验甄别结论的可信度,提高防伪查询率,增强防伪力度,可使消费者放心购物,放心消费。
[0003]中国专利申请“揭开式防伪标识及其制备方法(CN105469704B)”、“一种新型塑膜揭开留底标签(CN206711492U)”等标签,它们包括标签上层(本申请称之为可揭起的面层)和标签下层(本申请称之为不可揭起的底层);标签下层包括离型剂层、不透明层(本申请称之为有色背景层)和不干胶层,离型剂层上印刷有防伪图案。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因为该标签的防伪图案印刷在不可揭起的底层上,所以生产工艺顺序为先里印防伪图案、再涂布不干胶;而不能反向操作,先涂布不干胶、再表印防伪图案。这一缺点导致标签生产周期长、小批量标签订单生产成本很高。
[0004]中国专利“墨沿防伪方法及墨沿防伪网络鉴别系统(CN106096971B)”,授权了本申请人的一种利用墨沿锯齿进行防伪的技术方案,它包括往承印物上印刷编码/图文,使编码/图文油墨的边沿随机变形、产生个性化的墨沿锯齿;对所印编码/图文进行放大拍摄,以拍摄取得墨沿锯齿特征信息和编码信息;将通过放大拍摄所取得的墨沿锯齿特征信息、对应编码信息存储到防伪查验系统数据库,以作为防伪特征信息,供公众(使用智能手机)查验甄别商品真伪。
[0005]应用实践显示,如何增加防伪标签的复制伪造难度、防止回收造假、堵住骗保技术漏洞、使公众获得真品保险保障,是“真品保险商品(CN110097379A)”等保险防伪系列技术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甄品保防伪方法,以增加墨防伪标签的复制伪造难度、防止回收造假、堵住骗保技术漏洞、使公众获得真品保险保障。
[0007]一种甄品保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给商品配设防伪责任保险单或/和保单信息;往商品上设置防伪标签及编码;将(防伪标签上的)防伪特征信息存储备案到防伪查验系统数据库中;公众使用智能手机向防伪查验系统查验甄别防伪特征信息;防伪查验系统反馈
所查商品为真品的甄别结论和保险单信息到智能手机上;防伪标签上具有一些激光雕刻的孔洞;孔洞深度H为0.01~0.8mm,或0.02~0.06mm;使孔洞里残留有随机分布的(激光)气化残渣;将气化残渣的随机分布特征信息采集下来存储备案到防伪查验系统数据库中作为防伪特征信息,以供公众(使用智能手机)查验甄别商品真伪、获得真品保险保障。
[0008]可取的是,所述的一种甄品保防伪方法,其防伪标签包括可揭起的面层和不可揭起的底层,面层与底层之间设有离型剂层,离型剂层使面层与底层之间形成可剥离结构;孔洞深度H≥面层厚度;底层厚度≥0.016mm或0.02mm或0.03mm或0.04mm或0.05mm。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底层越厚,激光在面层上雕刻孔洞时,就越不容易损伤(即刻穿)底层而导致大量废品。需要说明的是,现行常用防揭启不干胶纸(包括膜)的底层厚度小于0.015mm,甚至小于0.008mm。更为可取的是,孔洞直径(也即宽度)孔洞直径为1.5~6.5mm,或为3~5mm。
[0009]可取的是,所述的一种甄品保防伪方法,孔洞边缘(在激光雕刻孔洞时温度急剧变化所形成的)具有面层材料熔化形成的凸起的疙瘩边缘。
[0010]可取的是,所述的一种甄品保防伪方法,孔洞边缘面层的颜色与孔洞内底层的颜色不同,且反差较大。这样一来,由于套印机械误差的原因,造假者若想使所复制的孔洞边缘的颜色与孔洞内底层的颜色之间的交界线位置准确无误,几乎就不可能了,也即若想复制造假就更难了。
[0011]可取的是,所述的一种甄品保防伪方法,其孔洞里还喷印有墨水,墨水扩散形成有墨沿锯齿;墨沿锯齿的特征信息和气化残渣的随机分布特征信息,被一并采集下来存储备案在防伪查验系统数据库中作为防伪特征信息,以供公众(使用智能手机)查验甄别商品真伪、获得保险保障。
[0012]这样一来,标签贴到商品上后,造假者就只能揭起面层,而不能揭起底层。孔洞内底层上的气化残渣等防伪特征必然滞留在商品上,导致防伪特征信息不能被完整回收,从而可有效防止回收造假。
[001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保单泛指保函、保单、保证书、担保书等承担防伪失败赔付责任的有效凭据,包括但不限于保险人与投保人签订保险合同的书面证明等保单。保函又称保证书,是指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防伪公司等法人,向第三方(包括消费者)开立的一种书面信用担保凭证。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可产生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0015]其一、无法复制:现行有版印刷工艺,是通过印版将油墨图文转移到所接触到的承印物上的。因为孔洞内的底层低于面层,印版无法接触到,所以造假者无法将想要伪造的气化残渣等防伪特征用印版转印到低洼处的孔洞里。如果造假者采用喷印等无版印刷工艺,则喷到孔洞里的墨水,必然迅速扩散变形,导致复制伪造的气化残渣与原版不同,这样一来,防伪查验系统软件就很容易识别出来,因而,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产品,具有无法复制的特性。
[0016]其二、可防止回收造假:防伪标签贴到商品上后,造假者就只能揭起面层,而不能揭起底层。孔洞内底层上的气化残渣等防伪特征必然滞留在商品上,导致防伪特征信息不能被完整回收,从而可有效防止回收造假。
[0017]其三、可徒手触摸检验:公众可用手触摸孔洞,明显感知孔洞是否存在,从而徒手确定孔洞的真实性。
[0018]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可增加防伪标签的复制伪造难度,可防止回收造假,可堵住骗保
技术漏洞,使公众获得真品保险保障,可使消费者放心购物,放心消费。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孔洞具有疙瘩边缘的防伪标签俯视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A

B位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的一种孔洞具有疙瘩边缘的防伪标签俯视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甄品保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给商品配设防伪责任保险单或/和保单信息;往商品上设置防伪标签及编码;将防伪特征信息存储备案到防伪查验系统数据库中;公众使用智能手机向防伪查验系统查验甄别防伪特征信息;防伪查验系统反馈所查商品为真品的甄别结论和保险单信息到智能手机上;防伪标签上具有一些激光雕刻的孔洞;孔洞深度H为0.01~0.8mm,或0.02~0.06mm;使孔洞里残留有随机分布的气化残渣;将气化残渣的随机分布特征信息采集下来存储备案到防伪查验系统数据库中作为防伪特征信息,以供公众查验甄别商品真伪、获得真品保险保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甄品保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防伪标签包括可揭起的面层和不可揭起的底层,面层与底层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发
申请(专利权)人:拍拍看海南人工智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