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T型建筑钢梁结构形变检测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钢梁结构相关领域,尤其是一种T型建筑钢梁结构形变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T型钢梁作为建筑中常用的钢梁,其常被用于高负荷的位置,在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钢梁可能会发生形变,然而通过观察很难发现,机器又很难对其进行检测,需要人员攀爬高处检测,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T型建筑钢梁结构形变检测设备,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T型建筑钢梁结构形变检测设备,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从而提高设备的实用性。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T型建筑钢梁结构形变检测设备,包括所述机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机体内部且向下开口的轮槽,所述机体内部设置有前后对称且位于所述轮槽前后两侧的弹簧腔,所述轮槽以及所述弹簧腔内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动力装置,T型钢梁位于所述机体下侧,所述动力装置带动设备在所述T型钢梁上移动,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轮槽前后端壁的第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T型建筑钢梁结构形变检测设备,包括所述机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机体内部且向下开口的轮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内部设置有前后对称且位于所述轮槽前后两侧的弹簧腔,所述轮槽以及所述弹簧腔内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动力装置,T型钢梁位于所述机体下侧,所述动力装置带动设备在所述T型钢梁上移动,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轮槽前后端壁的第一轮轴,所述第一轮轴外表面转动设置有行进轮,所述行进轮底部与所述T型钢梁顶壁接触,所述第一轮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前后对称位于所述行进轮前后两侧的第一带轮,所述 机体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轮槽左右两侧对称且前后对称的四个滑槽,所述滑槽内部上下滑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机体下侧的滑杆,所述滑杆底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通过弹簧与所述机体底壁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内部转动设置有与所述T型钢梁顶壁接触的支撑轮,前后四个所述支撑轮共同在弹簧的作用下使得设备不向前后侧倾倒,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体内部且位于所述轮槽上侧的第一传动腔,所述第一传动腔前后端壁转动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前后对称固定设置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通过皮带与所述第一带轮配合连接,从而带动所述行进轮转动,从而带动设备运动,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齿轮和前侧的所述第二带轮之间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腔顶壁固定设置有前后对称的两个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底端固定设置有套筒,前后两个所述套筒之间共同转动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套筒之间且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弹簧腔底壁上下滑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机体下侧外的第一弹簧杆,所述第一弹簧杆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弹簧腔内的弹簧板,所述弹簧板通过弹簧与所述弹簧腔底壁连接,所述弹簧板在弹簧的作用下始终向上拉动所述第一弹簧杆,前后两个所述第一弹簧杆底端共同通过螺母固定连接设置有测试台,所述测试台可通过拧下所述螺母与所述第一弹簧杆断开,所述测试台位于所述T型钢梁下侧且所述测试台上设置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对所述T型钢梁进行检测作业,所述机体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左侧的第二传动腔,所述第二传动腔内部设置有反馈装置,所述反馈装置可反馈检测结果。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T型建筑钢梁结构形变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体内部前后对此且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和前后两个所述弹簧腔之间的第三传动腔,所述第二转轴前后端对称固定设置有第一转轮,所述第一转轮内部上下对称滑动设置有通过弹簧连接的离心块,所述第一传动腔前后端壁前后对称转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第三传动腔内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内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摩擦轮,所述摩擦轮套住所述第一转轮且在所述第一转轮转动时,所述离心块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出与所述摩擦轮接触,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带动所述摩擦轮同步转动,所述第三转轴位于所述第三传动腔内的一端花键配合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位于所述第三传动腔内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转轮,所述第二转轮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螺纹块,所述第一螺纹块可与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传动腔上下端壁的第二螺纹块配合连接,使得所述第二转轮带动所述第一螺纹块转动时,在所述第二螺纹块的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二转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锦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伍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