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1339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4: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质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供料单元、鼓风机和炉排单元,燃烧器本体包括上下安装的上炉体和下炉体,上炉体的炉体侧壁为间隔的三层结构,分别为外壁、中间壁和内壁,下炉体一侧开设进风口,鼓风机安装进风口外侧,供料单元安装在上炉体一侧;炉排单元包括设置在燃烧器本体内的至少两组阶梯式设置炉排组件、设置燃烧器本体外壁上的通风支撑件和通过传动杆与炉排组件连接的炉排电机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生物质燃料燃烧器的高效连续进料、送风燃烧、推渣清灰,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燃烧器由于缺少推渣结构,导致燃烧过程的结渣不能及时有效处理,进而燃烧不能持续的问题。进而燃烧不能持续的问题。进而燃烧不能持续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质燃烧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燃烧器
,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质燃烧器。

技术介绍

[0002]生物质燃烧器是一种生物质半气化自动控制燃烧器,以生物质颗粒等有机生物质为燃料的生物质高温裂解燃烧器,一般分为风冷式生物质燃烧器和水冷式生物质燃烧器两种机型。生物质燃烧器的燃烧成本比电节省75%,比燃油节省60%,比天然气节省50%,比液化气节省40%,且零污染。生物质燃烧器内胆采用锆硅结晶,经高压浇注后经高温炉烧制而成,需要在1000℃以上的温度烧三天,无疏松气孔。
[0003]现有大功率生物质燃烧器的燃烧过程用料巨大,颗粒燃料燃烧结渣阻碍正常燃烧,无法实现高效连续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风力发电机组齿轮箱高速轴轴向位移与窜动在线监测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生物质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供料单元、鼓风机和炉排单元,燃烧器本体包括上下安装的上炉体和下炉体,上炉体的炉体侧壁为间隔的三层结构,分别为外壁、中间壁和内壁,中间壁和内壁之间形成隔温层,并通过若干二次通风孔连通,外壁和中间壁之间形成通风层,通风层与下炉体连通;上炉体与下炉体之间安装炉排单元,下炉体一侧开设进风口,鼓风机安装进风口外侧,外壁和中间壁之间的通风层连通;供料单元安装在上炉体一侧;
[0007]炉排单元包括设置在燃烧器本体内的至少两组阶梯式设置炉排组件、设置燃烧器本体外壁上的通风支撑件和通过传动杆与炉排组件连接的炉排电机组,炉排组件包括至少两组水平安装的固定炉排和活动设置在每一固定炉排顶面的活动炉排,活动炉排的一端与传动杆连接,另一端设置推渣板,固定炉排和活动炉排上均开设一次通风孔。
[000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可实现生物质燃料燃烧器的高效连续进料、送风燃烧、推渣清灰,多级固定炉排、对应的多级活动炉排以及推渣板的配置,对于较大功率的生物质燃烧器,能够有效保证燃烧过程不受颗粒燃料燃烧结渣阻碍正常燃烧的影响,实现燃烧器连续运行。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燃烧器由于缺少推渣结构,导致燃烧过程的结渣不能及时有效处理,进而燃烧不能持续的问题。
[0009]进一步地,上述炉排组件包括自上而下阶梯式设置的第一固定炉排、第一活动炉排、第二固定炉排和第二活动炉排,炉排电机组包括与第一活动炉排传动连接的第一驱动电机和与第二活动炉排传动连接第二驱动电机。
[0010]进一步地,上述下炉体内设置导风件,导风件中部开设与进风口对应导风口,导风口底部向内部上方倾斜设置导风板。导风件将鼓风机送风分为一次风和二次风,导风件的
进风口一侧连通二次风通道,另一侧进入下炉体中部并通过一次通风孔从上炉体底部向上通风,促进燃烧。
[0011]进一步地,上述导风件与进风口距离为的5

50cm。导风件在下炉体内将鼓风机的风合理分流,形成充足的一次风和二次风。
[0012]进一步地,上述导风板与水平面角度为10
°‑
60
°
。导风板用于规范一次风的流向,使一次风对准下炉体顶部的炉排一次通风孔,增加通风效率。
[0013]进一步地,上述供料单元为水平设置的两组。两组供料单元满足大型生物质燃烧器的用料供给,两组供料单元可采用的同一供料电机。
[0014]进一步地,上述供料单元为双绞龙送料机构,其包括一级送料器、设置在一级送料器末端的落料通道、设置在落料通道底部的二级送料器和安装传动支架上的供料电机,一级送料器与二级送料器均与供料电机传动连接。利用同一供料电机同时驱动两级送料器,方便同时控制两级送料器的转速。
[0015]进一步地,上述一级送料器和二级送料器为末端安装在传动支架上的第一螺旋推杆和第二螺旋推杆,第一螺旋推杆和第二螺旋推杆的直径相同、螺距相同;一级送料器的转速低于二级送料器的转速。一级送料器的转速低于二级送料器的转速可实现二级送料器内始终处于燃料缺少状态,确保炉排上表面高温火焰不会进入一级送料器内,进而避免回燃引发的安全事故。
[0016]进一步地,上述传动支架竖向固定在燃烧器本体外侧,第一螺旋推杆末端安装第一链轮,第二螺旋推杆末端安装第二链轮,供料电机通过链条与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啮合传动连接。传动支架为送料单元的传动安装板,电机输出轴、两螺旋推杆均设置在传动支架上,进而通过链轮和链条进行传动。
[0017]进一步地,上述通风支撑件底部开设一侧与进风口连通的二次进风口,二次进风口另一侧与外壁和中间壁之间形成通风层连通。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燃烧器采用双螺杆、差速、水平自动进料机构,不卡料,而且杜绝燃料回火燃烧隐患。配备有以炉膛负压自然通风的点火器,用于通过吹热空气自动点燃燃料。设置了独立的进风系统,由一次风和二次风组成。空气由鼓风机统一供给到密闭的风室,再按照合理比例将一次风和二次风分开。燃烧室进料端配备了往复式炉排清渣器,可以彻底清理炉排结渣,保证锅炉连续、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内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内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外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俯视内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第一活动炉排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通风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供料单元;11、一级送料器;12、落料通道;13、二级送料器;14、传动支架;15、供料电机;16、第一螺旋推杆;161、第一链轮;17、第二螺旋推杆;171、第二链轮;18、链条;2、鼓风机;3、炉排单元;31、通风支撑件;311、传动杆;312、二级进风口;32、推渣板;33、
一次通风孔;34、第一固定炉排;35、第一活动炉排;36、第二固定炉排;37、第二活动炉排;38、第一驱动电机;39、第二驱动电机;4、上炉体;41、外壁、42、中间壁、43、内壁;44、隔温层;45、二次通风孔;46、通风层;47、点火器;5、下炉体;51、进风口;52、导风件;521、导风口;522、导风板;53、储渣仓;54、落灰仓;55、风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28]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中心”、“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器本体、供料单元(1)、鼓风机(2)和炉排单元(3),燃烧器本体包括上下安装的上炉体(4)和下炉体(5),上炉体的炉体侧壁为间隔的三层结构,分别为外壁(41)、中间壁(42)和内壁(43),中间壁和内壁之间形成隔温层(44),并通过若干二次通风孔(45)连通,外壁和中间壁之间形成通风层(46),通风层与下炉体连通;上炉体与下炉体之间安装炉排单元,下炉体一侧开设进风口(51),鼓风机安装进风口外侧,进风口与通风层连通;供料单元安装在上炉体一侧;炉排单元包括设置在燃烧器本体内的至少两组阶梯式设置炉排组件、设置燃烧器本体外壁上的通风支撑件(31)和通过传动杆(311)与炉排组件连接的炉排电机组,炉排组件包括水平安装的固定炉排和活动设置在固定炉排顶面的活动炉排,活动炉排的一端与传动杆连接,另一端设置推渣板(32),固定炉排和活动炉排上均开设一次通风孔(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炉排组件包括自下而上阶梯式设置的第一固定炉排(34)、第一活动炉排(35)、第二固定炉排(36)和第二活动炉排(37),炉排电机组包括与第一活动炉排传动连接的第一驱动电机(38)和与第二活动炉排传动连接第二驱动电机(3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下炉体内设置导风件(52),导风件中部开设与进风口对应导风口(521),导风口底部向内部上方倾斜设置导风板(5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苑胜刘文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老万清洁供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