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泡桐树苗脱毒组培及驯化培育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212860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4: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泡桐树苗脱毒组培及驯化培育的方法,包括脱毒组培过程和驯化培育过程,所述脱毒组培过程用于将泡桐外植体组培得到组培生根苗,所述驯化培育过程用于将所述组培生根苗驯化得到木质化泡桐苗。不同于现有的技术中的泡桐树苗的种植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先进行脱毒组培的方式得到优质的组培生根苗,之后对上述组培生根苗进行驯化培育,能够得到成活率高,后期长势好的木质化泡桐苗,并且在此种植周期短,用地成本较低,对比现有技术拥有很大的提升。大的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泡桐树苗脱毒组培及驯化培育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泡桐树苗脱毒组培及驯化培育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情况:泡桐树,为玄参科泡桐属的树种。属于落叶乔木,初步统计我国共九个种和两个变种,除东北北部、内蒙古、新疆北部、西藏等地区外全国均有分布,栽培或野生,有些地区正在引种。泡桐树具有材质优良的特点,能够用于加工和雕刻,在农业上用途广泛,除此之外在工业和国防方面,可以制作胶合板、航空模型、车船衬板、空运水运设备,还可制作各种乐器、雕刻手工艺品、家具、电线压板和优质纸张等,因此种植前景是非常大的,并且现有的泡桐树以常规的种植育苗为主,生长周期长,且占地面积大,并且容易遭受病虫害而导致成活率低,改善上述问题并提出一种泡桐树苗脱毒组培及驯化培育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能够基本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提供成活率高且优质的木质化泡桐苗。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泡桐树苗脱毒组培及驯化培育的方法,包括脱毒组培过程和驯化培育过程,所述脱毒组培过程用于将泡桐外植体组培得到组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泡桐树苗脱毒组培及驯化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脱毒组培过程和驯化培育过程,所述脱毒组培过程用于将泡桐外植体组培得到组培生根苗,所述驯化培育过程用于将所述组培生根苗驯化得到木质化泡桐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泡桐树苗脱毒组培及驯化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毒组培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

1、泡桐外植体预处理:在取泡桐外植体前5天,提前对泡桐外植体根部喷洒保护性杀菌剂;1

2、培养基制作:选用MS培养基,并额外添加1.5mg/L的6

BA、30g/L的白糖和7g/L的卡拉胶,使用多个相同规格的聚乙烯袋子分别装入24~26ml的上述培养基,再将上述装有培养基的聚乙烯袋子同时装入牛皮纸纸袋中,每个牛皮纸袋装10个聚乙烯袋子,并放入高压灭菌锅灭菌20~25分钟;1

3、泡桐外植体消毒:使用洗衣粉对泡桐外植体的幼根进行流水清洗,之后置于超净工作台上使用75%酒精进行2

3分钟的表面消毒,在之后使用500ml广口瓶添加含量为0.1%的氯化汞加1~2滴洗洁精浸泡摇晃消毒14~15分钟,最后采用无菌水冲洗4—5遍即可进行下一步骤;1

4、切割分离:选用平整的经过高温灭菌后的牛皮纸作为垫子,在牛皮纸上将泡桐外植体切成1cm长度根段并接种至步骤1

2得到的聚乙烯袋子内的培养基上;1

5、初代培养:接种好的带有泡桐外植体根段的聚乙烯袋子置于培养室组培架,之后将带所述培养架置于27~30℃温度环境的培养室中暗光培养一周,其后每天使用LED灯带光照8h,培养18~20天至每个泡桐外植体根段长出5—10个不定芽;1

6、继代培养:切下不定芽0.5mm茎尖和0.5mm带叶茎段转接到附加6

BA1g/L的MS培养基上,暗培养7天后,每天给予光照4小时,15天后每天光照8小时;待不定芽长至5cm左右再进行转接;1

7、生根培养:将不定芽切成0.5cm带叶片茎段转接到附加NAA0.5mg/L的50%含量MS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暗培养4天左右基部开始有根萌动,此后每天光照8h,培养25天植株长至5cm左右,得到组培生根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泡桐树苗脱毒组培及驯化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驯化培育过程包括以下步骤:2

1、驯化环境及基质调配:采用里层遮光度70%,外层遮光度50%的两层遮阳网防雨育苗棚;基质为椰糠、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秀娥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品优种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