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降解瓶胚的配方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2821226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降解瓶胚的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聚乳酸脂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降解瓶胚的配方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
,特别涉及一种环保塑料配方,尤其是一种可降解瓶胚的配方。

技术介绍

[0002]塑料瓶主要是由聚乙烯或聚丙烯等材料并添加了多种有机溶剂后制成的。塑料瓶广泛使用聚酯(PET)、聚乙烯(PE)、聚丙烯(PP)为原料,添加了相应的有机溶剂后,经过高温加热后,通过塑料模具经过吹塑、挤吹、或者注塑成型的塑料容器。塑料瓶主要用于饮料、食品、酱菜、蜂蜜、干果、食用油、农兽药等液体或者固体一次性塑料包装容器。塑料瓶具有不易破碎、成本低廉、透明度高、食品级原料等特点。宝特瓶是塑料瓶的一种,于1977年被用作饮料容器。
[0003]瓶胚是宝特瓶成型之前的雏形,它的管壁厚、透明度高,又可以用一般的塑料瓶盖密封,再加上摔不破、能立在桌上等优点。因此,瓶胚的应用非常广泛。
[0004]但申请人在实现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0005]塑料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塑料容器由于难以被分解而占用土地资源并对土地造成污染。如果塑料容器被不当弃置到海洋河流,还会影响的水中生物的健康。可见,塑料容器对生态环境并不友好。瓶胚一般用不可分解材料制备而成的,会导致用不可分解材料制备而成的瓶胚制造的塑料容器也不易于分解,对环境造成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一方面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降解瓶胚的配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瓶胚原料对环境不友好,且瓶胚成型后难以降解加剧环境压力的问题,实现了主要原料和成品可降解对环境友好的有益效果。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可降解瓶胚的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0009]聚乳酸脂80

160份,有机玻璃纤维10

30份,纳米二氧化硅4

12份,纳米碳酸钙6

18份,磷酸盐8

28份,活性分散剂2

8份和硅烷偶联剂6

16份;所述聚乳酸脂由玉米、大米、椰壳、鱼骨或贝壳中的一种或多种制备而成;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为25

35nm。
[0010]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0011]聚乳酸脂80

120份,有机玻璃纤维10

20份,纳米二氧化硅4

8份,纳米碳酸钙6

12份,磷酸盐8

18份,活性分散剂2

5份和硅烷偶联剂6

10份。
[0012]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0013]聚乳酸脂120

160份,有机玻璃纤维20

30份,纳米二氧化硅8

12份,纳米碳酸钙12

18份,磷酸盐18

28份,活性分散剂5

8份和硅烷偶联剂10

16份。
[0014]更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0015]聚乳酸脂100

140份,有机玻璃纤维16

26份,纳米二氧化硅6

10份,纳米碳酸钙8

16份,磷酸盐12

25份,活性分散剂4

6份和硅烷偶联剂8

12份。
[0016]特别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0017]聚乳酸脂120份,有机玻璃纤维20份,纳米二氧化硅8份,纳米碳酸钙12份,磷酸盐18份,活性分散剂5份和硅烷偶联剂10份。
[0018]更优选的,所述聚乳酸脂由玉米、大米、椰壳、鱼骨或贝壳制备而成;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为28

32nm。
[0019]更优选的,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为30nm。
[0020]特别优选的,所述贝壳为牡蛎壳。
[0021]本专利技术另外一方面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降解瓶胚的配方制备而成的瓶胚,所述瓶胚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2](S1)原料准备:根据重量份数的比例称取各原料,并且搅拌均匀;
[0023](S2)混炼挤出:将原料放入混炼机中进行混炼,并将混炼后的原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
[0024](S3)冷却切粒:冷却并通过切粒机切粒,其中,冷却时间不低于10分钟;
[0025](S4)加热成型:对切粒后的原料再次进行加热熔融,并通过吹塑机吹塑成型。
[0026]本申请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27]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聚乳酸脂、有机玻璃纤维、纳米二氧化硅、纳米碳酸钙、磷酸盐、活性分散剂和硅烷偶联剂作为原料;其中聚乳酸脂由玉米、大米、椰壳、鱼骨或贝壳中的一种或多种制备而成等一系列技术手段。使得环保天然的原料对环境破坏减少且聚乳酸脂可降解的特性得以应用到制品上。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瓶胚原料对环境不友好,且瓶胚成型后难以降解加剧环境压力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原料和成品可降解、对环境友好的技术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29]现有技术中,塑料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塑料容器由于难以被分解而占用土地资源并对土地造成污染。如果塑料容器被不当弃置到海洋河流,还会影响的水中生物的健康。可见,塑料容器对生态环境并不友好。瓶胚一般用不可分解材料制备而成的,会导致用不可分解材料制备而成的瓶胚制造的塑料容器也不易于分解,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例如不可降解的瓶胚制备而成的不可降解容器,进入生态系统后,对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生长环境造成破坏。
[0030]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通过提供一种可降解瓶胚的配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瓶胚原料对环境不友好,且瓶胚成型后难以降解加剧环境压力的问题,在采用聚乳酸脂、有机玻璃纤维、纳米二氧化硅、纳米碳酸钙、磷酸盐、活性分散剂和硅烷偶联剂作为原料;其中聚乳酸脂由玉米、大米、椰壳、鱼骨或贝壳中的一种或多种制备而成下实现了原料和成品可降解、对环境友好的有益效果。
[0031]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实施方案的总体思路如下:
[0032]采用聚乳酸脂、有机玻璃纤维、纳米二氧化硅、纳米碳酸钙、磷酸盐、活性分散剂和硅烷偶联剂作为原料;其中聚乳酸脂由玉米、大米、椰壳、鱼骨或贝壳中的一种或多种制备而成等一系列技术手段。使得环保天然和易于获得的原料对环境破坏减少且聚乳酸脂可降解的特性得以应用到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降解瓶胚的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聚乳酸脂80

160份,有机玻璃纤维10

30份,纳米二氧化硅4

12份,纳米碳酸钙6

18份,磷酸盐8

28份,活性分散剂2

8份和硅烷偶联剂6

16份;所述聚乳酸脂由玉米、大米、椰壳、鱼骨或贝壳中的一种或多种制备而成;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为25

35n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解瓶胚的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聚乳酸脂80

120份,有机玻璃纤维10

20份,纳米二氧化硅4

8份,纳米碳酸钙6

12份,磷酸盐8

18份,活性分散剂2

5份和硅烷偶联剂6

10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解瓶胚的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聚乳酸脂120

160份,有机玻璃纤维20

30份,纳米二氧化硅8

12份,纳米碳酸钙12

18份,磷酸盐18

28份,活性分散剂5

8份和硅烷偶联剂10

16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均高永盛冯景维
申请(专利权)人:鹤山市业成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