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巩膜顶压定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11394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4: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眼科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巩膜顶压定位器,包括手柄及顶压机构,所述顶压机构包括连接在手柄下端的顶压板和两个设于顶压板的顶压棘突,所述顶压板的正面为凹圆弧面结构,两个所述顶压棘突均呈圆台形且其表面积较小的一底面用于作为与巩膜表面相接触的挤压面。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当术者在进行巩膜顶压时,在施加同样大小的作用力的情况下,顶压棘突可在巩膜表面形成更明显且更持久的压痕,同时由于采用两个顶压棘突同时进行顶压,两个顶压棘突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还有利于对病灶的尺寸进行标记、估算;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符合社会需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有利于在眼科医疗领域推广应用。于在眼科医疗领域推广应用。于在眼科医疗领域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巩膜顶压定位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眼科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巩膜顶压定位器。

技术介绍

[0002]视网膜脱离是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科疾病,此病发展迅速,对视力危害大,需早发现,及时治疗并进行复位手术;据统计我国每年需要接受视网膜复位手术的人数多达40万以上;若上述病人未能及时正确的治疗,将最终导致眼球萎缩,视力丧失;若延误手术最佳时机,将造成手术后视力恢复不良,手术并发症多,手术成功率低等问题。
[0003]在进行视网膜脱离手术中需对视网膜裂孔进行准确巩膜定位,确定病变位置,从而确定巩膜外加压的具体位置;巩膜压迫器是用来从眼球外顶压巩膜壁,使其内陷,从而是术者能通过角膜观察到周边的视网膜;手术当中,需要对观察到的周边的视网膜裂孔在巩膜壁上的相应位置进行标记,从而对相应位置的巩膜壁进行垫压,使脱离的视网膜复位。
[0004]现有技术中,如专利CN 203122741 U或者CN 203506967 U所示,巩膜压迫器的所使用的压迫体一般为椭球形状,其虽然能够形成压痕标记,但由于其与巩膜之间为面接触,产生的压痕不明显,且容易随着巩膜弹性的恢复而消失,此时就需要进行额外的染色标记,增加了手术的繁杂度,且染色标记容易扩散而导致标记定位精度低;同时,现有的巩膜压迫器也无法对病灶的尺寸(宽度或长度)进行标记、估算。
[0005]上述技术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巩膜顶压定位器,有利于在巩膜表面形成明显且持久的压痕,同时还有利于对病灶的尺寸进行标记、估算。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巩膜顶压定位器,包括手柄及顶压机构,所述顶压机构包括连接在手柄下端的顶压板和两个设于顶压板的顶压棘突,所述顶压板的正面为凹圆弧面结构,两个所述顶压棘突均呈圆台形且其表面积较小的一底面用于作为与巩膜表面相接触的挤压面。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顶压棘突分布在同一圆周上且均垂直于顶压板的正面。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顶压棘突对称分布。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压棘突的两底面的半径之比为1:(3~8)。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压板内设有容置腔,所述顶压板的正面设有两个与两所述顶压棘突一一对应的通孔,所述通孔与容置腔相连通;所述顶压棘突可沿通孔的轴向移动,使得所述顶压棘突埋设于容置腔或者从顶压板的正面凸出。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置腔内活动设有一弧形的活动板,两个所述顶压棘突均固定连接在活动板的正面;所述活动板与驱动机构相连接并由驱
动机构驱动而朝顶压板的正面移动,使得两个所述顶压棘突沿通孔的轴向移动。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柄呈直杆状并沿轴向设有轴向孔道,所述轴向孔道与容置腔相连通;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杆和驱动片,所述驱动杆同轴设于轴向孔道并可沿轴向孔道的轴向移动,所述驱动片为金属弹片结构并包括固定段和连接段,所述固定段固定连接在轴向孔道或者容置腔中,所述连接段的一端倾斜固定于固定段、另一端固定于活动板,所述驱动杆沿轴向孔道轴向伸入的过程中其下端紧抵连接段并驱使连接段带动活动板朝顶压板的正面移动。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杆的上端从手柄的顶部伸出并连接有按压帽。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杆上连接有用于促使其与驱动片相脱离的弹性复位件。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柄的内壁沿轴向孔道的径向设有环形的限位槽,所述驱动杆的外壁沿其径向设有环形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延伸至限位槽中,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套设在驱动杆外并设在限位块与限位槽之间的压缩弹簧。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巩膜顶压定位器,通过将顶压机构设置为包括连接在手柄下端的顶压板和两个设于顶压板的顶压棘突,顶压板的正面为凹圆弧面结构,两个顶压棘突均呈圆台形且其表面积较小的一底面用于作为与巩膜表面相接触的挤压面,采用这一结构,当术者在进行巩膜顶压时,在施加同样大小的作用力的情况下,顶压棘突可在巩膜表面形成更明显且更持久的压痕,同时由于采用两个顶压棘突同时进行顶压,两个顶压棘突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还有利于对病灶的尺寸进行标记、估算;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符合社会需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有利于在眼科医疗领域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活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图3中A

A剖视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当然,附图为简化后的示意图,其比例大小并不构成对专利产品的限制。
[0025]实施例
[0026]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巩膜顶压定位器,包括手柄1及顶压机构,所述顶压机构包括连接在手柄1下端的顶压板2和两个设于顶压板2的顶压棘突3,所述顶压板2的正面为凹圆弧面结构,两个所述顶压棘突3均呈圆台形且其表面积较小的一底面用于作为与巩膜表面相接触的挤压面。
[0027]手柄1用于手持操作;顶压机构用于实现对巩膜的顶压,形成临时标记,当然,顶压机构也可作用于结膜或其他部位。
[0028]“上”“下”以图1和图2所示方向为准;顶压板2正面与人体眼球结构适配,其弧度也可根据需要而设置,只要能基本贴合眼球表面即可;顶压板2的各边角处做圆角设计,从而提高使用安全性;顶压棘突3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以上,本实施例仅以两个作为示例说明,其原理是一样的。
[0029]顶压棘突3呈圆台形,也就是以直角梯形垂直于底边的腰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从图4可以看出,顶压棘突3上小下大,此时上底面即为挤压面,其与巩膜表面的接触更接近于点接触,从而可以有效增大挤压压强;根据需要,顶压棘突3的两底面的半径之比可为1:(3~8)。
[0030]采用上述结构,当术者在进行巩膜顶压时,在施加同样大小的作用力的情况下,顶压棘突3可在巩膜表面形成更明显且更持久的压痕,同时由于采用两个顶压棘突3同时进行顶压,两个顶压棘突3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还有利于对病灶的尺寸进行标记、估算。
[0031]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顶压棘突3分布在同一圆周上且均垂直于顶压板2的正面,从而有利于对巩膜表面进行垂直顶压;同时,两个所述顶压棘突3对称分布,例如可基于顶压板2的中线或者手柄1的轴线对称,以形成规律的压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巩膜顶压定位器,包括手柄及顶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压机构包括连接在手柄下端的顶压板和两个设于顶压板的顶压棘突,所述顶压板的正面为凹圆弧面结构,两个所述顶压棘突均呈圆台形且其表面积较小的一底面用于作为与巩膜表面相接触的挤压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巩膜顶压定位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顶压棘突分布在同一圆周上且均垂直于顶压板的正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巩膜顶压定位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顶压棘突对称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巩膜顶压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压棘突的两底面的半径之比为1:(3~8)。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巩膜顶压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压板内设有容置腔,所述顶压板的正面设有两个与两所述顶压棘突一一对应的通孔,所述通孔与容置腔相连通;所述顶压棘突可沿通孔的轴向移动,使得所述顶压棘突埋设于容置腔或者从顶压板的正面凸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巩膜顶压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内活动设有一弧形的活动板,两个所述顶压棘突均固定连接在活动板的正面;所述活动板与驱动机构相连接并由驱动机构驱动而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恒解宸张晓慧陶依凡刘全坤李博苟文军
申请(专利权)人:遂宁市中心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