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华侨大学专利>正文

螺旋状铂基多元金属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820778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4: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具有高指数晶面的螺旋状铂基多元金属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铂前驱盐、可溶性金属盐为前驱体以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为表面活性剂、葡萄糖为还原剂,在油胺中搅拌、超声50~60分钟后,置入室温油浴锅,从室温加热至120~140℃,反应1~6小时,然后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加入铑前驱盐分散液,之后从该温度加热至150~180℃,反应5~7小时,自然冷却,经正己烷和乙醇洗涤离心后得到产物。产物为螺旋状多元金属纳米线,长度为800~1000nm,螺纹宽度为12~14nm。该材料具有优异的甲醇电氧化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异的甲醇电氧化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螺旋状铂基多元金属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催化材料制备
,具体涉及铂基多元金属纳米材料。

技术介绍

[0002]铂基贵金属因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催化能源转化等众多领域,如燃料电 池、电解水、二氧化碳电还原等。其中因能量转化效率高、清洁无污染等优势的直接甲醇燃料 电池被认为是能够解决21世纪以化石能源为供应链的能源与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方式。铂被 公认为具有最优活性的组分,但是在这个催化反应中铂容易中毒以致最后失去活性,这使得铂 的利用率大幅度下降。所以人们致力于开发一种高效稳定的催化剂,同时兼具降低贵金属Pt 使用量的优势,最终达到节约成本和高效产能的目的。另一方面,活性和稳定性一直是考量催 化剂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但是想要同时满足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并非易事。对于多相催化和 电催化反应,铂基高活性催化剂的稳定性一般并不理想。
[0003]现阶段关于提升催化剂活性的方法有很多(Z.W.She,J.Kibsgaard,C.F.Dickens,I. Chorkendorff,J.K.T.F.Jaramillo,Science,2017,355,eaad4998.),总结为以下两点: 一方面是增加催化剂的活性位点数,主要策略是将催化剂的尺寸减小到纳米尺度或者亚纳米尺 度以期获得最大化的表面原子暴露比。高专利技术课题组(L.G.Zhang,N.Li,F.M.Gao,L.Hou,Z. M.Xu,J.Am.Chem.Soc.2012,134,28.)报道合成了一种超细铂纳米线,相比于商业化铂碳 具有显著提升的甲醇电氧化活性。另一方面是提高催化剂活性位点的本征活性,最常见的方式 是将过渡金属和铂合金化。其优势在于非贵金属元素(如铁,钴,镍等)的引入可有效地利用 不同组分的电子效应或者应力效应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P.P.Yang,X.L.Yuan,H.C.Hu,Y.L. Liu,H.W.Zheng,D.Yang,L.Chen,M.H.Cao,Y.Xu,Y.L.Min,Y.G.Li,Q.Zhang,Adv. Funct.Mater.2018,28,170477.)还有一种可以有效提高催化剂本征活性的方法是构筑具有高 指数晶面的催化剂。高指数晶面因为本身在晶体生长过程的特殊性而具有较高的表面能,使得 反应物在这些晶面上更加容易反应。目前已有一些相关文献作出报道,沈培康课题组(H.Y.Du, S.P.Luo,K.Wang,M.Tang,R.Sriphathoorat,Y.S.Jin,P.K.Shen,Chem.Mater.2017,29, 9613

9617.)报道制备了一种内凹的铂钴纳米立方体,拥有大量高指数晶面并且具有良好的催 化性能。
[0004]但是以上几种催化剂的设计仍存在不足。首先,催化剂的尺寸不是越小越好。无论是纳米 线还是纳米晶,过小的粒径会导致催化剂容易团聚,从而导致催化活性下降。另外,在电催化 过程中贱金属元素相比于贵金属元素更加容易溶出,导致铂基合金催化剂组分和形貌发生改变。 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催化剂性能的下降。同时在晶体生长过程中纳米晶自身要保持一个低能量的 状态,所以它一般不会拥有稳定的高指数晶面。并且在电催化过程中,高指数晶面也会因为催 化剂在不同的电位的扫描而发生改变甚至消失。
[0005]因此,如何有效地构筑高比例的催化活性位点、合理地设计具有高指数晶面的铂基合金催 化剂,使其兼顾拥有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成为丞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螺旋状铂基多元金属纳米线及其制备 方法和应用,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之一是:
[0008]一种螺旋状铂基多元金属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将包括了铂前驱盐、可溶性金属盐、表面活 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还原剂葡萄糖和油胺的第一分散液在120~140℃反应1~6小时; 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向其中加入包括了铑前驱盐和油胺的第二分散液,随后在150~180℃ 反应5~7小时,冷却,分离得到螺旋状铂基多元金属纳米线。
[0009]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铂前驱盐包括乙酰丙酮铂。
[0010]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可溶性金属盐包括乙酰丙酮钴或乙酰丙酮镍中的至少一种。
[0011]在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铑前驱盐包括乙酰丙酮铑。
[0012]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散液中,金属前驱盐、葡萄糖、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 铵、油胺的配方比例为10~15mg:50~70mg:30~35mg:4~6mL;所述金属前驱盐包括所述铂 前驱盐和所述可溶性金属盐。
[0013]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散液中,铑前驱盐、油胺的配方比例为0.1~1mg:2mL, 例如为0.1~0.5mg:1~3mL。
[0014]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散液中,铂前驱盐与可溶性金属盐的质量比为8~ 12:2~3。
[0015]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散液中的金属前驱盐与所述第二分散液中的铑前驱盐 的质量比为10~15:0.1~1;所述金属前驱盐包括所述铂前驱盐和所述可溶性金属盐,且铂前驱 盐与可溶性金属盐的质量比为8~12:2~3。
[0016]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方式为自然冷却。所述冷却后,经正己烷和乙醇洗涤离 心,从而分离得到螺旋状铂基多元金属纳米线。
[0017]具体的实验方法例如如下:
[0018](1)溶解:取铂前驱盐乙酰丙酮铂、可选可溶性金属盐乙酰丙酮钴或乙酰丙酮镍的固体 样品,以及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还原剂葡萄糖,在油胺中溶解、分散,得到第 一分散液。取铑前驱盐乙酰丙酮铑的固体样品在油胺中溶解分散,得到第二分散液;
[0019](2)混合:将步骤(1)中的第一分散液进行搅拌、超声50~60分钟,使其混合均匀。
[0020](3)反应:将步骤(2)中的混合均匀的第一分散液置入室温油浴锅,从室温加热至120~ 140℃,反应1~6小时;
[0021](4)待步骤(3)中反应完成,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步骤(1)中的第二分散液直 接加入其中,之后从该温度加热至150~180℃,例如150~160℃,反应5~7小时,自然冷 却。
[0022](5)洗涤:将冷却后的样品用正己烷与乙醇的混合液(正己烷与乙醇的体积比为2:1)清 洗2~3遍,分散在正己烷中。
[0023]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之二是:
[0024]一种根据上述制备方法所制备的螺旋状铂基多元金属纳米线,其长度为800~
1000nm,螺 纹宽度为12~14nm。
[002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之三是:
[0026]一种上述的螺旋状铂基多元金属纳米线作为甲醇电催化氧化中的催化剂的应用。
[0027]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设备、试剂、工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状铂基多元金属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包括了铂前驱盐、可溶性金属盐、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葡萄糖和油胺的第一分散液在120~140℃反应1~6小时;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向其中加入包括了铑前驱盐和油胺的第二分散液,随后在150~180℃反应5~7小时,冷却,分离得到螺旋状铂基多元金属纳米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铂前驱盐包括乙酰丙酮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性金属盐包括乙酰丙酮钴或乙酰丙酮镍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铑前驱盐包括乙酰丙酮铑。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散液中,金属前驱盐、葡萄糖、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油胺的配方比例为10~15mg:50~70mg:30~35mg:4~6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水奋陈孝为
申请(专利权)人:华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