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安徽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尾矿库安全监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20648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尾矿库安全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使用SPAC法布置使用的圆形观测台阵;S2,对尾矿库进行检测,并在取得观测数据后,根据微动调查方法的原理进行数据处理,该尾矿库安全监测方法,利用微动调查方法获取该尾矿库的S波速度剖面,根据S波速度结构明确水木冲尾矿库的岩性分层和地质异常体的分布,再根据不同岩性层或地质体的工程特性分析其对尾矿库的稳定性的影响,最后针对尾矿库的安全隐患区域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有助于尾矿库的灾害预防与治理。的灾害预防与治理。的灾害预防与治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尾矿库安全监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尾矿库安全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尾矿库安全监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各类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随着越来越多的矿山投入生产,尾矿库的数量也逐渐增加。尾矿库是指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建造的,用于堆存矿物加工、甄选后排出的尾矿或其它工业废渣的场所。由于尾矿库的坝体高、容量大、组成复杂并缺少有效的安全管理,使得尾矿库成为一个具有高势能的人造泥石流危险源,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失稳,裹挟着大量有毒物质的泥浆倾涌而出,覆没下游的房屋、农田、公路、河流,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生态环境污染。例如,2019年1月巴西Brumadinho市的一座铁矿石尾矿库发生溃坝,超过11
×
106m3尾矿泄露,导致至少237人死亡,污染了长达300km的河流,数十万人的生活受到影响。因此,如何预防尾矿库溃坝事故的发生,降低灾难性事件造成的损失有着重大的科学和社会意义。
[0003]尾矿库的安全监测技术是调查尾矿库失稳成因及其预警预报的重要手段,国内外学者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有钻探、孔中预埋传感器等深部监测技术,它们能够对尾矿库的地下结构变形进行直接监测,但无法获取尾矿库内部结构的整体信息且钻孔会造成库体结构破坏,增加其失稳风险;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三维激光扫描、视频监控等表面位移监测技术,它们能够宏观地测量尾矿库地表的变形并进行失稳预测,但无法对尾矿库失稳前的内部破坏进行监测,存在灾害预测滞后性的问题。因此,需要一种无损的、能深部宏观监测的技术以拓宽尾矿库监测系统的调查内容,达到全面、准确地评估尾矿库安全性的目的。
[0004]微动调查方法是利用微动信号进行地下空间成像的被动源面波勘探技术。微动信号一般源于人为活动和自然现象引起的地表微弱振动,如道路交通、机械运转等活动产生频率f≥1Hz的信号;河水的流动、海浪的拍打、大气压力的变化等现象产生频率f≤1Hz的信号,因此微动调查方法具有探测深度大、适用范围广、无破坏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基岩探测、边坡稳定性评估、煤矿陷落柱调查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然而,却很少有人将其应用在尾矿库的安全监测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尾矿库安全监测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尾矿库安全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使用SPAC法布置使用的圆形观测台阵;
[0008]S2,对尾矿库进行检测,并在取得观测数据后,根据微动调查方法的原理进行数据处理。
[0009]优选的,S1中,布置的圆形观测台阵由10个地震检波器组成。
[0010]优选的,S2中,试验所采用的仪器主要为DAQlink

III数据采集设备和常规的单分量检波器,其中DAQlink

III数据采集设备包括DAQlink单元、电缆、GPS、电源、电脑等组件。
[0011]优选的,S2中,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包括以下步骤:
[0012]A,首先,以5s的时间间隔将实测数据分段,剔除有明显干扰的数据段;
[0013]B,然后,用傅里叶变换法在频率域里计算空间自相关系数并拟合第一类零阶Bessel函数得到频散谱,并在频散谱里的可用频率范围内手工选取频散曲线;
[0014]D,之后,用遗传算法反演频散曲线得到最优的S波速度模型,其中种群大小为128个、交叉概率为0.90、变异概率为0.02,迭代次数为30;
[0015]D,最后,将各个测点上的S波速度模型联合起来进行插值和光滑计算,即可得到二维S波速度剖面,以进行地下结构分析。
[001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尾矿库安全监测方法,通过将微动应用到尾矿库的安全监测,探究其内部的地质结构特征,再根据不同岩性层或地质体的工程特性分析其对尾矿库的稳定性的影响,最后针对尾矿库的安全隐患区域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实现了微动调查方法在尾矿库安全监测中成功运用,意味着微动技术可以结合当前的“天地空”尾矿库安全监测技术,组成真正的“天上、地面、地下”的全方位且无破坏性的安全监测技术系统,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观测系统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微动数据处理流程;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尾矿库的Vs速度剖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图1

3所示的一种尾矿库安全监测方法,并以水木冲尾矿库(30
°
55

N,117
°
50

E)位于安徽省铜陵市东面约3.5km处的铜官区西湖镇跃进村,海拔约为300~400m,为研究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0022]S1,使用SPAC法布置使用的圆形观测台阵,布置了如图2所示的观测系统。图1(a)为单点圆形观测阵列,它由10个地震检波器组成,其中检波器S1位于中心称为测点,其余9个点均匀地分布在半径为R1、R2、R3的3个圆的圆周上,称为站点;R为观测半径,通常,SPAC法的探测深度H为观测半径R的2~5左右,由水木冲尾矿库的设计资料可知,该尾矿库的坝高为60.9m。所以我们选择最大观测半径R3为30m、中间半径R2为15m、最小半径R3为7.5m,以满足勘探深度及精度的要求;
[0023]如图1(b)所示,实际工作中单点圆形阵列常常沿着测线逐点依次进行观测,以达到对地质构造的二维探测的目的。因此,在平行坝顶的方向上布置了1条测线L1,间距为
10m,共17个测点,可以获得岩性层的厚度、地质异常体的横向分布;在垂直坝轴线方向上布置了1条纵向测线L2,测点间距随地形变化,共16个测点,以期获得岩土层、地质异常体的纵向分布。
[0024]S2,对尾矿库进行检测,并在取得观测数据后,根据微动调查方法的原理进行数据处理,包括以下步骤:我们以5s的时间间隔将实测数据分段,剔除有明显干扰的数据段;然后,用傅里叶变换法在频率域里计算空间自相关系数并拟合第一类零阶Bessel函数得到频散谱,然后在频散谱里的可用频率范围内手工选取频散曲线;之后,用遗传算法反演频散曲线得到最优的S波速度模型,其中种群大小为128个、交叉概率为0.90、变异概率为0.02,迭代次数为30;最后,将各个测点上的S波速度模型联合起来进行插值和光滑计算,即可得到二维S波速度剖面,以进行地下结构分析,其中频散曲线反演的最小拟合误差为4.01%,说明数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矿库安全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使用SPAC法布置使用的圆形观测台阵;S2,对尾矿库进行检测,并在取得观测数据后,根据微动调查方法的原理进行数据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矿库安全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布置的圆形观测台阵由10个地震检波器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矿库安全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试验所采用的仪器主要为DAQlink

III数据采集设备和常规的单分量检波器,其中DAQlink

III数据采集设备包括DAQlink单元、电缆、GPS、电源、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奇峰陶鹏飞倪圣军陈永祥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