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玉辉专利>正文

触控面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0526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触控面板装置,包含一水平透明的板片层、矩阵排列于板片层顶面且交错排置的多个第一电极与多个第二电极、多数电连接相邻第一电极的第一导电线、多数电连接相邻第二电极的第二导电线,及多数分别设置于该等第一、第二导电线交叉处的隔离片。每一第一、第二电极是以厚度小于250埃单位或宽度小于200微米的金属材质制成,以降低触控面板装置的面电阻,提高导电度,以制作较大尺寸的触控面板,且该等金属条线的厚度小于250埃单位或宽度小于200微米,使用者肉眼视力察觉不出板片层上的第一、第二电极外型,可降低面电阻,维持整体触控面板的透明度,以作为大型荧幕的触控介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安装于电子设备的显示萤幕 上,以供使用者触控上述电子设备运作的触控面板装置。
技术介绍
图1所示为目前一般电容式触控面板装置的构造,该电容式触控面板装置具有一水平且为透明材质的板片层11、一位于该板片层11顶面上的第一电极单元12、 一位于该板片层11底面上的第二电极单元13、 一控制单元14、 一由板片层ll顶 面周缘往内延伸并电连接该第一电极单元12与控制单元的第一导线单元15、 一由 板片层11底面周缘往内延伸并电连接该第二电极单元13与控制单元14的第二导 线单元16。图2是另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的结构图,其构造与图1的构造大致相同,其 不同处在于该第一、第二电极单元12、 13都成型于该板片层11顶面,且电容式触 控面板装置还具有一迭层于第一、第二电极单元12、 13间的隔离层17。上述两种电容式触控面板装置通常是组装于一般的显示萤幕(图未示)上,当 使用者以手指或导体碰触或靠近该触控面板装置以点选显示萤幕上的图形时,手指 或导体吸引或扰动第一、第二电极单元12、 13上的微量电场变化进而造成接触位 置或靠近处的电容值变化,以侦测出碰触点的座标,进而了解使用者点选的图形及 下达的指令。且为保持该板片层11与第一、第二件电极单元12、 13的透明度,该 第一、第二件电极单元12、 13都是以透明导电材质制成,例如氧化铟锡、氧化铟 锌、氧化锌及铝氧化锌等材质制成。但是,由于透明导电材质的面电阻(sheet resistance)远高于金、银、铜 等金属材质,所以当触控面板尺寸较大时,触控面板装置的面电阻会大于1KQ /square,且板片层11的边缘端点至端点间的电容值大于400pF (pico-farad ), 严重影响该控制单元14侦测碰触点座标的功能,所以一般电容式触控面板装置的 尺寸只局限于7吋或7吋以下,无法应用于大型显示萤幕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制作大尺寸且为透明的触控面板装置,以作 为大型显示萤幕的触控介面。本专利技术触控面板装置的特征在于包含一水平透明的板片层、多数矩阵排列地位于该板片层顶面的第一电极、多数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分别电连接相邻第一电极 的第一导电线、多数呈矩阵排列地位于该板片层顶面且间隔地交错排置于该等第一 电极间的第二电极、多数沿第二方向延伸并分别电连接相邻第二电极的第二导电 线,及多数分别设置于该等第一导电线与第二导电线交叉处的隔离片。每一第一电 极与第二电极是由金属细条制成。第二导电线与第一导电线相互交叉跨置,该等隔 离片就是迭置于第一、第二导电线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金属材质制成的该等金属条线构成该等第一、 第二电极,以降低该等第一、第二电极的面电阻,提高导电度,以制作较大尺寸的 触控面板,且该等金属条线的厚度小于250埃单位或宽度小于200微米,使用者肉 眼视力察觉不出板片层上的第一、第二电极外型,可维持整体触控面板的透明度, 以作为大型显示萤幕的触控介面。附图说明图1是一般触控面板的侧面视图2是另一种触控面板的分解侧面视图3是本专利技术触控面板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与一显示萤幕的立体图; 图4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部分俯视图5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多数纵向电极组、多数横向电极组与多数隔离片 成形于一板片层上的部分立体图6是图4中6-6剖切线的剖视图7是本专利技术触控面板装置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多数纵向电极组、多数横向电 极组与多数隔离片成形于一板片层上的部分立体图8是本专利技术触控面板装置第三较佳实施例的部分俯视图9是该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多数纵向电极组、多数横向电极组与多数隔离片成形于一板片层上的部分立体图10是本专利技术触控面板装置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部分俯视图11是该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多数纵向电极组、多数横向电极组与多数隔离片成形于一板片层上的部分立体图12是本专利技术触控面板装置第五较佳实施例的部分俯视图13是该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多数纵向电极组、多数横向电极组与多数隔离片成形于一板片层上的部分立体图14是该第五较佳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15是本专利技术触控面板装置的第六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以说明多 数纵向电极组成形于一下基板顶面,多数横向电极组成形于一上基板底面,且一板 片层迭接于纵、横向电极组间的构造;图16是本专利技术触控面板装置第七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以说明多数 横向电极组、板片层及多数纵向电极依序成形于一下基板顶面;图17是本专利技术触控面板装置第八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以说明多数 纵向电极组成形于一下基板顶面,多数横向电极组成形于一板片层顶面的构造;及图18是本专利技术触控面板装置第九较佳实施例的多数纵向电极组、多数横向电 极组与多数隔离片成形于一板片层上的部分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3、图4与图5,本专利技术触控面板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是组装在一般 显示萤幕21上,并借由一控制器22侦测使用者碰触的接触点位置,参阅图4、图 5与图6,该触控面板装置包含一水平透明的板片层3、 一位于该板片层3顶面且 为透明材质制成的电容式触控单元4、一电连接该电容式触控单元4的导线单元6, 及一披覆于电容式触控单元4上的护膜单元7。本实施例中是以触控面板装置安装 于显示萤幕21 (可见于图3)上为例作说明。本实施例中该板片层3是一透明的基板,其组成材质是选自于玻璃、压克力 (PMMA)、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 甲酸乙二醇酯(PEN)及聚碳酸酯(PC)。但是实施范围不以上述的材料为限。本实 施例中该板片层3是以透明的基板为例作说明,但是实际实施时该板片层3也可以 含有显示器元件图案的基板取代,因此实施范围不以板片层3的型式为限。该电容式触控单元4具有多数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左右间隔排列的纵向电极组 41、多数沿第二方向延伸并与该纵向电极组41交叉的横向电极组42,及多数设置 于纵向电极组41与横向电极组42交叉处的隔离片5。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方向就是 前后直向延伸的方向,第二方向就是左右横向沿伸的方向,也就是第一方向与第二 方向是呈相互垂直的方向,但是实施范围不以第一、第二方向的夹角或方向为限。每一纵向电极组41具有多数直向排列且相互间隔地位于板片层3顶面上的第 一电极411、多数直向延伸并电连接相邻的第一电极411的第一导电线415。也就 是说该等纵向电极组41的第一电极411是以矩阵排列的方式设置于板片层3的顶 面上,该等第一导电线415直向电连接该等第一电极411。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一电极411具有一由多数金属细条413围接而成的第一框 体部412,及四排列于第一框体部412中且两端电连结于第一框体部412上的第一 内条部414。该等第一内条部414是以交错排列的方式成型于第一框体部412中, 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一电极411的该等第一内条部414的数量为四且交错排列成一井 字,但是实际实施时也可于第一框体部412中只设置一第一内条部414也可达到降 低面电阻的功能,因此实施范围不以第一内条部414的数量及排列方式为限。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一框体部412是呈斜置45度的正方形,且前后二角端分别电连接相 邻的第一导电线415。该等第一电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触控面板装置包含: 一个水平透明的板片层; 多数个第一电极,是由金属细条制成,且所述第一电极呈矩阵排列地位于该板片层顶面; 多数条第一导电线,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分别电连接相邻的第一电极; 多数个第二电极,是由金属细条制成,所述第二电极呈矩阵排列地位于该板片层顶面且间隔地交错排置于所述第一电极间; 多数条第二导电线,沿第二方向延伸并分别电连接相邻的第二电极,且与第一导电线相互交叉跨置;及 多数个隔离片,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线与第二导电线交叉处并迭置于第一、第二导电线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辉
申请(专利权)人:张玉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