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乘坐者约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20419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4:30
车辆用乘坐者约束系统在车速为车速阈值以上,转向角速度为按车速设定的转向角速度阈值以上,并且推定横向加速度为加速度阈值以上的情况下驱动卷收器用马达。转向角速度阈值被设定为驱动卷收器用马达的条件。因此,通过与即使转向角速度相同也按车速变化的乘坐者的车辆宽度方向的惯性移动量对应地设定适当的转向角速度阈值,能在被推定为乘坐者在车辆宽度方向较大地进行惯性移动的情况下卷取织带。度方向较大地进行惯性移动的情况下卷取织带。度方向较大地进行惯性移动的情况下卷取织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乘坐者约束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乘坐者约束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日本特开2007-276540中,公开了能通过驱动马达来拉入织带的座椅安全带装置。在此,日本特开2007-276540中的构成是:在转向角、转向角速度以及转向角加速度满足了规定的阈值时驱动马达。另一方面,在日本特开2008-535723中,公开了当转向角的增减率(转向角速度)超过阈值时使织带的张力增大的构成。此外,在日本特开2007-237915中,公开了具备在车辆的转弯中使行驶状态稳定的转弯控制单元的构成,在转弯控制单元工作后经过了规定时间时,驱动马达来卷取织带。
[0003]然而,根据车速,有时即使在转向角速度大的情况下,大的横向加速度也不会作用于车辆。此外,在转弯控制单元工作的状况下,有时因打滑而大的横向加速度不会作用于车辆并且乘坐者要进行反向转向操作。在该情况下,也可能会因转向角速度达到阈值而卷取织带,从确保舒适性的观点来看,在不必要的状况下增大织带的张力是不优选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考虑到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兼顾舒适性和乘坐者保护性能的车辆用乘坐者约束系统。
[0005]方案1所述的车辆用乘坐者约束系统具有:座椅安全带装置,能通过一端卷绕于卷取装置且另一端固定于车辆用座椅或车身的织带对落座于车辆用座椅的乘坐者进行约束,并且能通过驱动设于所述卷取装置的马达来卷取所述织带;以及控制部,在车速为规定的车速阈值以上,转向角速度为按车速设定的规定的转向角速度阈值以上,并且被推定为作用于车辆的推定横向加速度为规定的加速度阈值以上的情况下,驱动所述马达来使所述织带卷取规定量。
[0006]在方案1所述的车辆用乘坐者约束系统中,座椅安全带装置的织带的一端卷绕于卷取装置且另一端固定于车辆用座椅或车身。并且,被配置为能通过该织带将乘坐者约束于车辆用座椅。此外,在卷取装置设有马达,通过驱动马达来卷取织带。由此,即使在车辆输入了大的加速度的情况下,也能使织带的张力增大来抑制乘坐者的惯性移动。
[0007]此外,具备驱动马达的控制部,该控制部在车速为车速阈值以上,转向角速度为按车速设定的转向角速度阈值以上,并且推定横向加速度为加速度阈值以上的情况下驱动马达。就是说,被设定为驱动马达的条件的转向角速度阈值按车速设定。因此,通过与即使转向角速度相同也按车速变化的乘坐者的车辆宽度方向的惯性移动量对应地设定适当的转向角速度阈值,能在被推定为乘坐者在车辆宽度方向较大地进行惯性移动的情况下卷取织带。
[0008]对于方案2所述的车辆用乘坐者约束系统而言,在方案1中,所述控制部被设定为所述转向角速度阈值随着车速变小而变大。
[0009]在方案2所述的车辆用乘坐者约束系统中,转向角速度阈值被设定为随着车速变小而变大,因此,与车速大的情况相比,在车速小的情况下转向角速度大时驱动马达。一般而言,与车速大的情况相比,在车速小的情况下,若转向角速度不变大,则乘坐者不易进行惯性移动,因此能与随着车速变化的乘坐者的惯性移动量相应地适当卷取织带。
[0010]对于方案3所述的车辆用乘坐者约束系统而言,在方案1或方案2中,所述控制部具有按车速设定的所述加速度阈值。
[0011]在方案3所述的车辆用乘坐者约束系统中,加速度阈值按车速设定,因此,通过与即使转向角相同也按车速变化的横向加速度对应地设定适当的加速度阈值,能在被推定为乘坐者因车速而在车辆宽度方向较大地进行惯性移动的情况下卷取织带。
[0012]对于方案4所述的车辆用乘坐者约束系统而言,在方案3中,所述控制部被设定为所述加速度阈值随着车速变小而变小。
[0013]在方案4所述的车辆用乘坐者约束系统中,加速度阈值被设定为随着车速变小而变小。因此,与车速小的情况相比,在车速大的情况下,加速度阈值变大。一般而言,在车速大的情况下,即使转向角小,推定横向加速度也变大,因此,如果是与车速小的情况相同的加速度阈值,则可能会容易地达到加速度阈值而卷取织带。与此相对,与车速小的情况相比,在车速大的情况下,加速度阈值被设定得大,由此能抑制在车速大的情况下因输入少许的转向而立即卷取织带。
[0014]对于方案5所述的车辆用乘坐者约束系统而言,在方案1~4中的任一项中,所述控制部在预测到或感测到所述车辆的行驶时的侧滑的情况下,以与未预测到或未感测到所述车辆的侧滑的情况相比增大所述转向角速度阈值和所述加速度阈值的方式对所述转向角速度阈值和所述加速度阈值进行切换。
[0015]在方案5所述的车辆用乘坐者约束系统中,在预测到或感测到车辆的侧滑的情况下,与除此以外的情况相比,转向角速度阈值和加速度阈值变大,因此能抑制在乘坐者因侧滑而进行反向转向操作的情况下转向角速度和推定横向加速度容易地达到转向角速度阈值和加速度阈值而立即卷取织带。
[0016]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方案1所述的车辆用乘坐者约束系统,能兼顾舒适性和乘坐者保护性能。
[0017]根据方案2~4所述的车辆用乘坐者约束系统,能根据车速在适当的定时对乘坐者进行约束。
[0018]根据方案5所述的车辆用乘坐者约束系统,能在车辆的侧滑时在适当的定时对乘坐者进行约束。
附图说明
[0019]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进行说明,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其中:
[0020]图1是从车辆前方侧观察应用了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乘坐者约束系统的车辆用座椅的概略主视图。
[0021]图2是从车辆宽度方向观察应用了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乘坐者约束系统的车辆的车厢内的概略侧视图。
[0022]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乘坐者约束系统的硬件构成的框图。
[0023]图4是表示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乘坐者约束系统的ECU的硬件构成的框图。
[0024]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乘坐者约束系统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0025]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乘坐者约束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0026]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乘坐者约束系统中的转向角速度阈值与车速的关系的曲线图。
[0027]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乘坐者约束系统中的加速度阈值与车速的关系的曲线图。
[0028]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乘坐者约束系统的硬件构成的框图。
[0029]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乘坐者约束系统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0030]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乘坐者约束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0031]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乘坐者约束系统的转向角速度阈值与车速的关系的曲线图。
[0032]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乘坐者约束系统的加速度阈值与车速的关系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第一实施方式>
[0034]参照图1~图8,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乘坐者约束系统10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用乘坐者约束系统,具有:座椅安全带装置,能通过一端卷绕于卷取装置且另一端固定于车辆用座椅或车身的织带对落座于车辆用座椅的乘坐者进行约束,并且能通过驱动设于所述卷取装置的马达来卷取所述织带;以及控制部,在车速为规定的车速阈值以上,转向角速度为按车速设定的规定的转向角速度阈值以上,并且被推定为作用于车辆的推定横向加速度为规定的加速度阈值以上的情况下,驱动所述马达来使所述织带卷取规定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乘坐者约束系统,其中,所述转向角速度阈值被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田显司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