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0158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膜电容器,包括电容器芯体、电极构件、电容器外壳和树脂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功能齐全,这里电极构件由铜螺栓和冲压好形状的铜片焊接成一个整体,从而确保了导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电容器芯体组由三个或者两个电容器芯体并联而成,使整个电容器的ESR和ESL降低,提高了电容的滤波效果和过电流能力,并且散热效果和也优于单个芯体的产品,使得产品的可靠性和寿命得到提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电极构件安装面高度和电极构件安装面间距均与其相连接的IGBT模块一致,使得逆变电路主回路接线效率提高,安装便捷,主回路减少各类不良寄生参数,布局趋于更加合理。布局趋于更加合理。布局趋于更加合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膜电容器


[0001]本技术涉及薄膜电容器
,特别涉及一种薄膜电容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用于IGBT逆变主回路的滤波薄膜电容,一般都是单芯结构,由于工作时纹波电流较大,因电容的温升过高和过流能力不够,制作工艺稍有缺陷,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比例的早期失效产品;另外现有的电容器电极构件安装面较高,如果和IGBT模块连接时,需要弯曲走线,线路过长,并且连线效率不高;综上所述,现有的IGBT逆变回路滤波电容一方面内部性能和可靠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外形尺寸设计要更科学,安装方式要快捷高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薄膜电容器,解决了现有的IGBT逆变回路滤波电容一方面内部性能和可靠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外形尺寸设计要更科学,安装方式要快捷高效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薄膜电容器,其创新点在于:包括电容器芯体、电极构件、电容器外壳和树脂层;所述电容器芯体为数个,数个所述电容器芯体两侧端部均设有金属导电端面,数个所述电容器芯体并联组合而成电容器芯体组,且电容器芯体组两侧端部的金属导电端面均通过对应的电极构件固定连接一起;所述电容器芯体组和电极构件的下侧均通过树脂层固定连接在电容器外壳上侧内部;所述电极构件由铜片折弯九十度而成,且铜片上面设有电极构件安装面;所述电极构件安装面上面固定连接有铜螺栓,所述电极构件安装面和铜螺栓均位于树脂层上面外侧;所述电极构件安装面与电容器外壳底面之间的距离为电极构件安装面高度,且电极构件安装面高度与其相连接的IGBT模块一致;所述电极构件安装面间距为两个所述电极构件安装面中心之间的距离,所述电极构件安装面间距与其相连接的IGBT模块一致。
[0005]作为优选,所述电容器芯体为二个。
[0006]作为优选,所述电容器芯体为三个。
[0007]作为优选,所述电极构件为电极构件A型或电极构件B型。
[0008]作为优选,所述电容器外壳的长为91mm、宽为60mm和高为29mm,所述电容器外壳两侧中央下侧均设有U型底脚。
[0009]作为优选,所述U型底脚的底面低于电容器外壳的底面。
[0010]作为优选,所述铜片、电极构件安装面和铜螺栓之间通过焊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功能齐全,这里电极构件由铜螺栓和冲压好形状的铜片焊接成一个整体,从而确保了导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13](2)本技术中的电容器芯体组由三个或者两个电容器芯体并联而成,使整个
电容器的ESR和ESL降低,提高了电容的滤波效果和过电流能力,并且散热效果和也优于单个芯体的产品,使得产品的可靠性和寿命得到提高。
[0014](3)本技术中电极构件安装面高度和电极构件安装面间距均与其相连接的IGBT模块一致,使得逆变电路主回路接线效率提高,安装便捷,主回路减少各类不良寄生参数,布局趋于更加合理。
[0015](4)本技术中U型底脚的底面低于电容器外壳的底面,使得安装便捷,底部腾空设计,有利于工作时的散热。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款立体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款立体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成品前视图。
[0019]图4为第一款两芯结构分解立体图。
[0020]图5为第一款三芯结构分解立体图。
[0021]图6为第二款两芯结构分解立体图。
[0022]图7为电极构件A立体图。
[0023]图8为电极构件A展开图。
[0024]图9为电极构件B立体图。
[0025]图10为电极构件B展开图。
[0026]图11为电容外壳立体图。
[0027]图12为电容外壳前视图。
[0028]图13为电容外壳俯视图。
[0029]1‑
电容器芯体;2

电极构件;3

电容器外壳;4

树脂层;23

铜片;21

电极构件安装面;22

铜螺栓;21H

电极构件安装面高度;21W

电极构件安装面间距;2A

电极构件A型;2B

电极构件B型;31

U型底脚。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如图1至图6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薄膜电容器,包括电容器芯体1、电极构件2、电容器外壳3和树脂层4;所述电容器芯体1为数个,这里电容器芯体1是先由两片蒸镀了锌和铝的金属化聚丙烯膜经卷绕后,形成圆柱体芯子,电容器芯子再经热压定型处理后,变成扁圆柱体,最后两个端面再通过金属喷涂形成两个扁圆形金属导电端面,也就是具有两个平面和两个曲面的形状,数个所述电容器芯体1两侧端部均设有金属导电端面,数个所述电容器芯体1并联组合而成电容器芯体组,且电容器芯体组两侧端部的金属导电端面均通过对应的电极构件2固定连接一起;所述电容器芯体组和电极构件2的下侧均通过树脂层4固定连接在电容器外壳3上侧内部;所述电极构件2由铜片23折弯九十度而成,且铜片23上面设有电极构件安装面21;所述电极构件安装面21上面固定连接有铜螺栓22,所述电极构件安装面21和铜螺栓22均位于树脂层4上面外侧;所述电极构件安装面21与电容器外壳3底面之间的距离为电极构件安装面高度21H,且电极构件安装面高度21H与其相连接的IGBT模块一致;所述电极构件安装面间距21W为两个所述电极构件安装面21中
心之间的距离,所述电极构件安装面间距21W与其相连接的IGBT模块一致。
[0031]其中,所述电容器芯体1为二个;所述电容器芯体1为三个。
[0032]如图7至图10所示,所述电极构件2为电极构件A型2A或电极构件B型2B。
[0033]如图11至图13所示,所述电容器外壳3的长为91mm、宽为60mm和高为29mm,所述电容器外壳3两侧中央下侧均设有U型底脚31;所述U型底脚31的底面低于电容器外壳3的底面。
[0034]其中,所述铜片23、电极构件安装面21和铜螺栓22之间通过焊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
[0035]本技术的使用状态为: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功能齐全,这里电极构件2由铜螺栓22和冲压好形状的铜片23焊接成一个整体,从而确保了导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另外将两个电极构件分别通过特殊的定位模具焊接在电容器芯体组金属导电端面的两端,而后将焊接好电极构件2的电容器芯体1组放置在电容器外壳3内,并用配好的树脂灌入上述电容器外壳3中,填补电容器外壳3内剩余的空间,完全覆盖芯体组,电极构件2只有部分铜螺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器芯体(1)、电极构件(2)、电容器外壳(3)和树脂层(4);所述电容器芯体(1)为数个,数个所述电容器芯体(1)两侧端部均设有金属导电端面,数个所述电容器芯体(1)并联组合而成电容器芯体组,且电容器芯体组两侧端部的金属导电端面均通过对应的电极构件(2)固定连接一起;所述电容器芯体组和电极构件(2)的下侧均通过树脂层(4)固定连接在电容器外壳(3)上侧内部;所述电极构件(2)由铜片(23)折弯九十度而成,且铜片(23)上面设有电极构件安装面(21);所述电极构件安装面(21)上面固定连接有铜螺栓(22),所述电极构件安装面(21)和铜螺栓(22)均位于树脂层(4)上面外侧;所述电极构件安装面(21)与电容器外壳(3)底面之间的距离为电极构件安装面高度(21H),且电极构件安装面高度(21H)与其相连接的IGBT模块一致;所述电极构件安装面间距(21W)为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小光董成霞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纳川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