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耕犁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0005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耕犁组,包括传动轴,以及通过动力节安装于传动轴上的多个旋耕犁;每个旋耕犁包括可自转设置的旋耕柱,以及沿旋耕柱的轴线方向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多个均匀分布的旋耕刀片,且旋耕刀片形成为向下弯曲的弧面结构;动力节包括通过传动轴带动转动的第一锥齿轮,以及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且旋耕犁的旋耕柱贯穿第二锥齿轮,并通过第二锥齿轮带动自转,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通过锥度调节使得相邻的旋耕犁的转动方向相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旋耕犁组通过同一驱动装置进行驱动时各个旋耕犁的运动方式完全一致,造成旋耕效果,尤其是两个旋耕犁之间的间隙处的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隙处的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隙处的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耕犁组


[0001]本技术涉及旋耕犁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旋耕犁组。

技术介绍

[0002]旋耕机是通过动力驱动对土壤进行耕耘整理的农用机械设备,由于其切土碎土能力强,且一次作业能够基于其较宽的旋耕刀完成较大面积的土壤的耕耘整理,因此,其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种植领域。
[0003]旋耕机通过牵引旋耕犁组完成对土壤的旋耕,现有的旋耕犁组往往都是通过同一驱动装置同步驱动,其中的每个旋耕犁的运转方式完全一致,这就使得在实际旋耕过程中,受环境影响较大,尤其是两个旋耕犁之间的间隙部分,更是难以得到有效旋耕,进而对旋耕效果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耕犁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旋耕犁组通过同一驱动装置进行驱动时各个旋耕犁的运动方式完全一致,造成旋耕效果,尤其是两个旋耕犁之间的间隙处的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0006]一种旋耕犁组,包括可自转地设置于安装架上的传动轴,以及各自通过动力节安装于所述传动轴上的多个旋耕犁;其中,
[0007]每个所述旋耕犁包括可自转设置的旋耕柱,以及沿所述旋耕柱的轴线方向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多个均匀分布的旋耕刀片,且所述旋耕刀片形成为向下弯曲的弧面结构,以使得旋耕过程中产生的离心力将掀起的泥土抛到地面上;
[0008]所述动力节包括通过所述传动轴带动转动的第一锥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且所述旋耕犁的旋耕柱贯穿所述第二锥齿轮,并通过所述第二锥齿轮带动自转,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通过锥度调节使得相邻的所述旋耕犁的转动方向相反。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传动轴包括多段与所述锥齿轮组相对驱动所述传动轴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第一传动段,以及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传动段之间的第二传动段,且所述第二传动段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一传动段的轴线方向平行,所述第一传动段与所述第二传动段之间通过垂直所述轴线方向的连接段相连,且每个所述第一传动段和所述第二传动段上各自设置有至少一组相对设置的所述旋耕犁,且每组所述旋耕犁中相对的两个所述旋耕犁的转动方向相反。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架上可滑移且伸缩地设置有套接于所述第二传动段上的环体,且所述环体的内壁形成有啮合齿,所述第二传动段的部分外表面上配合设置有与所述啮合齿相啮合的随动齿,且所述啮合齿与所述随动齿的移动路径的距离与所述第二传动段沿所述传动轴的环绕路径的距离不同。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至少部分所述旋耕刀片之间还设置有挤压破碎件,且通过所述挤压破碎件对进入所述旋耕刀片之间的颗粒进行挤压破碎。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挤压破碎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的第一破碎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旋耕刀片之间的第二破碎体,且所述第一破碎体与所述第二破碎体之间形成有压碎间隙;
[0013]所述第二破碎体跟随所述旋耕柱的转动而转动。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破碎体与所述第二破碎体的外表面上各自形成有多个凸起的挤压块;
[0015]所述第二破碎体的外表面向外延伸形成有推板,且所述推板为弧面,所述弧面的凹面沿转动方向朝向所述第一破碎体。
[001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挤压块形成为方块结构,且所述方块结构的外表面形成为粗糙面,所述粗糙面中凸起的表面形成有尖角。
[0017]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1)通过动力节的设置,使得每个旋耕犁各自通过动力节独立安装在传动轴上,使得通过一个传动轴的驱动能够实现多个旋耕犁的不同旋耕形式,有效提高旋耕效果;
[0019]2)将每个旋耕犁设置为包括旋耕柱和旋耕刀片,并使得旋耕刀片形成为向下弯曲的弧面结构,从而使得在旋耕过程中进一步基于旋耕刀片的简单设计实现对土壤的抛起,进一步提高翻抛效果;
[0020]3)通过对动力节的进一步设置,基于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之间的配合,实现相邻旋耕犁之间的转动方向相反,进一步提高对于间隙处的土壤的有效旋耕。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旋耕犁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旋耕犁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挤压破碎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如下:
[0026]1‑
安装架;2

传动轴;3

动力节;
[0027]11

环体;
[0028]21

第一传动段;22

第二传动段;23

连接段;
[0029]31

第一锥齿轮;32

第二锥齿轮;
[0030]41

旋耕柱;42

旋耕刀片;
[0031]51

第一破碎体;52

第二破碎体;53

挤压块;54

推板;55

尖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如图1

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旋耕犁组,包括可自转地设置于安装架1上的传动轴2,以及各自通过动力节3安装于所述传动轴2上的多个旋耕犁;其中,
[0034]每个所述旋耕犁包括可自转设置的旋耕柱41,以及沿所述旋耕柱41的轴线方向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多个均匀分布的旋耕刀片42,且所述旋耕刀片42形成为向下弯曲的弧面结构,以使得旋耕过程中产生的离心力将掀起的泥土抛到地面上;
[0035]所述动力节3包括通过所述传动轴2带动转动的第一锥齿轮31,以及与所述第一锥齿轮31啮合的第二锥齿轮32,且所述旋耕犁的旋耕柱41贯穿所述第二锥齿轮32,并通过所述第二锥齿轮32带动自转,所述第一锥齿轮31与所述第二锥齿轮32通过锥度调节使得相邻的所述旋耕犁的转动方向相反。
[0036]这里通过第一锥齿轮31与第二锥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耕犁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自转地设置于安装架(1)上的传动轴(2),以及各自通过动力节(3)安装于所述传动轴(2)上的多个旋耕犁;其中,每个所述旋耕犁包括可自转设置的旋耕柱(41),以及沿所述旋耕柱(41)的轴线方向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多个均匀分布的旋耕刀片(42),且所述旋耕刀片(42)形成为向下弯曲的弧面结构,以使得旋耕过程中产生的离心力将掀起的泥土抛到地面上;所述动力节(3)包括通过所述传动轴(2)带动转动的第一锥齿轮(31),以及与所述第一锥齿轮(31)啮合的第二锥齿轮(32),且所述旋耕犁的旋耕柱(41)贯穿所述第二锥齿轮(32),并通过所述第二锥齿轮(32)带动自转,所述第一锥齿轮(31)与所述第二锥齿轮(32)通过锥度调节使得相邻的所述旋耕犁的转动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耕犁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2)包括多段与所述锥齿轮组相对驱动所述传动轴(2)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第一传动段(21),以及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传动段(21)之间的第二传动段(22),且所述第二传动段(22)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一传动段(21)的轴线方向平行,所述第一传动段(21)与所述第二传动段(22)之间通过垂直所述轴线方向的连接段(23)相连,且每个所述第一传动段(21)和所述第二传动段(22)上各自设置有至少一组相对设置的所述旋耕犁,且每组所述旋耕犁中相对的两个所述旋耕犁的转动方向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侠如时旭
申请(专利权)人:泗县旭东农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