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9443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横向排布的两个电路板,其中,通过在第一端子设有横向延伸的第一弹性段,及自第一弹性段设置向内弯折且向下延伸的第一接触段以与第一导电片接触,这样的结构设置使第一端子被下压时,第一接触段仍然在第一导电片朝远离所述第二接触段的横向方向滑移,避免滑移出第一导电片外,同时确保安装时所述第一接触段不会与所述第二接触段碰撞而造成端子间的短路问题。间的短路问题。间的短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电性连接呈横向排布两个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横向排布的两个电路板,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的第一排端子,及固持于绝缘本体并位于第一排端子内侧的第二排端子,其中,第一排端子及第二排端子均具有横向延伸出绝缘本体相对两端外的两个弹臂,及自每个弹臂末端向下弯折的一接触段,该接触段设置呈与电路板的板面垂直以便于电连接器安装时,各端子被受力下压以使接触段可与电路板上的导电片接触从而形成电性导通,但由于电连接器的安装力度往往难以控制,故各端子常受到较大的下压力,致使接触段易从导电片朝外(远离绝缘本体方向)滑移出,无法与电路板形成有效的电接触,从而影响电连接器的使用效果,若将接触段倾斜设置呈朝内滑移,由于高频需求及受限于电连接器的安装空间,使第一、第二排端子排布密集,位于外侧的第一排端子接触段易朝内滑撞到位于其内侧的第二排端子的接触段,进而导致第一、第二排端子间的短路,同样影响电连接器的使用效果。
[0003]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从而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第一端子滑移出第一导电片且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发生短路的电连接器。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横向排布的两个电路板,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第一端子沿前后方向排列并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内,每一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一第一固定段,自所述第一固定段相对两端横向延伸且位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两第一弹性段,及自每一所述第一弹性段向内弯折且向下延伸的一第一接触段,两个所述第一接触段用于对应与两个所述电路板上的第一导电片弹性接触;多个第二端子沿前后方向排列并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内,每一所述第二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段下方的一第二固定段,自所述第二固定段相对两端横向延伸且位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两第二弹性段,及自每一所述第二弹性段向下弯折延伸的一第二接触段,所述第二接触段位于所述第一接触段的内侧,两个所述第二接触段用于对应与两个所述电路板上的第二导电片弹性接触;其中,所述电连接器安装于所述电路板且第一端子被下压时,所述第一接触段沿所述第一导电片朝远离所述第二接触段的横向方向滑移。
[0006]进一步,所述第一弹性段与所述第一接触段间的折弯夹角大于或等于70
°
而小于 90
°

[0007]进一步,所述第二接触段自对应的所述第二弹性段向内弯折延伸,所述电连接器
安装于所述电路板且所述第二端子被下压时,所述第二接触段沿所述第二导电片朝远离绝缘本体的横向方向滑移。
[0008]进一步,所述第一接触段朝下延伸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接触段朝下延伸的长度,所述第一弹性段与所述第一接触段间的折弯夹角小于所述第二弹性段与所述第二接触段间的折弯夹角。进一步,所述第一弹性段包括自所述第一固定段水平延伸的一第一连接段及自所述第一连接段倾斜向下延伸的一第一倾斜段,所述第一接触段自所述第一倾斜段向内弯折沿直线延伸。
[0009]进一步,沿横向方向所述第一接触段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接触段错位但部分重叠。
[0010]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卡合在一起的一第一绝缘块及一第二绝缘块,所述第一固定段注塑成型于所述第一绝缘块,所述第二固定段注塑成型于所述第二绝缘块,沿横向方向所述第一固定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固定段的长度,所述第一弹性段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弹性段的长度。
[0011]进一步,所述第二弹性段包括自第二固定段水平延伸的一第二连接段及自所述第二连接段倾斜向下延伸的一第二倾斜段,所述第一绝缘块底部对应所述第二连接段处向上倾斜延伸形成一避让空间,所述第二端子下压时,所述避让空间收容所述第二连接段。
[0012]进一步,所述第一绝缘块具有一第一定位块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块横向两侧的两个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绝缘块具有朝下凹陷的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块与所述定位槽配合卡持,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块夹持所述第二绝缘块的左右两侧。
[0013]进一步,一屏蔽壳遮盖于所述绝缘本体上方,所述屏蔽壳开有通孔,所述绝缘本体的侧边对应于所述通孔位置下方凹设有缺口,固定件向下依次穿过所述通孔、缺口而固定于电路板,从而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被下压。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端子设有横向延伸的第一弹性段,及自第一弹性段设置向内弯折且向下延伸的第一接触段以与第一导电片接触,这样的结构设置使第一端子被下压时,第一接触段仍然在第一导电片朝远离所述第二接触段的横向方向滑移,避免滑移出第一导电片外,同时确保安装时所述第一接触段不会与所述第二接触段碰撞而造成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间的短路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中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中电连接器位于电路板且未设固定件及遮蔽壳时的俯视图;
[0017]图3为图2沿A-A线的剖视正视图;
[0018]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0019]图5为图3中C处的放大图;
[0020]图6为图2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21]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0022]电连接器100第一绝缘块1第一定位块11第一定位槽12避让空间13第二定位块14第一端子2第一固定段21第一弹性段22第一连接段221第一倾斜段222第一接触段23第一折弯夹角24第二绝缘块3第三定位块31第二定位槽32
第二端子4第二固定段41第二弹性段42第二连接段421第二倾斜段422第二接触段43第二折弯夹角44第三绝缘块5凸部50第三端子6第三固定段61第三弹性段62第三连接段621第三倾斜段622第三接触段63第三折弯夹角64屏蔽壳7通孔71固定件8电路板9第一导电片91第二导电片92第三导电片93安装孔94绝缘片10缺口P
ꢀꢀ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本技术的电连接器100,用以电性连接横向排列的两个电路板9,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一屏蔽壳7、相卡接配合的第一绝缘块1、第二绝缘块3及第三绝缘块5、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块1的多个第一端子2、固持于所述第二绝缘块3的多个第二端子4、固持于所述第三绝缘块5的多个第三端子6,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子2注塑成型于所述第一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横向排布的两个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第一端子沿前后方向排列并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内,每一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一第一固定段,自所述第一固定段相对两端横向延伸且位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两第一弹性段,及自每一所述第一弹性段向内弯折且向下延伸的一第一接触段,两个所述第一接触段用于对应与两个所述电路板上的第一导电片弹性接触;多个第二端子沿前后方向排列并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内,每一所述第二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段下方的一第二固定段,自所述第二固定段相对两端横向延伸且位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两第二弹性段,及自每一所述第二弹性段向下弯折延伸的一第二接触段,所述第二接触段位于所述第一接触段的内侧,两个所述第二接触段用于对应与两个所述电路板上的第二导电片弹性接触;其中,所述电连接器安装于所述电路板且第一端子被下压时,所述第一接触段沿所述第一导电片朝远离所述第二接触段的横向方向滑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段与所述第一接触段间的折弯夹角大于或等于70
°
而小于90
°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段自对应的所述第二弹性段向内弯折延伸,所述电连接器安装于所述电路板且所述第二端子被下压时,所述第二接触段沿所述第二导电片朝远离绝缘本体的横向方向滑移。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段朝下延伸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接触段朝下延伸的长度,所述第一弹性段与所述第一接触段间的折弯夹角小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涛肖翔唐晓波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