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转降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9144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流转降温装置,包括导热件,传送机构和冷却池;所述传送机构下部沉入冷却池中;所述传送机构包括驱动电机,转动辊和传送带;传送带装有随传送带转动的导热件,冷却池冷却吸有电池热量的导热件;所述导热件通过多组夹持机构安装于传送带;夹持机构沿着传送带长度方向等距对称设置;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转运电池的过程中通过接触传热的方式对电池有效降温,集成度高,体积小。体积小。体积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转降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生产
,特别是涉及一种流转降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由于诸多优点,如工作电压高、体积小、能量密度高、无记忆效应、自放电小、循环寿命长等,被作为新的发展方向。现广泛应用生产极大多数为液态锂离子电池。
[0003]液态锂离子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几个高温环境:1、高温干燥;2、注液后高温静置;3、化成后高温老化。
[0004]高温干燥是在极片入壳之后,未注液之前,此步目的在于烘烤卷芯,脱出卷芯中水分,减少电解液与水的副反应,提升电池一致性。注液后高温静置目的在于保证电解液在极片中充分浸润,浸润完成后才能进行化成工序,如果电解液浸润不良,导致一部分电极活性材料没有接触电解液从而无法有效利用,将造成电池寿命加速衰减等问题。化成后高温老化目的在于:
[0005]1、电池经过预化成工序后,电池内部石墨负极会形成一定的量的SEI膜,但是这个膜结构紧密且孔隙小,将电池在高温下进行老化,将有助于SEI结构重组,形成宽松多孔的膜;
[0006]2、化成后电池的电压处于不稳定的阶段,正负极材料中的活性物质经过老化后,可以促使一些副作用的加快进行,例如产气、电解液分解等,让锂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快速达到稳定;
[0007]3、剔除自放电严重的不合格电池,便于筛选一致性高的电池。
[0008]电池经过高温环境后,必须经过降温,电池温度高达到常温后,方可进入下一个工序。现常用的降温工艺有两种,一是自然冷却;2是风冷。自然冷却耗时太长,严重影响生产效率;风冷则需要配置专用的风冷柜,在原有工序上增加一道工序,需要增加多余的场地及转运机器人,投入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转降温装置,该技术在转运电池的过程中通过接触传热的方式对电池有效降温,集成度高,体积小。
[0010]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流转降温装置,包括导热件,传送机构和冷却池;
[0011]所述传送机构下部沉入冷却池中;
[0012]所述传送机构包括驱动电机,转动辊和传送带;
[0013]传送带装有随传送带转动的导热件,冷却池冷却吸有电池热量的导热件。
[0014]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热件通过多组夹持机构安装于传送带;夹持机构沿着传送带长度方向等距对称设置。夹持机构沿着传动带的长度方向对导热件固定,保证导热件张紧,利于导热件与待降温电池的有效接触,保证转运过程的有效降温。
[0015]进一步改进,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安装座和安装盖板,所述安装座中部设有一容纳缺口;所述安装盖板设有一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穿过所述容纳缺口插入至安装座内。本技术中导热件处于容纳缺口,安装座和安装盖板夹持导热件对导热件有效定位和张紧,保证导热件随传送带稳定移动。
[0016]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热件处于所述安装座内部分设有一连接耳,所述安装杆穿过所述连接耳。所述安装杆穿过导热件的连接耳,保证安装座与导热件的可靠连接。
[0017]优选所述导热件内部容纳有冷却液;所述冷却液为酒精,N,N

二甲基甲酰胺,乙二醇,甘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导热件中的冷却液快速导热,利于导热件与电池和冷却池中的热量快速交换,提高电池的降温效率。
[0018]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一保温罩,所述保温罩位于冷却池和传送机构上方并将二者覆盖,所述保温罩沿着传动带移动方向的两端设有上下料口。本技术中保温罩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半圆形中的一种,其中优先选半圆形,在能容纳电池、导热件及传送带的前提下,保温罩内空间越小,设备越节能;保温罩材质为隔温玻璃、玻璃棉、岩棉板、酚醛泡沫材料、挤塑板、聚苯板、橡塑保温材料等具有保温功能的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本技术中保温罩能够有效减少环境空气与导热件和冷却池上端的接触,保证降温的有效进行,减少能源的浪费。
[0019]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池上方设有保温盖板。通过在冷却池上方设有保温盖板防止冷却池中温度因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升高,降低能耗。
[0020]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池侧壁设有多组相对设置的支撑杆,每一组支撑杆沿着传送带的长度方向两两相对设置,相对的两支撑杆之间装有一支撑传送带的滚棒。本技术中通过滚棒支撑传送带和导热件,同时利用滚动配合传动带的移动。
[0021]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辊中部装有一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的两端分别通过安装轴承座安装于所述冷却池侧壁。本技术各部件安装集成程度高,体积小,适合与产线其他设备的配合。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本技术传送机构下部沉入冷却池中,传送带装有随传送带转动的导热件,经过冷却池降温的导热件与待降温的电池接触换热,导热件随传送带转运电池的过程,电池的热量转移至导热件,电池降温,导热件升温;完成转运过程的导热件移动至冷却池中降温,如此循环,本技术实现了在电池转运的过程中对高温电池降温的过程,且本技术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集成程度高,利于与工厂内现有设备的配合使用。
[0024]从而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涉及的一种流转降温装置的立体图(无保温罩);
[0026]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0027]图3是本技术左视图(有保温罩);
[0028]图4是图3中B处放大图。
[0029]图中:
[0030]导热件1;连接耳11;传送机构2;转动辊21;传送带22;轴承座23;冷却池3;保温盖
板31;支撑杆32;滚棒33;夹持机构4;安装座41;安装盖板42;安装棒421;容纳缺口43;保温罩5。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0032]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流转降温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导热件1,传送机构2和冷却池3;所述传送机构2下部沉入冷却池3中;所述传送机构2包括驱动电机,转动辊21和传送带22;传送带22装有随传送带22同步转动的导热件1,冷却池3冷却吸有电池热量的导热件1。本实施例传送机构2下部沉入冷却池3中,传送带22装有随传送带22转动的导热件1,经过冷却池3降温的导热件1与待降温的电池接触换热,导热件1随传送带22转运电池的过程,电池的热量转移至导热件1,完成转运过程的导热件1移动至冷却池3中降温,如此循环,本实施例实现了在电池转运的过程中对高温电池降温的过程,且本实施例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集成程度高,利于与工厂内现有设备的配合使用。
[0033]本实施例中冷却池3的冷却方式为气体降温,冷却池3通电后,制冷系统内制冷剂的低压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并压缩为高压蒸汽后排至冷凝器,冷却池3内空气不断循环流动,冷却池3中的气体与导热件1热交换,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
[0034]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转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热件,传送机构和冷却池;所述传送机构下部沉入冷却池中;所述传送机构包括驱动电机,转动辊和传送带;传送带装有随传送带转动的导热件,冷却池冷却吸有电池热量的导热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转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通过多组夹持机构安装于传送带;夹持机构沿着传送带长度方向等距对称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流转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安装座和安装盖板,所述安装座中部设有一容纳缺口;所述安装盖板设有一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穿过所述容纳缺口插入至安装座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流转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处于所述安装座内部分设有一连接耳,所述安装杆穿过所述连接耳。5.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晓玉李炳江王立群郑浪易祖良刘奕凯叶鑫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赛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