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道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8994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0:18
腔道窥器,包括穿刺内芯和腔道探查件,穿刺内芯的前端部为圆锥体结构,腔道探查件包括探查通道组件和安装座,安装座的底部固定有手柄,安装座上开设有两个插孔,两个插孔左右并排设置,安装座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孔,两个滑孔分别与两个插孔相连通;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根据患者腔道情况进行调整,例如患者腔道较深,可以通过向前拨动短杆从而延长探查通道组件,患者腔道内壁松弛,可以调整上半圆管位置,从而撑开腔道;并且可以通过装置对腔道进行冲洗和吸引,装置前端设置有可视镜镜头,保证在可视化进行操作,使用方便,实用性强。强。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腔道窥器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
,具体涉及一种腔道窥器。

技术介绍

[0002]临床上常常需要对腔道(肛门、阴道、口腔、肠道等)进行探查和在腔道内进行操作,如腔道内息肉切割、组织缝扎等,如现在常用的阴道窥器,插入阴道窥器后可以观察阴道内的情况,观察有无出血、红肿、异常分泌物、异物等,现有技术使用时直接插入到阴道内,然后捏住手柄即可以打开前端两个撑开臂,然后固定手柄,通过撑开臂之间的间隙进行操作和观察;但是现有技术不能进行伸缩和扩张,对于部分患者阴道壁松弛时,窥器常常不能达到理想中的撑开效果,当腔道内有大量分泌物时容易堵塞,不方便观察,而且不能对其中异物进行冲洗和吸引,对于腔道较深时,光亮度不够,不方便对其内进行观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腔道窥器,采用该腔道窥器方便观察腔道内情况,并且可以根据腔道情况扩张撑开腔道或者将装置送入腔道较深位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腔道窥器,包括穿刺内芯和腔道探查件,穿刺内芯的前端部为圆锥体结构,腔道探查件包括探查通道组件和安装座,安装座内开设有通孔,安装座的底部固定有手柄,安装座上开设有两个插孔,两个插孔左右并排设置,安装座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孔,两个滑孔分别与两个插孔相连通;
[0005]探查通道组件包括上半圆管和下半圆管,安装座的通孔与下半圆管的轴线相重合,下半圆管的后端面固定有两个插杆,两个插杆分别对应于两个插孔并插设在插孔内,每个滑孔内穿设有短杆,短杆为螺柱结构,短杆与插孔内的插杆固定连接,短杆的外端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紧固螺母与安装座外壁顶压配合;
[0006]上半圆管与下半圆管的两个相对侧边均通过气囊和磁条连接,磁条相对位于气囊的外侧,下半圆管的管壁内内置有充气管,安装座上设置有充气接头,充气接头通过充气管与两个气囊连接;上半圆管和下半圆管的管壁为中空结构,安装座上安装有操作接头,操作接头分别通过操作管道与上半圆管和下半圆管的管壁内腔连通,上半圆管和下半圆管的前侧面均布有若干操作孔,上半圆管前侧的操作孔与管壁内腔相连通,下半圆管前侧的操作孔与管壁内腔相连通。
[0007]上半圆管和下半圆管的前端内弧安装有led灯条。
[0008]下半圆管的前端安装有可视镜镜头,安装座上安装有可视镜,可视镜通过线路与可视镜镜头连接,所述线路隐藏于下半圆管管壁内。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能够根据患者腔道情况进行调整,例如患者腔道较深,可以通过向前拨动短杆从而延长探查通道组件,患者腔道内壁松弛,可以调整上半圆管位置,从而撑开腔道;并且可以通过装置对腔道进行冲洗
和吸引,装置前端设置有可视镜镜头,保证在可视化进行操作,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腔道探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技术穿刺内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如图1

2所示,本技术的腔道窥器,包括穿刺内芯1和腔道探查件,穿刺内芯1的前端部为圆锥体结构,腔道探查件包括探查通道组件和安装座2,安装座2内开设有通孔,安装座2的底部固定有手柄3,安装座2上开设有两个插孔,两个插孔左右并排设置,安装座2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孔4,两个滑孔4分别与两个插孔相连通;
[0013]探查通道组件包括上半圆管5和下半圆管6,安装座2的通孔与下半圆管6的轴线相重合,下半圆管6的后端面固定有两个插杆7,两个插杆7分别对应于两个插孔并插设在插孔内,每个滑孔4内穿设有短杆,短杆为螺柱结构,短杆与插孔内的插杆7固定连接,短杆的外端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8,紧固螺母8与安装座2外壁顶压配合;
[0014]上半圆管5与下半圆管6的两个相对侧边均通过气囊9和磁条连接,磁条相对位于气囊9的外侧,下半圆管6的管壁内内置有充气管10,安装座2上设置有充气接头11,充气接头11通过充气管10与两个气囊9连接;上半圆管5和下半圆管6的管壁为中空结构,安装座2上安装有操作接头12,操作接头12分别通过操作管道13与上半圆管5和下半圆管6的管壁内腔连通,上半圆管5和下半圆管6的前侧面均布有若干操作孔14,上半圆管5前侧的操作孔14与管壁内腔相连通,下半圆管6前侧的操作孔14与管壁内腔相连通。
[0015]上半圆管5和下半圆管6的前端内弧安装有led灯条15。
[0016]下半圆管6的前端安装有可视镜镜头16,安装座2上安装有可视镜,可视镜通过线路与可视镜镜头16连接,所述线路隐藏于下半圆管6管壁内。
[0017]本技术在使用时,先将穿刺内芯1插入探查通道组件内,接着手持手柄3将装置插入到腔道内,接着沿滑孔4向前推动两个短杆,使得短杆通过插杆7向前推送下半圆管6,直至合适位置后,采用紧固螺母8拧紧,使得紧固螺母8与安装座2外壁顶压接触,这样短杆被固定在滑孔4内;接着通过充气接头11连接充气设备,例如气泵,通过充气设备向气囊9内充气,气囊9充气开始膨胀,使得上下相互吸引的磁条分离,且上半圆管5和下半圆管6相互分离,这样上半圆管5和下半圆管6将腔道撑开,然后将冲洗管连接操作接头12,冲洗管连接冲洗设备,冲洗设备将清水通过冲洗管、上半圆管5和下半圆管6内腔输送至上半圆管5和下半圆管6前端的操作孔14,即可从操作孔14向外射出,对腔道内进行冲洗;当需要吸引时,将操作接头12连接负压吸引设备,即可利用操作孔14对腔道内液体进行吸引;
[0018]本技术在上半圆管5和下半圆管6的前端设置led灯条15,下半圆管6的前端安装有可视镜镜头16,led灯条15用于补充腔道内光线,通过可视镜和可视镜头即可观察到腔道内情况;本装置在未使用状态时,上半圆管5和下半圆管6之间的气囊9收缩在一起,并通过磁条相互吸合在一起。
[0019]本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
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腔道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内芯和腔道探查件,穿刺内芯的前端部为圆锥体结构,腔道探查件包括探查通道组件和安装座,安装座内开设有通孔,安装座的底部固定有手柄,安装座上开设有两个插孔,两个插孔左右并排设置,安装座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孔,两个滑孔分别与两个插孔相连通;探查通道组件包括上半圆管和下半圆管,安装座的通孔与下半圆管的轴线相重合,下半圆管的后端面固定有两个插杆,两个插杆分别对应于两个插孔并插设在插孔内,每个滑孔内穿设有短杆,短杆为螺柱结构,短杆与插孔内的插杆固定连接,短杆的外端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紧固螺母与安装座外壁顶压配合;上半圆管与下半圆管的两个相对侧边均通过气囊和磁条连接,磁条相对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珊张勇孙仲卿
申请(专利权)人:唐河县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