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科下肢功能恢复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1658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神经科下肢功能恢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块和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内壁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竖直管,所述竖直管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柱,所述支撑块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的内壁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横向管,且连接柱的一端与横向管的表面转动连接,所述横向管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横向柱。该神经科下肢功能恢复训练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安装座、第二固定座、第一压缩弹簧、第二压缩弹簧和踏板,便于病人躺在病床上脚踩在踏板上,脚踩挤压第一压缩弹簧和第二压缩弹簧,从而可以锻炼腿部的力量和腿部灵活性,且病人躺在病床即可完成康复锻炼,更加的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科下肢功能恢复训练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学康复
,具体为一种神经科下肢功能恢复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神经科,主要诊治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癫痫(抽搐)、帕金森、癫痫、脑瘫、共济失调、扭转痉挛、孤独症、老年性痴呆、神经系统变性病、代谢病和遗传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四肢麻木、无力)以及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疾病。神经科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导致腿部肌肉萎缩,因此需要定期的恢复训练,目前的恢复训练装置都需要将患者搀扶起来,导致每次恢复训练开展的都非常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科下肢功能恢复训练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神经科下肢功能恢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块和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内壁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竖直管,所述竖直管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柱,所述支撑块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的内壁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横向管,且连接柱的一端与横向管的表面转动连接,所述横向管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横向柱,所述横向柱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踏板,所述踏板远离横向柱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套。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带刹车万向轮。优选的,所述支撑块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固定杆以支撑块侧面的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支撑块的侧面,所述固定杆远离支撑块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卡箍。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座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二安装座以支撑块侧面的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支撑块的侧面。优选的,所述横向柱远离踏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压缩弹簧,且第一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横向管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压缩弹簧,且第二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竖直管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神经科下肢功能恢复训练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神经科下肢功能恢复训练装置,通过设置带刹车万向轮,便于该神经科下肢功能恢复训练装置的移动,通过设置固定杆和卡箍,便于利用卡箍将该装置固定在病床上,从而方便病人在病床上使用该装置时可以固定牢固。2.该神经科下肢功能恢复训练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安装座、第二固定座、第一压缩弹簧、第二压缩弹簧和踏板,便于病人躺在病床上脚踩在踏板上,脚踩挤压第一压缩弹簧和第二压缩弹簧,从而可以锻炼腿部的力量和腿部灵活性,且病人躺在病床即可完成康复锻炼,更加的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剖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支撑块、3第一安装座、4竖直管、5连接柱、6第二安装座、7横向管、8横向柱、9踏板、10固定套、11带刹车万向轮、12固定杆、13卡箍、14第一压缩弹簧、15第二压缩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神经科下肢功能恢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下表面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带刹车万向轮11,通过设置带刹车万向轮11,便于该神经科下肢功能恢复训练装置的移动。底座1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块2和第一安装座3,支撑块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2,固定杆12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固定杆12以支撑块2侧面的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支撑块2的侧面,固定杆12远离支撑块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卡箍13,通过设置固定杆12和卡箍13,便于利用卡箍13将该装置固定在病床上,从而方便病人在病床上使用该装置时可以固定牢固。第一安装座3的内壁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竖直管4,竖直管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柱5,连接柱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压缩弹簧15,且第二压缩弹簧15的另一端与竖直管4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支撑块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座6,第二安装座6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二安装座6以支撑块2侧面的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支撑块2的侧面。第二安装座6的内壁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横向管7,且连接柱5的一端与横向管7的表面转动连接,横向管7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横向柱8,横向柱8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踏板9,横向柱8远离踏板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压缩弹簧14,且第一压缩弹簧14的另一端与横向管7的内侧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安装座3、第二固定座6、第一压缩弹簧14、第二压缩弹簧15和踏板9,便于病人躺在病床上脚踩在踏板9上,脚踩挤压第一压缩弹簧14和第二压缩弹簧15,从而可以锻炼腿部的力量和腿部灵活性,且病人躺在病床即可完成康复锻炼,更加的方便。踏板9远离横向柱8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套10,固定套10为皮质透气材料,且固定套10的内壁设置有海绵垫,固定套10可以方便病人将踏板9固定在脚上。工作原理:当使用该神经科下肢功能恢复训练装置,将该装置移动到病床的尾端一侧,用卡箍13将该装置与病床的床腿固定在一起,再将病人的脚套在固定套10内,足底接触踏板9,病人再用力蹬踩踏板9,使第一压缩弹簧14和第二压缩弹簧15压缩或拉伸,从而可以锻炼病人的腿部力量和腿部灵活性,通过使用该神经科下肢功能恢复训练装置,使病人躺在病床即可完成康复锻炼,更加的方便。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神经科下肢功能恢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块(2)和第一安装座(3),所述第一安装座(3)的内壁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竖直管(4),所述竖直管(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柱(5),所述支撑块(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座(6),所述第二安装座(6)的内壁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横向管(7),且连接柱(5)的一端与横向管(7)的表面转动连接,所述横向管(7)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横向柱(8),所述横向柱(8)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踏板(9),所述踏板(9)远离横向柱(8)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套(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科下肢功能恢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块(2)和第一安装座(3),所述第一安装座(3)的内壁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竖直管(4),所述竖直管(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柱(5),所述支撑块(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座(6),所述第二安装座(6)的内壁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横向管(7),且连接柱(5)的一端与横向管(7)的表面转动连接,所述横向管(7)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横向柱(8),所述横向柱(8)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踏板(9),所述踏板(9)远离横向柱(8)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套(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科下肢功能恢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下表面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带刹车万向轮(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科下肢功能恢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璐钟媛赵海岩
申请(专利权)人:唐河县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