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矿山水泵房的治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86330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水矿山水泵房的治水结构,其包括导硐巷道和多个长探注浆孔,所述导硐巷道设置在待建永久水泵房的中间位置且导硐巷道的长度方向与水泵房的长度方向一致,多个长探注浆孔的始端分布在导硐巷道端部的底板、帮及拱部,末端向导硐巷道外侧倾斜并指向水泵房方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小角度长探注浆孔注浆与大角度加强注浆孔注浆作业相结合的涌水治理方法,可有效封堵水泵房周边地下水,加固破碎围岩,避免井下突发涌水造成淹井事故,降低后期涌水治理和围岩加固难度,保证永久排水系统的快速形成,提高水泵房的工程质量。相比较于其他治水方式,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能保证硐室的光面爆破质量,后期硐室的砌筑施工更为安全、快捷。快捷。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水矿山水泵房的治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大水矿山的水泵房治水结构,属于采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露天矿山资源的日渐匮乏,更多矿石的开采逐渐转为地下。建设地下矿山往往需要穿过第四系含水层和基岩裂隙,而且还有可能遇到破碎断层。在地下矿山的掘进过程中常常出现涌水,这给矿山建设和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探水注浆是井下治水的一种有效方式,尤其是在永久排水系统形成之前,探治水作业不可缺少。在水泵房等大断面硐室的掘进过程中,由于此时井下排水系统还未形成,排水能力有限,突发涌水往往会造成灾害性的后果,因此大水矿山基建期水泵房的治水方法尤为重要。
[0003]在规模较大的大水矿山中,完全疏干裂隙及破碎带中的涌水,无论从生态、技术以及经济角度都显得不现实,为了降低涌水压力对矿井安全的影响,矿山建设过程中一般采用“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施工方式。传统水泵房施工一般采用阶梯式分层掘进方式,但是对于大水矿山,由于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为涌水的释放提供了泄压空间,不仅增加了后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水矿山水泵房的治水结构,其特征是,构成中包括导硐巷道(1)和多个长探注浆孔,所述导硐巷道设置在待建永久水泵房(2)的中间位置且导硐巷道(1)的长度方向与水泵房(2)的长度方向一致,多个长探注浆孔的始端分布在导硐巷道(1)端部的底板、帮及拱部,末端向导硐巷道(1)外侧倾斜并指向水泵房(2)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水矿山水泵房的治水结构,其特征是,构成中还包括多个设置在永久水泵房(2)顶部和两侧的加强注浆孔,所述加强注浆孔的首端布置在永久水泵房(2)断面的轮廓线上,加强注浆孔与永久水泵房(2)长度方向的夹角大于长探注浆孔与导硐巷道(1)的长度方向的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水矿山水泵房的治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加强注浆孔设置多排,每排加强注浆孔的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胜荣辉常龙新陈彦亭陈越黄海鹏李志鹏贲勇曾莉胡文剑刘梅蔡晨光冯相印刘秀峰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