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双重冷却中间轴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8614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船用双重冷却中间轴承结构,包括轴承盖,所述轴承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轴瓦,所述上轴瓦的侧壁设置有冷却油箱上半体,所述冷却油箱上半体的顶部设置有油管接头,所述冷却油箱上半体的底部设置有集油装置,所述集油装置的底部设置有甩油盘,所述甩油盘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压盖,所述上轴瓦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轴瓦,所述冷却油箱上半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冷却油箱下半体,所述冷却油箱下半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冷却器,所述冷却器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油位观察板,所述油位观察板的侧壁设置有油位压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采用多种散热方法能够有效的对轴承进行散热,同时对轴承的温度以及内部润滑油的含量能够进行检测。承的温度以及内部润滑油的含量能够进行检测。承的温度以及内部润滑油的含量能够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船用双重冷却中间轴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中间轴承领域,尤其涉及船用双重冷却中间轴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中间轴承用于承受船舶中间轴系负荷,轴系运转时,固定在轴上的甩油盘将油池内的润滑油通过集油装置带入轴和轴承之间的间隙,并通过轴系的运转,在轴和轴承之间形成润滑油膜,使摩擦只发生在流体的内部,保证轴系及轴承运转的安全。
[0003]中间轴承的轴瓦采用球体型自位式结构,增加了自调心功能,轴瓦在轴承座内可以灵活自调,消除了由于轴系的振动、微量变形、对中精度不高等造成的轴承接触面受力不均衡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船用双重冷却中间轴承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船用双重冷却中间轴承结构,包括轴承盖,所述轴承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轴瓦,所述上轴瓦的侧壁螺纹连接有第一螺塞,所述上轴瓦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多个第二螺塞,所述上轴瓦的侧壁设置有冷却油箱上半体,所述冷却油箱上半体的顶部设置有油管接头,所述冷却油箱上半体的底部设置有集油装置,所述集油装置的底部设置有甩油盘,所述甩油盘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压盖,且密封压盖的下表面设置有J型密封圈,所述上轴瓦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轴瓦,所述下轴瓦的内部设置有O型密封圈,所述冷却油箱上半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冷却油箱下半体,所述冷却油箱下半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冷却器,所述冷却器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油位观察板,所述油位观察板的侧壁设置有油位压板。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7]所述下轴瓦的内部设置有连通软管组件,所述下轴瓦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轴承座。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所述冷却油箱下半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放泄管组件,且放泄管组件的数量存在多个。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所述轴承盖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多个止动螺栓,且止动螺栓的底部与上轴瓦的顶部螺纹连接。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所述上轴瓦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油温传感器,所述轴承座的底部设置有羊毛毡。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所述下轴瓦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瓦温传感器。
[0016]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船用双重冷却中间轴承结构,该中间轴承的冷却采用自然冷却加冷却盘管水冷的冷却方式,在油箱的底部增加冷却盘管对润滑油进行冷却,特制的油箱使轴承自然充分散热,保证轴承轴瓦温度和滑油温度在规定的要求范围内,该轴承结构合理,采用多种散热方法能够有效的对轴承进行散热,同时对轴承的温度以及内部润滑油的含量能够进行检测。
[0018]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船用双重冷却中间轴承结构,通过羊毛毡使得轴承的安装结构更加稳定,减少了轴承在运作时的震动,通过瓦温传感器、油温传感器能够对轴承的温度进行实时的检测,便于控制轴承温度,避免轴承温度过高影响轴承使用,通过油位观察板能够对轴承内部的润滑油的量进行观察,通过油管接头与放泄管组件能够对轴承内部的含油量进行控制,便于及时补充更换轴承内部的润滑油。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船用双重冷却中间轴承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船用双重冷却中间轴承结构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船用双重冷却中间轴承结构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0022]图例说明:
[0023]1、轴承盖;2、上轴瓦;3、第一螺塞;4、第二螺塞;5、冷却油箱上半体;6、油管接头;7、集油装置;8、甩油盘;9、下轴瓦;10、O型密封圈;11、密封压盖;12、J型密封圈;13、油位压板;14、油位观察板;15、冷却器;16、冷却油箱下半体;17、轴承座;18、止动螺栓;19、油温传感器;20、羊毛毡;21、连通软管组件;22、放泄管组件;23、瓦温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参照图1

3,本技术提供的船用双重冷却中间轴承结构:包括轴承盖1,轴承盖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轴瓦2,上轴瓦2的侧壁螺纹连接有第一螺塞3,上轴瓦2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多个第二螺塞4,上轴瓦2的侧壁设置有冷却油箱上半体5,冷却油箱上半体5的顶部设
置有油管接头6,便于轴承内部加入润滑油,冷却油箱上半体5的底部设置有集油装置7,便于轴承内部储存润滑油,集油装置7的底部设置有甩油盘8,便于轴承冷却,甩油盘8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压盖11,且密封压盖11的下表面设置有J型密封圈12,上轴瓦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轴瓦9,下轴瓦9的内部设置有O型密封圈10,冷却油箱上半体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冷却油箱下半体16,冷却油箱下半体16的外表面设置有冷却器15,冷却器15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油位观察板14,便于观察轴承内部的润滑油剩余量,油位观察板14的侧壁设置有油位压板13。
[0027]下轴瓦9的内部设置有连通软管组件21,下轴瓦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轴承座17,便于轴承安装,冷却油箱下半体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放泄管组件22,便于内部剩余润滑油的更换,且放泄管组件22的数量存在多个,轴承盖1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多个止动螺栓18,且止动螺栓18的底部与上轴瓦2的顶部螺纹连接,上轴瓦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油温传感器19,轴承座17的底部设置有羊毛毡20,增加轴承工作时的稳定性,减少轴承工作时的噪音,下轴瓦9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瓦温传感器23,实时检测轴承的温度。
[0028]工作原理:该中间轴承的冷却采用自然冷却加冷却盘管水冷的冷却方式,在油箱的底部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船用双重冷却中间轴承结构,包括轴承盖(1),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盖(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轴瓦(2),所述上轴瓦(2)的侧壁螺纹连接有第一螺塞(3),所述上轴瓦(2)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多个第二螺塞(4),所述上轴瓦(2)的侧壁设置有冷却油箱上半体(5),所述冷却油箱上半体(5)的顶部设置有油管接头(6),所述冷却油箱上半体(5)的底部设置有集油装置(7),所述集油装置(7)的底部设置有甩油盘(8),所述甩油盘(8)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压盖(11),且密封压盖(11)的下表面设置有J型密封圈(12),所述上轴瓦(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轴瓦(9),所述下轴瓦(9)的内部设置有O型密封圈(10),所述冷却油箱上半体(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冷却油箱下半体(16),所述冷却油箱下半体(16)的外表面设置有冷却器(15),所述冷却器(15)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油位观察板(14),所述油位观察板(14)的侧壁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存斌袁光华李延彦李迎松
申请(专利权)人:东台市远洋船舶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