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混凝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8606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混凝沉淀池,包括池体,池体的上方设置有支座,支座的两侧分别镶嵌有进水管和输水管,且支座的上端设置有药剂罐,支座的内侧铰接有转轴,转轴的外部固定连接有一组挡板,挡板的端部设置有弧形块,支座的上端内壁处设置有输药件,输药件的外侧活动套接有弹簧,输水管上固定安装有一组管套,管套的内侧铰接有套筒,套筒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导向块。通过流动的污水来推动挡板、转轴和弧形块整体进行逆时针转动,以此来对输药件进行间歇性上压,从而可以利用上压的输药件来对污水进行药剂的定量添加,并且转动的挡板可以对混合水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搅拌,以便药剂和污水进行混合。以便药剂和污水进行混合。以便药剂和污水进行混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混凝沉淀池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是一种新型混凝沉淀池。

技术介绍

[0002]混凝沉淀池是给排水中沉淀池的一种,通过向水中投加一些药剂,使水中难以沉淀的颗粒能互相聚合而形成胶体,然后与水体中的杂质结合形成更大的絮凝体,絮凝体具有强大吸附力,不仅能吸附悬浮物,还能吸附部分细菌和溶解性物质,絮凝体通过吸附,体积增大而下沉。
[0003]现有的混凝沉淀池在对水体添加药剂前,需要先测量输入水体的体积,以便按比例添加药剂,并且在药剂添加过后,需要使用搅拌装置来对水体进行搅拌,以便药剂和水体充分混合,无法实现在水体输送的过程中就对水体进行药剂的添加和搅拌混合,有点进一步的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混凝沉淀池,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新型混凝沉淀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上方设置有支座,所述支座的两侧分别镶嵌有进水管和输水管,且支座的上端设置有药剂罐,所述支座的内侧铰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部固定连接有一组挡板,所述挡板的端部设置有弧形块,所述支座的上端内壁处设置有输药件,所述输药件的外侧活动套接有弹簧,所述输水管上固定安装有一组管套,所述管套的内侧铰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导向块,所述池体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絮凝区和过滤区,且絮凝区和过滤区的下方设置有沉淀区。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絮凝区处设置有一组竖板,且絮凝区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与输水管相连通,且分流管的底部设置有一组对应竖板的出水口。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沉淀区的上方设置有一组斜板,且沉淀区的底部呈倾斜设置,所述过滤区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过滤网。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药件上端的两侧位置均开设有进药口,且输药件下端的两侧位置均开设有出药口。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药件的外侧固定套接有垫片,所述弹簧的上、下端分别与支座的内壁和输药件的垫片固定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向块的内部为空,且导向块的外侧开设有一组螺旋凹槽。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通过流动的污水来推动挡板、转轴和弧形块整体进行逆时针转动,以此来对输
药件进行间歇性上压,从而可以利用上压的输药件来对污水进行药剂的定量添加,并且转动的挡板可以对混合水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搅拌,以便药剂和污水进行混合。
[0014]2、当混合水流输送至输水管的内部后,设置的导向块可以对混合水流进行短暂分流,使得混合水流中的药剂和污水充分混合,并且混合水流可以带动导向块进行转动,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药剂与污水的混合效果,以免后期对混合水体进行搅拌,加快了水体混凝沉淀的进程。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中输药件的剖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中管套的剖视图;
[0019]图5为本技术中导向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池体;2、絮凝区;3、沉淀区;4、过滤区;5、竖板;6、斜板;7、过滤网;8、分流管;9、输水管;10、管套;11、支座;12、进水管;13、药剂罐;14、输药件;15、弹簧;16、转轴;17、挡板;18、弧形块;19、套筒;20、导向块;21、进药口;22、出药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请参阅图1~5,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型混凝沉淀池,包括池体1,池体1的上方设置有支座11,支座11的两侧分别镶嵌有进水管12和输水管9,且支座11的上端设置有药剂罐13,支座11的内侧铰接有转轴16,转轴16的外部固定连接有一组挡板17,挡板17的端部设置有弧形块18,支座11的上端内壁处设置有输药件14,输药件14的外侧活动套接有弹簧15,输水管9上固定安装有一组管套10,管套10的内侧铰接有套筒19,套筒19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导向块20,池体1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絮凝区2和过滤区4,且絮凝区2和过滤区4的下方设置有沉淀区3。
[0022]在图1中:絮凝区2处设置有一组竖板5,且絮凝区2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分流管8,分流管8与输水管9相连通,且分流管8的底部设置有一组对应竖板5的出水口。
[0023]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设置的竖板5能够对絮凝区2进行分隔,以保证输入的混合水流有着一定的絮凝时间,设置的分流管8可将混合水流均匀输送至两个相邻的竖板5之间,从而保证了水流均匀分布。
[0024]在图1中:沉淀区3的上方设置有一组斜板6,且沉淀区3的底部呈倾斜设置,过滤区4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过滤网7。
[002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设置的斜板6可以将竖板5之间下沉的絮凝体导向至沉淀区3,以便进行收集,设置的过滤网7可以防止絮凝体悬浮至过滤区4的上层水面,以便将上层清水排出。
[0026]在图2和3中:输药件14上端的两侧位置均开设有进药口21,且输药件14下端的两侧位置均开设有出药口22。
[002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输药件14进行上移时,药剂罐13内部的药剂经进药口21进入输药件14的内部,并经出药口22进行排出,以便对药剂进行输送。
[0028]在图2中:输药件14的外侧固定套接有垫片,弹簧15的上、下端分别与支座11的内壁和输药件14的垫片固定连接。
[0029]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从而在解除对输药件14的上压后,可以利用弹簧15的弹性复原来对输药件14进行复位。
[0030]在图5中:导向块20的内部为空,且导向块20的外侧开设有一组螺旋凹槽。
[003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从而可以利用输水管9中的混合水流来带动导向块20进行转动,进而利用导向块20来对混合水流进行短暂分流,使得混合水流中的药剂和污水充分混合。
[003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混凝沉淀池的使用过程中,污水经输水管9输送至支座11的内部,以此来推动挡板17、转轴16和弧形块18整体进行逆时针转动,当挡板17转动至支座11的上端内壁时,弧形块18和挡板17依次对输药件14进行上压,在此过程中,输药件14的端部进一步伸入药剂罐13的内部,以此来将药剂罐13内部的药剂输送至支座11的内部,从而可以对污水进行药剂的定量添加,并且转动的挡板17可以对混合水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搅拌,以便药剂和污水进行混合,当混合水流输送至输水管9的内部后,设置的导向块20可以对混合水流进行短暂分流,使得混合水流中的药剂和污水充分混合,与此同时,混合水流来带动导向块20进行转动,从而提高了混合的效果,随后,混合水流经分流管8进入絮凝区2进行絮凝,产生的絮凝体沉淀落入沉淀区3内进行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混凝沉淀池,包括池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的上方设置有支座(11),所述支座(11)的两侧分别镶嵌有进水管(12)和输水管(9),且支座(11)的上端设置有药剂罐(13),所述支座(11)的内侧铰接有转轴(16),所述转轴(16)的外部固定连接有一组挡板(17),所述挡板(17)的端部设置有弧形块(18),所述支座(11)的上端内壁处设置有输药件(14),所述输药件(14)的外侧活动套接有弹簧(15),所述输水管(9)上固定安装有一组管套(10),所述管套(10)的内侧铰接有套筒(19),所述套筒(19)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导向块(20),所述池体(1)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絮凝区(2)和过滤区(4),且絮凝区(2)和过滤区(4)的下方设置有沉淀区(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混凝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区(2)处设置有一组竖板(5),且絮凝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祥霖戴晓晔肖明曾坤祥黄振鹏刘伯庆谢东方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雅之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