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8446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包括,左建筑结构、右建筑结构、左钢板、右钢板和上盖板;左钢板固定至左建筑结构的顶面;右钢板固定至右建筑结构的顶面;左钢板和右钢板的端部均形成有供上盖板嵌入的凹台结构;上盖板、左钢板和右钢板的上表面平齐;一种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还包括:下弹性块、上弹性块、支撑钢板和缓冲机构;下弹性块和上弹性块均设置于左建筑结构和右建筑结构之间;下弹性块的顶部形成有用于安装支撑钢板的安装槽;缓冲机构设置于支撑钢板的上方;上弹性块设置于缓冲机构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安装方便。安装方便。安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尤其是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地震灾害对建筑物的影响巨大,严重的会危害到人类的生命安全。因此建筑物在构建时会在建筑物内设防震缝。当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在地震的影响下会来回摆动,防震缝可以减轻或防止相邻建筑结构单元不同频率的振动产生的碰撞。在防震缝内设置缓冲机构可以进一步增强防碰撞的效果。例如专利号CN210194918U揭示了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通过弹簧、挡板和第一直杆构成缓冲机构进行缓冲。但防碰撞装置通常在两侧的建筑结构构造完成后即防震缝成型后进行安装,由于弹簧力较大,难以将该防碰撞装置的缓冲机构安装至防震缝内。且由于弹簧缺乏定位,容易弯斜造成安装困难;在安装完成使用的过程中也可能随时间推移发生弹簧弯斜的问题,影响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安装方便。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建筑结构的防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包括,左建筑结构、右建筑结构、左钢板、右钢板和上盖板;所述左钢板固定至所述左建筑结构的顶面;所述右钢板固定至所述右建筑结构的顶面;所述左钢板和所述右钢板的端部均形成有供所述上盖板嵌入的凹台结构;所述上盖板、所述左钢板和所述右钢板的上表面平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还包括:下弹性块、上弹性块、支撑钢板和缓冲机构;所述下弹性块和所述上弹性块均设置于所述左建筑结构和所述右建筑结构之间;所述下弹性块的顶部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支撑钢板的安装槽;所述缓冲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钢板的上方;所述上弹性块设置于所述缓冲机构的上方;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左弹簧座、左弹簧导柱、左挡板、左弹簧、右弹簧座、右弹簧导柱、右挡板、右弹簧、和用于插入至所述左弹簧座和所述右弹簧座之间以使所述左弹簧座和所述右弹簧座相互远离的预紧插板;所述左弹簧导柱固定至所述左弹簧座;所述左弹簧套设在所述左弹簧导柱的外周;所述左挡板形成有供所述左弹簧导柱穿过的左导柱孔;所述左弹簧的两端分别于所述左弹簧座和所述左挡板抵接;所述左挡板与所述左建筑结构贴合;所述右弹簧导柱固定至所述右弹簧座;所述右弹簧套设在所述右弹簧导柱的外周;所述右挡板形成有供所述右弹簧导柱穿过的右导柱孔;所述右弹簧的两端分别于所述右弹簧座和所述右挡板抵接;所述右挡板与所述右建筑结构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的防碰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春王葵周琳钱杰
申请(专利权)人:蓝城乐居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