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面料印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8260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印染设备技术领域的一种纺织面料印染装置,包括底座,支架杆上部右侧对称转动连接有牵引滚轮,牵引滚轮通过滚轴同轴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牵引滚轮前端通过滚轴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三驱动电机,支架杆上部左侧通过滚动轴对称转动连接有印染辊,印染辊通过滚动轴同轴固定连接有阻尼齿轮,支架杆上部左端面固定连接有凸块,凸块左端面通过伸缩杆固定连接有齿轮架,齿轮架内部啮合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之间固定连接有转杆,转杆同轴固定连接有第四驱动电机,齿轮架左部转动连接有滚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不同厚度的面料进行印染,使用范围广,且能够防止面料褶皱,上色均匀,印染效果好,烘干速度快,减少晾晒时间,提高印染效率。高印染效率。高印染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纺织面料印染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印染设备
,具体为一种纺织面料印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纺织是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中国古代的纺织与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以及制造简单的纺织工具,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面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纺织面料加工需要经过很多道工序,其中印染是纺织面料加工极为关键的一步,印染的好坏直接关乎面料的质量。
[0003]但是目前由于纺织面料自身柔软,在印染过程中纺织面料容易折皱,导致印染时折皱的地方没有充分的印染,影响印染质量,而且现有的只能对单一厚度尺寸的面料进行印染,局限性较大;并且由于印染池中染料长时间的放置,容易导致其染料沉淀,影响印染效果,容易导致纺织面料上色不均匀,使得印染的面料色差较大,需要工作人员多次对面料进行上料,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传统的印染装置在进行印染完成后还需要对面料进行长时间的晾晒,使得生产效率低下。
[0004]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纺织面料印染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织面料印染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的目前由于纺织面料自身柔软,在印染过程中纺织面料容易折皱,导致印染时折皱的地方没有充分的印染,影响印染质量,而且现有的只能对单一厚度尺寸的面料进行印染,局限性较大;并且由于印染池中染料长时间的放置,容易导致其染料沉淀,影响印染效果,容易导致纺织面料上色不均匀,使得印染的面料色差较大,需要工作人员多次对面料进行上料,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传统的印染装置在进行印染完成后还需要对面料进行长时间的晾晒,使得生产效率低下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纺织面料印染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面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架杆,所述支架杆之间下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通过转轴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滚轮外部套合有第一传送带,所述底座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架体,所述架体上方设置有第一加热板,所述第一加热板内部等距设置有第一加热棒,所述第一加热板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内部,所述支架杆之间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上方通过固定支杆等距固定连接有第一吹气喷头,所述支架杆中部右端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凸耳,所述凸耳通过转动轴对称转动连接有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通过转动轴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滚轮外部套合有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二传送带内部设置有第二加热板,所述第二加热板内部等距设置有第二加热棒,所述第二加热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杆中部,所述支架杆位于所述第二传送带上方通过固定杆等距固定连接有第二吹气喷头,所述第二吹气喷头与所述第一吹气喷头均通过输气管连通有气泵,所述支架杆上部右侧对称转动连接有牵
引滚轮,所述牵引滚轮通过滚轴同轴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牵引滚轮前端通过滚轴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三驱动电机,所述支架杆上部左侧通过滚动轴对称转动连接有印染辊,所述印染辊通过滚动轴同轴固定连接有阻尼齿轮,所述支架杆上部左端面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左端面通过伸缩杆固定连接有齿轮架,所述齿轮架内部啮合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之间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同轴固定连接有第四驱动电机,所述齿轮架左部转动连接有滚筒。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驱动齿轮为不完全齿轮,能够使得齿轮架左右往复运动。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表面均等距设置有孔洞,使得热气能够穿过孔洞对面料进行烘干。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两侧壁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圆块,防止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脱落。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运转时为顺时针方向转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运转时为逆时针方向转动。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牵引滚轮与滚轴之间圆周等距固定连接有弹簧,能够对不同厚度的面料进行固定,所述印染辊与滚动轴之间圆周等距固定连接有压簧,增大压力便于对面料进行印染。
[0013]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通过印染辊与滚动轴之间圆周等距连接的压簧,当对不同厚度尺寸的面料进行印染时,印染辊向上下两个方向移动使得面料能够放入印染辊之间,能够对不同厚度尺寸的面料进行印染,然后将面料卡进牵引滚轮之间,然后启动第三电机带动牵引滚轮转动,进而带动面料进行移动,面料的另一部分在印染辊之间,通过印染辊一端连接的阻尼齿轮,使得印染辊的转动速度小于牵引滚轮的转动速度,进而使得面料处于绷紧的状态,能够防止面料产生褶皱,提高印染效果。
[0016]2.通过启动第四驱动电机带动驱动齿轮顺时针转动,由于驱动齿轮为不完全齿轮,当驱动齿轮转动时,当轮齿在上方时带动齿轮架向右移动,当轮齿转动带下方时带动齿轮架向左侧移动,进而使得齿轮架循环往复运动,使得面料左右方向循环往复摆动,使得面料在染缸内能够左右抖动,将染料进行搅拌,防止染料沉淀同时还能够增大染料与面料的接触面积,使得上色均匀,减小色差,不需要人工进行后续上色,减少工作量,省时省力,提高印染效率。
[0017]3.通过第一加热棒与第二加热棒,当面料移动至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上方时,启动第一加热棒与第二加热棒对面料进行加热,然后再启动气泵使得第一吹气喷头与第二吹气喷头对面料的表壁进行吹干,加快染料的凝固,减少晾晒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
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后视视角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牵引滚轮剖视放大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齿轮架剖视放大示意图。
[002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4]1-底座,2-支架杆,3-第一滚轮,4-第一驱动电机,5-第一传送带,6-架体,7-第一加热板,8-第一加热棒,9-第一吹气喷头,10-第二滚轮,11-第二驱动电机,12-第二传送带,13-第二加热板,14-第二加热棒,15-第二吹气喷头,16-输气管,17-气泵,18-牵引滚轮,19-传动齿轮,20-第三驱动电机,21-印染辊,22-阻尼齿轮,23-凸块,24-伸缩杆,25-齿轮架,26-驱动齿轮,27-第四驱动电机,28-滚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织面料印染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端面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架杆(2),所述支架杆(2)之间下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滚轮(3),所述第一滚轮(3)通过转轴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4),所述第一滚轮(3)外部套合有第一传送带(5),所述底座(1)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架体(6),所述架体(6)上方设置有第一加热板(7),所述第一加热板(7)内部等距设置有第一加热棒(8),所述第一加热板(7)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5)内部,所述支架杆(2)之间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5)上方通过固定支杆等距固定连接有第一吹气喷头(9),所述支架杆(2)中部右端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凸耳,所述凸耳通过转动轴对称转动连接有第二滚轮(10),所述第二滚轮(10)通过转动轴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11),所述第二滚轮(10)外部套合有第二传送带(12),所述第二传送带(12)内部设置有第二加热板(13),所述第二加热板(13)内部等距设置有第二加热棒(14),所述第二加热板(13)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杆(2)中部,所述支架杆(2)位于所述第二传送带(12)上方通过固定杆等距固定连接有第二吹气喷头(15),所述第二吹气喷头(15)与所述第一吹气喷头(9)均通过输气管(16)连通有气泵(17),所述支架杆(2)上部右侧对称转动连接有牵引滚轮(18),所述牵引滚轮(18)通过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D零六B一一四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源圣服饰针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