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赟专利>正文

新型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75529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引流装置,该引流装置采用中心静脉导管作为引流管,设置连接引流管与引流袋的转接接头,转接接头一端与中心静脉导管的螺纹接头螺纹连接,另一端与引流袋的锥形接头插装连接,同时设置固定贴,将中心静脉导管或转接接头粘贴固定在患者皮肤上,转接接头的设置实现作为胸腔引流管的中心静脉导管与引流袋的连接,连接牢固紧密,不易出现渗漏及脱离等现象,固定贴的设置实现了引流管的二次固定,能够有效的避免引流管脱出,保证引流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减轻患者痛苦。减轻患者痛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引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辅助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引流管供临床引流使用,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引流至体外,以治疗疾病,减轻患者痛苦。使用时引流管的一端插入到患者体内或创面的引流部位,另一端在患者体外可与引流袋连接,通过体内压力、重力等的作用向体外引流。临床上应用的引流管种类很多,其中用于腹腔、胸腔的引流管较为常见。如:胸部手术后会出现创面渗出、肺泡漏气等问题,有胸腔出血及气胸可能。因此需要用引流管进行胸腔引流,胸腔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引流袋,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胸腔引流可以促使胸腔内血液、气体以及渗出液排出,促进肺最大限度复张,保持胸腔密闭性及负压,加快促进患者的康复。通过引流情况的监测,可早期发现患者术后的并发症,使之得到快速而有效的处理。
[0003]中心静脉导管因管径细、患者创伤小、引流效果佳而被临床广泛作为引流管使用;由于中心静脉导管远离胸腔的一端是螺纹接头,而引流袋具有的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1)、引流袋(2)及转接接头(3),所述的引流管(1)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所述的中心静脉导管的螺纹接头(11)通过转接接头(3)与引流袋(2)的锥形接头(21)连接,所述的转接接头(3)包括转接管(31)及转接螺母(32),所述的转接管(31)包括一体结构的直管段(33)及锥管段(34),所述的直管段(33)外套装有能够沿直管段(33)移动的转接螺母(32),所述的直管段(33)的一端插装在中心静脉导管的螺纹接头(11)内,并通过转接螺母(32)与中心静脉导管的螺纹接头(11)螺纹连接,所述的转接管(31)的直管段(33)的外壁上设置有防止转接螺母(32)脱出的挡环,所述的直管段(33)的另一端与锥管段(34)的小端连通,所述的锥管段(34)的大端用于插装引流袋(2)的锥形接头(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静脉导管的靠近螺纹接头(11)的一端通过固定贴(4)与患者皮肤粘结固定,或/和转接接头(3)通过固定贴(4)与患者皮肤粘结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贴(4)包括下衬布层(41)、下粘胶层(42)、下贴膜(43)、大衬布层(44)、大粘胶层(45)、大贴膜(46)、小衬布层(47)、小粘胶层(48)及小贴膜(49),所述的下衬布层(41)的底面设置有下粘胶层(42),所述的下粘胶层(42)的表面贴敷有下贴膜(4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赟陈欣怡
申请(专利权)人:吴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