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流发生器的散热结构及清洁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7471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47
本申请涉及机电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气流发生器的散热结构及清洁设备,其中,所述散热结构电机支架、电机本体、电机驱动板和电机外罩,所述电机本体包括电机轴承与电机绕组,所述电机支架的轴心位置设有电机轴承腔,所述电机轴承设置于所述电机轴承腔中,所述电机驱动板设置于电机绕组的第二侧,所述电机外罩套设在所述电机绕组的外侧,所述电机外罩与所述电机绕组之间形成流体通道,且所述电机外罩的第二端沿电机绕组的第二侧延伸至不超过所述电机驱动板。本申请通过对气流发生器内部结构的改良提高了散热效果。改良提高了散热效果。改良提高了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流发生器的散热结构及清洁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机电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气流发生器的散热结构及清洁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一些需要提供吸力以进行工作的电器中,气流发生器属于核心部件。例如吸尘器、扫地机器人等产品中就需要气流发生器。
[0003]具体的,由于吸尘器、扫地机器人等产品追求便携性,因此在产品设计时要求气流发生器能够做到小型化,且留给气流发生器的安装空间也非常有限。因此,为了满足前述产品设计的要求,同时还要使气流发生器具有较好的散热性,在现有的气流发生器中,电机外罩的底端部只是围绕在电机绕组上端的一部分,这种裸露绝大部分电机主体的散热结构已经成为了本
的一种惯用的散热方案。
[0004]然而,申请人经过研究发现上述现有技术方案的散热性还不是最理想的,为此如何进一步提高现有气流发生器的散热性能就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气流发生器的散热结构,通过内部结构的改良提高了散热效果。
[0006]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气流发生器的散热结构,其包括:电机支架、电机本体、电机驱动板和电机外罩,所述电机本体包括电机轴承与电机绕组,所述电机支架的轴心位置设有电机轴承腔,所述电机轴承设置于所述电机轴承腔中,所述电机驱动板设置于电机绕组的第二侧,所述电机外罩套设在所述电机绕组的外侧,所述电机外罩与所述电机绕组之间形成流体通道,且所述电机外罩的第二端沿电机绕组的第二侧延伸至不超过所述电机驱动板。r/>[0007]优选地,所述电机支架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电机外罩的第一端的内壁上设有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三安装孔,所述电机外罩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三安装孔及紧固件来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机支架上。
[0008]优选地,所述电机支架还包括支架本体和第一连接柱,所述电机本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柱固定在所述支架本体上。
[0009]优选地,所述电机驱动板设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电机驱动板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柱固定在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二侧。
[0010]优选地,所述电机轴承腔的外侧设有搭接部,所述搭接部的第一侧设有用于形成第三流体通道的第二导风孔。
[0011]优选地,在所述搭接部的第二侧设有导风槽,所述导风槽至少与所述第二导风孔连通。
[0012]优选地,所述导风槽的具体结构为:在所述搭接部的第二侧上设有多个相互间隔的导风槽,所述导风槽的槽壁与所述电机轴承腔的外壁连通,且每个所述导风槽与所述搭接部第一侧上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导风孔连通。
[0013]本技术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其包括气流发生器,所述气流发生器包括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
[0014]优选地,所述清洁设备为扫地机器人。
[0015]优选地,所述清洁设备为吸尘器。
[0016]本申请的技术效果在于:在突破现有固定设计思维的基础上,本申请将电机外罩套设在电机绕组的外侧并使电机外罩的第二端向电机绕组的第二端延伸至电机驱动板附近,从而在电机绕组与电机外罩之间形成的流体通道,使得流体能够将电机绕组外侧的热量从电机外罩的第二端快速排出,提高了气流发生器的散热效率。
[0017]上述的非惯用的优选方式所具有的进一步效果将在下文中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现有技术中气流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涉及的气流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结构中电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结构中电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流发生器中流体流动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流发生器中流体流动的示意图。
[0026]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7][0028]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在现有技术中,气流发生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流体在吸力的作用下,从进风口进入气流发生器内部。图1所示的气流发生器中,仅有唯一流体通道,即沿图1中箭头方向流动。也就是说,流体将经过导风轮与电机外罩之间的缝隙,并经过电机绕组的外侧,再由电机驱动板处排出。在此过程中,流体流经电机绕组外侧,能够帮助电机绕组进行散热。
[0031]但是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由于流体的流动线路,导致只有电机绕组外侧能够充分散热。电机绕组内侧,以及电机的其他组件均无法得到有效的散热。可见上述结构的散热效率相对较低,容易导致气流发生器内部温度过高。
[0032]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气流发生器的散热结构,通过内部结构的改良提高了散热效果。
[0033]参见图2-5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气流发生器的散热结构的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所述气流发生器的散热结构包括:电机支架21、电机本体22、电机驱动板24和电机外罩23,如图2所示。另外,所述散热结构所在的气流发生器的整体结构如图3所示,还包括气流导入部01,所述气流导入部01可以包括涡壳11、叶轮12、导风轮13。
[0034]电机支架21、电机本体22、电机驱动板24和电机外罩23的具体构造和位置关系为:所述电机本体22包括电机轴承221与电机绕组222,所述电机支架 21的轴心位置设有电机轴承腔211,如图3所示。所述电机轴承221设置于所述电机轴承腔211中,所述电机驱动板24
设置于电机绕组222的第二侧,结合图2所示,电机绕组222的第二侧即电机绕组222的下方。所述电机外罩23 套设在所述电机绕组222的外侧,所述电机外罩23与所述电机绕组222之间形成流体通道,且所述电机外罩23的第二端沿电机绕组222的第二侧延伸至不超过所述电机驱动板24,结合图2所示,电机外罩23的第二端即电机外罩23的底部。
[0035]如图4所示,所述电机轴承腔211的外侧设有搭接部212。所述电机支架 21还包括支架本体213和第一连接柱214。所述电机本体22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柱214固定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流发生器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支架、电机本体、电机驱动板和电机外罩,所述电机本体包括电机轴承与电机绕组,所述电机支架的轴心位置设有电机轴承腔,所述电机轴承设置于所述电机轴承腔中,所述电机驱动板设置于电机绕组的第二侧,所述电机外罩套设在所述电机绕组的外侧,所述电机外罩与所述电机绕组之间形成流体通道,且所述电机外罩的第二端沿电机绕组的第二侧延伸至不超过所述电机驱动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发生器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支架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电机外罩的第一端的内壁上设有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三安装孔,所述电机外罩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三安装孔及紧固件来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机支架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发生器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支架还包括支架本体和第一连接柱,所述电机本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柱固定在所述支架本体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流发生器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檀冲赵海洋李剑华魏秋红郭保东张书新李贝
申请(专利权)人:小狗电器互联网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