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交变载荷下风电齿轮箱润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7363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交变载荷下风电齿轮箱润滑装置,属于风电齿轮箱技术领域,包括齿轮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机械齿轮泵更换为电动润滑泵,并对电气和控制系统进行改造,使电动润滑泵能够接受冷却器主控系统发出的控制指令,根据冷却器待机或运行的不同状态,执行相应的运行工作流程,提高了齿轮箱的智能化程度,同时提高了润滑系统在出现故障时自动停机的保护能力,能即时反馈到冷却器主控的SCADA系统并显示报警信息,此项技术改造的成功实施和应用有效解决了齿轮箱润滑系统入口油压过低的问题,进而大大降低了双馈机组因齿轮箱润滑系统故障而引起的停机频率,从而减少了发电量损失,社会经济效益良好,推广应用前景广泛。推广应用前景广泛。推广应用前景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交变载荷下风电齿轮箱润滑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风电齿轮箱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交变载荷下风电齿轮箱润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2018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2114万千瓦,累计装机量达2.1亿千瓦,全国逾12万台风电,总装机量位居全球第一;双馈机组大约10万台左右,风电齿轮箱是双馈机组传动链的核心部件,可靠稳定的润滑系统是确保齿轮箱及整台风电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因此有效保证润滑系统的正常工作,是风电运维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一旦润滑系统出现故障,不仅影响齿轮箱使用寿命,而且可能造成轴承烧毁、齿轮损伤,甚至齿轮箱严重损坏、风机倒塔等灾难性的后果。
[000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风电齿轮箱润滑装置经常出现油压偏低甚至无压力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交变载荷下风电齿轮箱润滑装置,具有有效解决风电齿轮箱润滑系统入口油压偏低的问题,最终实现润滑系统稳定供油和可靠运行的特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交变载荷下风电齿轮箱润滑装置,包括齿轮箱,所述齿轮箱的一侧安装有电动润滑泵,且齿轮箱的另一侧安装有冷却器,所述齿轮箱与电动润滑泵之间通过端盖支架进行连接,所述齿轮箱上且对应端盖支架的位置开设有原机械泵安装孔位,所述端盖支架的下方安装有支腿,所述齿轮箱与支腿、齿轮箱与端盖支架以及支腿与电动润滑泵之间均通过螺栓进行固定,所述电动润滑泵的靠下方安装有出油口,所述电动润滑泵远离齿轮箱的一侧连接有电动主泵,所述冷却器靠近电动润滑泵的一侧安装有过滤器。
[0006]优选的,所述电动润滑泵包括电动机、齿轮和外啮合齿轮油泵,其中,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安装有齿轮,所述齿轮的一端啮合有外啮合齿轮油泵,所述外啮合齿轮油泵与电动机之间为内置连接结构。
[0007]优选的,电动润滑泵的所述电动机选型为REP

MDK25

D15,电动润滑泵的所述电动机功率为1.5kW6极,电动润滑泵的所述电动机采用400V
△‑
690VY接法,电动润滑泵的所述电动机额定电流为3.2A。
[0008]优选的,电动润滑泵的所述外啮合齿轮油泵额定转速为1500r/min,电动润滑泵的所述外啮合齿轮油泵排量为25升/分,电动润滑泵的所述外啮合齿轮油泵容积效率在90%以上。
[0009]优选的,所述电动主泵与电动润滑泵采用并联的方式共同为润滑系统供油。
[0010]优选的,所述支腿的一端连接到齿轮箱的端盖上,且支腿的另一端固定到电动润
滑泵的支架上。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技术将机械齿轮泵更换为电动润滑泵,并对电气和控制系统进行改造,使电动润滑泵能够接受冷却器主控系统发出的控制指令,根据冷却器待机或运行的不同状态,执行相应的运行工作流程,提高了齿轮箱的智能化程度,同时提高了润滑系统在出现故障时自动停机的保护能力,能即时反馈到冷却器主控的SCADA系统并显示报警信息,此项技术改造的成功实施和应用有效解决了齿轮箱润滑系统入口油压过低的问题,进而大大降低了双馈机组因齿轮箱润滑系统故障而引起的停机频率,从而减少了发电量损失,社会经济效益良好,推广应用前景广泛。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齿轮箱油路改造原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电动泵固定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端盖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冷却器;2、过滤器;3、电动主泵;4、电动润滑泵;5、齿轮箱;6、支腿;7、原机械泵安装孔位;8、端盖支架;9、出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交变载荷下风电齿轮箱润滑装置,包括齿轮箱5,齿轮箱5的一侧安装有电动润滑泵4,为了电动润滑泵4能够更好的工作以及满足安装空间尺寸,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电动润滑泵4包括电动机、齿轮和外啮合齿轮油泵,其中,电动机的输出轴安装有齿轮,齿轮的一端啮合有外啮合齿轮油泵,外啮合齿轮油泵与电动机之间为内置连接结构,为了电动机不长期在满功率状态下工作,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电动润滑泵4的电动机选型为REP

MDK25

D15,电动润滑泵4的电动机功率为1.5kW6极,电动润滑泵4的电动机采用400V
△‑
690VY接法,电动润滑泵4的电动机额定电流为3.2A,为了达到油量要求,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电动润滑泵4的外啮合齿轮油泵额定转速为1500r/min,电动润滑泵4的外啮合齿轮油泵排量为25升/分,电动润滑泵4的外啮合齿轮油泵容积效率在90%以上,且齿轮箱5的另一侧安装有冷却器1,齿轮箱5与电动润滑泵4之间通过端盖支架8进行连接,齿轮箱5上且对应端盖支架8的位置开设有原机械泵安装孔位7,端盖支架8的下方安装有支腿6,为了具有更好的支撑效果,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支腿6的一端连接到齿轮箱5的端盖上,且支腿6的另一端固定到电动润滑泵4的支架上,齿轮箱5与支腿6、齿轮箱5与端盖支架8以及支腿6与电动润滑泵4之间均通过螺栓进行固定,电动润滑泵4的靠下方安装有出油口9,电动润滑泵4远离齿轮箱5的一侧连接有电动主泵3,为了解决启动时油路入口油压低的问题,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电动主泵3与电动润滑泵4采用并联的方式共同为润滑系统供油,冷却器1靠近电动润滑泵4的一侧安装有过滤器2。
[001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改造时,准备好接油盘放置在机械齿轮泵下方,拆下机械齿轮泵所连接的油管(根据情况确定是否还需电动泵排油),拆下机械齿轮泵联轴器法兰盘上的四根M8螺栓,机械齿轮泵及胶管口用清洁抹布包好,螺栓妥善放置,使用新的端盖支架8,上好密封圈,用原四根M8联轴器法兰螺栓固定,支腿6一端连接到原有齿轮箱5的端盖上,支腿6另一端固定到电动润滑泵4的支架上,电动润滑泵4固定完成,固定完成后开始电动润滑泵4的现场配线,将4x1.5mm2规格的导线从电动润滑泵4接入冷却器1的主控柜,接线端子X1,要求做好防护,并在通电前测量接地电阻和绝缘电阻,油泵电机接地连接,断开原冗余控制电路继电保护器到主控模块DO509的连接,将继电保护器控制线圈接入主控模块DO513,更换原电动机断路器,替换为GV2

ME08C(原有辅助触点继续使用),更换原有指示标签为“齿轮箱油泵2”,替换相关电路图,通电试运行,检查相序和电流、电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交变载荷下风电齿轮箱润滑装置,包括齿轮箱(5),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箱(5)的一侧安装有电动润滑泵(4),且齿轮箱(5)的另一侧安装有冷却器(1),所述齿轮箱(5)与电动润滑泵(4)之间通过端盖支架(8)进行连接,所述齿轮箱(5)上且对应端盖支架(8)的位置开设有原机械泵安装孔位(7),所述端盖支架(8)的下方安装有支腿(6),所述齿轮箱(5)与支腿(6)、齿轮箱(5)与端盖支架(8)以及支腿(6)与电动润滑泵(4)之间均通过螺栓进行固定,所述电动润滑泵(4)的靠下方安装有出油口(9),所述电动润滑泵(4)远离齿轮箱(5)的一侧连接有电动主泵(3),所述冷却器(1)靠近电动润滑泵(4)的一侧安装有过滤器(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交变载荷下风电齿轮箱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润滑泵(4)包括电动机、齿轮和外啮合齿轮油泵,其中,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安装有齿轮,所述齿轮的一端啮合有外啮合齿轮油泵,所述外啮合齿轮油泵与电动机之间为内置连接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交变载荷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建军马世明王志强郭刚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