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玻管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7108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管线接头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涉及一种适用于柔性复合管线连接的塑玻管连接结构。其主要技术方案:由所连接的左、右管线以及熔融固定于两者间的连接管段构成;其中,构成上述左、右管线的对接端处的加强层间形成凹槽,并充有所述内管层熔融形成的塑料填充物,其长度长于上述凹槽宽度的连接管段的内塑料管层套接在左、右管线对接端处的加强层上,并形成一体结构;或者连接管段的内塑料管层套接在构成左、右管线对接端处的外管层上,并形成一体结构。该塑玻管连接结构具有连接牢固、连线强度高以及密封效果好特点。连线强度高以及密封效果好特点。连线强度高以及密封效果好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玻管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管线连接
,具体的讲涉一种适用于柔性复合管线连接的塑玻管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管件,即管连接件就是在两个管线间通过该管件连接,形成管线通道。目前多采用钢结构管件实现管线连接,而钢结构的管件不仅由于其材质在使用过程中易腐蚀,且连接管线时操作复杂,同时由于管件和所连接的管线的管材材料不同,其管件连接到密封性能难于满足要求;而对于内层为塑料管层、加强层为玻璃纤维缠绕层以及由橡胶塑料形成的外保护层构成的口径在200毫米以上的塑玻管,其连接管件所存在的诸如使用寿命、密封性能等性能难于满足要求。
[0003]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710776717.9的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相当于连接管件的管材,该管材的外表面依次固定连接有聚乙烯层、聚异丁烯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聚乙烯醇层、丙烯酸酯层、石绵层、氯化聚氯乙烯层、聚四氟乙烯层和芳纶纤维层构成。但所设置的石绵层以及芳纶纤维层配合使用,仅仅解决了了该管件的防火、耐磨和防水的性能。
[0004]中国专利为201920456194.4授权公告号CN 209943700 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塑玻管连接电熔管件,以及通过该电熔管件连接构成的管线结构,构成其电容管件的结构依次包括内塑料管层、加强层和外保护层的管段,构成该管段的内径与所连接管线的外径相匹配;在所述的内塑料管层中埋设有电加热组件。该结构的塑玻管连接电熔管件尽管能够与所连接的两根管线的内管层熔融为一体结构,达到有效的连接和密封。但由于将所要连接的左右两段管线对应的端部剥离出由塑料管层构成的内管层,然后通过加热熔化其端部,将管线的内管层挤压熔化对接在一起,将上述管件移至到所对接的两个管线间,将埋设在内塑料管层中的电加热组件通电加热,使得其塑料管层熔融,与上述对接的两管线的内层管(塑料管内层)形成一体结构。即完成左、右管线的连接。显然构成上述的管线连接结构中,所连接的左、右管线的加强层被剥离,电熔管件套于两管线的内层管上熔融形成连接结构,其连接强度和密封性能大打折扣,难于满足液体高压安全输送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够具有结构合理、耐压密封性能好的塑玻管连接结构。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塑玻管连接结构,由所连接的左、右管线以及熔融固定两者的连接管段构成;其中,所述连接管段的结构包括内塑料管层、加强层和外保护层,在所述的内塑料管层中埋设有电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0008]构成所述左、右管线的对接端处的加强层(22、32)间形成凹槽,并充有所述内管层
(21、31)熔融形成的塑料填充物(50),所述连接管段的内塑料管层套接在构成所述左、右管线的对接端处的加强层(22、32)上,并形成一体结构,所述连接管段的长度大于所述凹槽的宽度;或者
[0009]构成所述左管线对接端处的加强层(22)和外管层(23)与构成所述右管线对接端处的加强层(32)和外管层(33)间形成凹槽,并充有所述内管层(21、31)熔融形成的塑料填充物(50),所述连接管段的内塑料管层套接在构成所述左、右管线的对接端处的外管层(23、33)上,并形成一体结构,所述连接管段的长度大于所述凹槽的宽度。
[0010]构成上述一种塑玻管连接结构的附加技术特征还包括:
[0011]——所述的加强层为编织的玻璃纤维层、缠绕的钢带层或编织的化学纤维层;
[0012]——在所述管段的一端或两端设置台型卡环,即构成该台型卡环的外段内径与所连接的管线外径相匹配,其内段的内径与所述管段的外径相匹配。
[0013]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塑玻管连接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其一,在所连接的左、右管线以及固定两者的连接管段构成的塑玻管连接结构中,由于左、右管线的对接端处的内管层分别露出对应的外管层和加强层并形成凹槽,并由内管层熔融形成的热熔物充满,其长度长于上述凹槽宽度的连接管段套在并熔融在对接端处的外管层或加强层上,再由构成管段的内塑料管层中埋设有电加热组件,因此所形成的连接管件能够与所连接的两根管线的内管层和加强层以及外管层熔融为一体结构,达到有效的连接和密封,同时构成该管段由玻璃纤维层、缠绕的钢带层或编织的化学纤维层形成的加强层具有足够的抗内压功能,使得管线的连接处的抗压强度能够与管线的抗压强度一致;其二,由于在管段的一端或两端设置台型卡环,该卡环能够卡在管件与管线的接茬上,因此可以大大提高其连接强度和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塑玻管连接结构的装配轴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 所示的塑玻管连接结构轴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第二种塑玻管连接结构的装配轴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图3 所示的塑玻管连接结构的轴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所提供的塑玻管连接结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9]如图1、2所示,为本技术所提供的第一种塑玻管连接结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其结构由所连接的左管线2、右管线3以及固定于两者间的连接管段1构成。其中,连接管段1依次包括内塑料管层11,编织的玻璃纤维层、缠绕的钢带层或编织的化学纤维层构成的加强层12和外保护层13,在内塑料管层中埋设有电加热组件14;构成上述左管线和右管线的对接端处的热熔连接的内管层21、31分别露出对应的外管层23、33和加强层22、32并形成凹槽5;且构成上述连接管段1的长度长于凹槽5的宽度;构成管段1的内径与形成左、右管线对接端处的外管层23、33的外径相匹配,套在并熔融在对接端处的外管层上,而上述凹槽中充有左、右管线对接端处内管层21、31熔融形成的塑料填充物50。
[0020]由所连接的左管线、右管线以及固定于两者间的连接管段构成该电熔管件的制备工艺步骤为:
[0021]首先剥离所连接管线2、3的外管层23、33和加强层22、32,即使得所连接管线2、3的内管层21、31分别露出5—20毫米的长度;将上述结构的管件1套在所连接的管线2的外管层23上;将上述左、右管线2和3对应的塑料管层构成的内管层21、31对齐,通过加热熔化其端部,将管线2和3的内管层挤压熔化对接在一起,使得熔融的塑料基本填满因剥离管线2、3的外管层23、33和加强层22、32形成的长度应当小于2X(5—20毫米)的凹槽5中;将上述管件1移至到所对接的两个管线2、3上覆盖住上述凹槽,将埋设在内塑料管层中的电加热组件通电加热,使得其塑料管层熔融,与上述对接的两管线的外管层23、33以及形成于凹槽中的熔融的塑料形成一体结构。
[0022]在构成上述塑玻管连接结构的结构中,
[0023]——为了进一步提高连接管段的连接强度及其密封性能,在上述管段1的两端(也可以是一端,但最好是两端)设置台型卡环4,即构成该台型卡环的外段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玻管连接结构,由所连接的左、右管线以及熔融固定两者的连接管段构成;其中,所述连接管段的结构包括内塑料管层、加强层和外保护层,在所述的内塑料管层中埋设有电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左、右管线的对接端处的加强层(22、32)间形成凹槽,并充有所述内管层(21、31)熔融形成的塑料填充物(50),所述连接管段的内塑料管层套接在构成所述左、右管线的对接端处的加强层(22、32)上,并形成一体结构,所述连接管段的长度大于所述凹槽的宽度;或者构成所述左管线对接端处的加强层(22)和外管层(23)与构成所述右管线对接端处的加强层(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赵聪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宇通特种胶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