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口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6866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口总成,其装设于形成在侧围外板与后轮罩外板之间的安装腔中,并于安装腔的两相对侧分别构造有充电口和充电插头安装孔,该充电口总成包括充电口盒、盖体和驱动配合部,其中充电口盒固连于侧围外板或后轮罩外板上,于充电口盒上形成有与充电口连通的敞口端及与充电插头安装孔连通的通孔,盖体包括导向滑动于敞口端处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驱动配合部设于充电口盒或盖体上,并与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传动连接,因外力作用于驱动配合部,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可同步反向滑动,以封挡或开启充电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充电口总成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不占用外部空间,且可避免因盖体外伸而造成盖体的磕碰划伤,从而能够减小盖体的变形。能够减小盖体的变形。能够减小盖体的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口总成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充电口总成。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及科技持续发展,年轻用户已成为主销客户群体,这就要求我们在控制整车开发成本的同时,需不断注入新元素、新科技,以提升产品竞争力。
[0003]由于续航里程的限制,充电口使用频率较燃油车大为升高,目前充电口总成一般需要按动钥匙,完成充电口总成的电子解锁,然后在解锁后需手动按压充电盖板一端,充电口盖板在内部机械结构作用下弹起,与外板钣金间有一定缝隙,从而通过手指掀起打开充电口盖板,完成充电口总成的开启。
[0004]现有车型充电口盖开启,操作复杂,充电口盖板打开后占用外部空间大,不利于充电枪操作及存在磕碰划伤盖板风险,另外,由于悬臂长,很容易导致充电口盖板变形严重,影响关闭后的间隙面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充电口总成,以不占用外部空间,并可减小盖体磕碰划伤的风险。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充电口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口总成,装设于形成在侧围外板(10)与后轮罩外板(20)之间的安装腔中,并于所述安装腔的两相对侧分别构造有充电口(100)和充电插头安装孔(502),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口总成包括:充电口盒(1),固连于所述侧围外板(10)或所述后轮罩外板(20)上,且于所述充电口盒(1)上形成有与所述充电口(100)连通的敞口端(101),及与所述充电插头安装孔(502)连通的通孔(102);盖体,所述盖体包括导向滑动于所述敞口端(101)处的第一盖体(5)和第二盖体(6);驱动配合部,设于所述充电口盒(1)或所述盖体上,并与所述第一盖体(5)和所述第二盖体(6)传动连接,且因外力作用于所述驱动配合部,所述第一盖体(5)和所述第二盖体(6)可同步地反向滑动,以封挡或开启所述充电口(1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口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配合部包括转动设于所述充电口盒(1)上的驱动齿轮(301),以及设于所述盖体上的与所述驱动齿轮(301)啮合传动的齿条组件(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口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组件(4)包括对应连接于所述第一盖体(5)和所述第二盖体(6)上的第一齿条(41)和第二齿条(42),所述第一齿条(41)和所述第二齿条(42)相对设置并均沿所述盖体的滑动方向布置,且所述第一齿条(41)和所述第二齿条(42)分设于所述驱动齿轮(301)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口总成,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充电口盒(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秀全张涛宋贺武文凯苑雪雷张阳纪毓刘雪松杨金强时磊袁王锋白雪松王圣陶刘相彬冯世强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