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布式电源系统多支路快速组合电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16767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布式电源系统多支路快速组合电路,属于机房分布式电源系统领域;一种分布式电源系统多支路快速组合电路,包括:功率因数校正模块和光电隔离模块;其中所述光电隔离模块包括:发送隔离模块和接收隔离模块;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分布式电源系统进行多支路快速组合时,对工作电压功率因数进行校正工作,通过对输入电压进行分压,且建立一个反馈补偿网络,从而可以抑制任何高频噪声,从而稳定工作电压的功率因数;同时在系统进行发送和接收信号时,进行对工作指令信号的光电隔离,从而可以有效的保证工作指令信号的稳定,减小干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布式电源系统多支路快速组合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分布式电源系统多支路快速组合电路,属于机房分布式电源系统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分布式发电通常是指发电功率在几千瓦至数百兆瓦的小型模块化、分散式、布置在用户附近的高效、可靠的发电单元。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电力系统将面临的巨大改革,分布式发电将是电力系统未来优先发展的方向。分布式电源通常接入中压或低压配电系统,并会对配电系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0003]但现有技术中的分布式电源系统存在多个工作支路,由于工作需要,需要进行多支路快速组合,从而形成新的工作支路,但这样会大大下降工作电压频率的功率因数,从而导致电压不稳定,同时由于工作时间快,导致工作指令信号与电信号产生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目的:提供一种分布式电源系统多支路快速组合电路,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0005]技术方案:一种分布式电源系统多支路快速组合电路,包括:
[0006]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用于进行各个支路拆分重组时的工作功率因数校正,保证功率因数稳定;
[0007]光电隔离模块,用于进行发送和接收支路组合信号,同时对信号进行光电隔离,从而减小干扰;
[0008]其中所述光电隔离模块包括:发送隔离模块和接收隔离模块。
[000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功率因数校正模块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二极管D5、稳压管D6、电容C5、电阻R18、电阻R19、变压器TR1、功率因数校正器U5、电容C6、电容C7、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二极管D7、压敏电阻VR1、绝缘栅极场效应管Q1、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
[0010]所述电容C1输入工作电压,所述电容一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17的一端、所述电阻R15的一端和所述变压器TR1的2号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同时与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和所述电容C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变压器TR1的4号引脚和所述电阻R19的一端连接,所述稳压管D6的正极接地,所述功率因数校正器U5的3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2的一端、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16的一端连接,所述功率因数校正器U5的5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功率因数校正器U5的8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3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4的一端连接,所述功率因数校正器U5的2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7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功率因数校
正器U5的7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21的一端连接,所述功率因数校正器U5的6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24 的一端连接,所述功率因数校正器U5的4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2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22的一端和所述绝缘栅极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22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24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25的一端和所述绝缘栅极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所述绝缘栅极场效应管Q1的源极同时与所述变压器TR1的1号引脚和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与所述压敏电阻V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8的一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9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1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5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24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11的一端连接且输出电压,所述电容C11的一端接地,所述压敏电阻VR1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连接且输出电压。
[0011]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发送隔离模块包括:电阻R1、二极管D1、电阻R8、二极管D4、电阻R7、收发器U1、电阻R5、电阻R6、电阻R9、触发器U4;
[0012]所述电阻R1的一端输入发送信号,所述触发器U4的1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和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触发器U4的3号引脚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且接地,所述触发器U4的15号引脚接地,所述触发器U4的14号引脚与12号引脚连接且同时与所述电阻R8的一端和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所述触发器U4的14号引脚输入工作电压,所述触发器U4的4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7的一端和所述收发器U1的4号引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和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收发器U1的2号引脚、3号引脚、8号引脚连接且输入工作电压,所述收发器U1的5号引脚接地,所述收发器U1的7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收发器U1的6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9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且输出,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且输出。
[0013]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接收隔离模块包括:二极管D2、电阻R2、光电隔离器U3、电阻R4、电阻R3、二极管D3、收发器U2、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
[0014]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输入控制信号,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光电隔离器U3的5号引脚连接,所述光电隔离器U3的4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且接收信号,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输入准备信号,所述光电隔离器U3的1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光电隔离器U3的2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3的一端和所述收发器U2的1号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和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且输入工作电压,所述收发器U2的2号引脚、3号引脚、5号引脚、4号引脚连接且与所述电阻R11的一端连接同时接地,所述收发器U2的6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所述收发器U2的7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所述收发器U2的8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10的一端连接且输入工作电压,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12的一端连接且输出信号,所述收发器U2的6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且输出信号。
[0015]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功率因数校正器U5的型号为L6562A;收发器U1和收发器U2的型号均为MAX487。
[0016]有益效果: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对分布式电源系统进行多支路快速组合时,对工作电压功率因数进行校正工作,通过对输入电压进行分压,且建立一个反馈补偿网络,从而可以抑制任何高频噪声,从而稳定工作电压的功率因数;同时在系统进行发送和接收信号时,进行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布式电源系统多支路快速组合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功率因数校正模块和光电隔离模块;其中所述光电隔离模块包括:发送隔离模块和接收隔离模块;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二极管D5、稳压管D6、电容C5、电阻R18、电阻R19、变压器TR1、功率因数校正器U5、电容C6、电容C7、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二极管D7、压敏电阻VR1、绝缘栅极场效应管Q1、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所述电容C1输入工作电压,所述电容一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17的一端、所述电阻R15的一端和所述变压器TR1的2号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同时与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和所述电容C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变压器TR1的4号引脚和所述电阻R19的一端连接,所述稳压管D6的正极接地,所述功率因数校正器U5的3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2的一端、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16的一端连接,所述功率因数校正器U5的5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功率因数校正器U5的8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3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4的一端连接,所述功率因数校正器U5的2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7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功率因数校正器U5的7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21的一端连接,所述功率因数校正器U5的6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24 的一端连接,所述功率因数校正器U5的4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2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22的一端和所述绝缘栅极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22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24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25的一端和所述绝缘栅极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所述绝缘栅极场效应管Q1的源极同时与所述变压器TR1的1号引脚和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与所述压敏电阻V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8的一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9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1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5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24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11的一端连接且输出电压,所述电容C11的一端接地,所述压敏电阻VR1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连接且输出电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联方云天信息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