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扇的电路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6194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17
一种风扇的电路板结构,包括供电单元、控制单元、开关单元、分频器、电机驱动开关单元、功能指示灯单元、电机连接线、摇控接收器件;其中,电机驱动开关单元分别与供电单元、控制单元、电机连接线连接,控制单元通过供电单元取得工作用电,且其引脚分别与开关单元、分频器、电机驱动开关单元、功能指示灯单元、摇控接收器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良,控制单元通过供电单元取得工作用电,并对开关单元、分频器、电机驱动开关单元、功能指示灯单元、摇控接收器件的各种信号进行处理,从而通过电机连接线对风扇的电机进行相应控制,使用户对风扇可以进行远程控制、近距离的控制及工作状态的观察,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实用性强。性强。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扇的电路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风扇的电路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中国专利文献号为CN207145292U于2018年3月27日公开一种智能多功能风扇,它包括控制电路板、传感器、电机驱动模块、电机、风扇和舵机,所述控制电路板的输入端与所述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的输出端与所述舵机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的输出端还通过所述电机驱动模块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风扇连接。据称,该结构的风扇通过对传感器收集的外界模拟信号进行处理并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从而控制舵机和电机的运转来实现对外界信号的反应;但是,该结构的风扇只有摇器功能,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用户对风扇的多功能使用需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性能优异、制造成本低、易生产、多功能且集成性高的风扇的电路板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0004]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风扇的电路板结构,包括供电单元、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关单元、分频器、电机驱动开关单元、功能指示灯单元、电机连接线、摇控接收器件;其中,电机驱动开关单元分别与供电单元、控制单元、电机连接线连接,控制单元通过供电单元取得工作用电,且其引脚分别与开关单元、分频器、电机驱动开关单元、功能指示灯单元、摇控接收器件连接。
[0005]所述供电单元包括相互连接的FUSE保险丝、D1二极管、D2二极管、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R1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DZ1稳压管。
[0006]其中,FUSE保险丝一端与L线连接,另一端与COM线、C1电容一端连接,R1电阻与C1电容并联,C1电容另一端与R3电阻一端连接,R3电阻另一端分别与D1二极管一端、D2二极管一端连接,D2二极管另一端分别与C3电容一端、C2电容一端、R4电阻一端连接,R4电阻另一端分别与C4电容一端、DZ1稳压管一端、R5电阻一端、C5电容一端连接,D1二极管另一端、C3电容另一端、C2电容另一端、C4电容另一端、DZ1稳压管另一端、R5电阻另一端、C5电容另一端与N线、电机驱动开关单元连接。
[0007]所述电机连接线至少包括LOW线、MEO线、HI线、OSC线。
[0008]所述电机驱动开关单元包括T1开关管、T2开关管、T3开关管、T4开关管、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
[0009]其中,T1开关管一端与LOW线连接,另一端分别与N线、供电单元连接,且其G端串接R13电阻后与控制单元的引脚1连接,T2开关管一端与MEO线连接,另一端分别与N线、供电单元连接,且其G端串接R12电阻后与控制单元的引脚2连接,T3开关管一端与HI线连接,另一端分别与N线、供电单元连接,且其G端串接R11电阻后与控制单元的引脚3连接,T4开关管一端与OSC线连接,另一端分别与N线、供电单元连接,且其G端串接R10电阻后与控制单元的引
脚5连接。
[0010]所述开关单元包括OFF开关、ON/SPEED开关、MODE开关、OSC开关、TIMER开关、R2电阻;其中,OFF开关一端、ON/SPEED开关一端、MODE开关一端、OSC开关一端、TIMER开关一端分别与R2电阻串接后与地线连接。
[0011]所述功能指示灯单元至少包括0.5H指示灯、1H指示灯、2H指示灯、4H指示灯、RHY指示灯、SLP指示灯、OSC指示灯、HI指示灯、MEO指示灯、LOW指示灯、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
[0012]其中,0.5H指示灯一端、1H指示灯一端、2H指示灯一端、4H指示灯一端分别与控制单元的引脚9连接,0.5H指示灯另一端分别与RHY指示灯一端、HI指示灯一端、R6电阻一端连接,1H指示灯另一端分别与SLP指示灯一端、MEO指示灯一端、R7电阻一端连接,2H指示灯另一端与LOW指示灯一端、R8电阻一端连接,4H指示灯另一端分别与OSC指示灯一端、R9电阻一端连接。
[0013]RHY指示灯另一端分别与SLP指示灯另一端、OSC指示灯另一端、2H指示灯、LOW指示灯、R8电阻、TIMER开关另一端、控制单元的引脚10连接,HI指示灯另一端分别与MEO指示灯另一端、LOW指示灯另一端、OSC开关另一端、控制单元的引脚11连接。
[0014]R6电阻另一端分别与OFF开关另一端、控制单元的引脚16连接,R7电阻另一端分别与ON/SPEED开关另一端、控制单元的引脚15连接,R8电阻另一端分别与MODE开关另一端、控制单元的引脚14连接,R9电阻另一端与控制单元的引脚13连接。
[0015]所述分频器与控制单元的引脚8连接。
[0016]所述摇控接收器件至少包括IRM元器件,该IRM元器件的OUT端与控制单元的引脚7连接。
[0017]本技术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良,在风扇的电路板上集成有供电单元、控制单元、开关单元、分频器、电机驱动开关单元、功能指示灯单元、电机连接线、摇控接收器件;在工作时,控制单元通过供电单元取得工作用电,并对开关单元、分频器、电机驱动开关单元、功能指示灯单元、摇控接收器件的各种信号进行处理,从而通过电机连接线对风扇的电机进行相应控制,使用户对风扇可以进行远程控制、近距离的控制及工作状态的观察,使用户对风扇的使用有着更直观的控制及判断,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0018]综合而言,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性能优异、制造成本低、易生产、多功能且集成性高等特点,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供电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控制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开关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分频器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机驱动开关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指示灯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机连接线结构示意图。
[0027]图9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摇控接收器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9]参见图1

图9,本风扇的电路板结构,包括供电单元1、控制单元2、开关单元3、分频器4、电机驱动开关单元5、功能指示灯单元6、电机连接线7、摇控接收器件8;其中,电机驱动开关单元5分别与供电单元1、控制单元2、电机连接线7连接,控制单元2通过供电单元1取得工作用电,且其引脚分别与开关单元3、分频器4、电机驱动开关单元5、功能指示灯单元6、摇控接收器件8连接。
[0030]进一步地讲,供电单元1包括相互连接的FUSE保险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扇的电路板结构,包括供电单元(1)、控制单元(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关单元(3)、分频器(4)、电机驱动开关单元(5)、功能指示灯单元(6)、电机连接线(7)、摇控接收器件(8);其中,电机驱动开关单元(5)分别与供电单元(1)、控制单元(2)、电机连接线(7)连接,控制单元(2)通过供电单元(1)取得工作用电,且其引脚分别与开关单元(3)、分频器(4)、电机驱动开关单元(5)、功能指示灯单元(6)、摇控接收器件(8)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风扇的电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单元(1)包括相互连接的FUSE保险丝、D1二极管、D2二极管、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R1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DZ1稳压管;其中,FUSE保险丝一端与L线连接,另一端与COM线、C1电容一端连接,R1电阻与C1电容并联,C1电容另一端与R3电阻一端连接,R3电阻另一端分别与D1二极管一端、D2二极管一端连接,D2二极管另一端分别与C3电容一端、C2电容一端、R4电阻一端连接,R4电阻另一端分别与C4电容一端、DZ1稳压管一端、R5电阻一端、C5电容一端连接,D1二极管另一端、C3电容另一端、C2电容另一端、C4电容另一端、DZ1稳压管另一端、R5电阻另一端、C5电容另一端与N线、电机驱动开关单元(5)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风扇的电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连接线(7)至少包括LOW线、MEO线、HI线、OSC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风扇的电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驱动开关单元(5)包括T1开关管、T2开关管、T3开关管、T4开关管、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其中,T1开关管一端与LOW线连接,另一端分别与N线、供电单元(1)连接,且其G端串接R13电阻后与控制单元(2)的引脚1连接,T2开关管一端与MEO线连接,另一端分别与N线、供电单元(1)连接,且其G端串接R12电阻后与控制单元(2)的引脚2连接,T3开关管一端与HI线连接,另一端分别与N线、供电单元(1)连接,且其G端串接R11电阻后与控制单元(2)的引脚3连接,T4开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强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安桥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