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氧大豆油生产用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6034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氧大豆油生产用反应釜,包括一反应釜体,所述反应釜体包括一筒体、一上封头、一下封头;一设置于反应釜体内的换热组件,包括一盘管式换热器;一循环组件,包括一设置在筒体外侧的循环管道,该循环管道的进料口与筒体的底端相连,循环管道的出料口与筒体的顶端相连,同时在筒体内还安装有与循环管道的出料口相连通的出料管,该出料管的出料口正对着换热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循环组件与换热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液体的循环流动,再配合出料管,将漏洞的溶液直接喷洒在换热器的表面,实现对溶液的换热,不仅实现了溶液的混合,也还能确保所有的溶液均能与换热器接触换热,大大提高了换热效果。大大提高了换热效果。大大提高了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氧大豆油生产用反应釜


[0001]本技术涉及环氧大豆油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环氧大豆油生产用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环氧大豆油是目前应用较广泛地无毒非苯类环保型塑料助剂

增塑剂,其兼有增塑和热稳定的双重性能,而且无毒、安全环保,因此受到塑料制品行业的青睐,在塑料、涂料、新型高分子材料、橡胶等工业领域中有广泛地应用。随着世界各国环保意识的提高,增塑剂的毒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类产品因有致癌嫌疑,很多发达国家已禁止其在医疗及食品包装、日用品、玩具等塑料制品中使用。并且由于石油供应偏紧,国际、国内增塑剂市场价格飞涨,而环氧大豆油和环氧脂肪酸主要利用的原料为可再生资源,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0003]大豆油环氧化的方法主要有溶剂法和无溶剂法:(1)溶剂法需要使用苯、甲苯、庚烷、己烷、氯仿等大量有机溶剂,对环境造成污染,且需要的生产设备多,三废处理量大,生产出来的环氧大豆油环氧值低,产品质量差,已基本逐步被淘汰。(2)无溶剂法主要是以甲酸或乙酸作为活性氧载体,27~50%双氧水作为氧的给体,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环氧化反应,在某一温度范围内将环氧剂滴加到大豆油中,常用的催化剂有硫酸、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此外合成环氧化大豆油的催化剂还有固体酸(如硫酸铝、硫酸铁)、杂多酸、固体超强酸,分子筛等,环氧化反应后经碱洗、水洗、减压蒸馏除水,最后得到产品。反应流程短,反应温度低,反应时间短,副产物少,产品环氧值高,色泽浅,产品质量好,生产易控制,操作简便。
[0004]目前,在环氧大豆油进行生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使用到反应釜来进行反应,在进行生产时,会将大豆油、双氧水、甲酸均加入反应釜中进行混合,再利用反应釜中设置的搅拌桨来将混合溶液搅拌混合反应,从而制得环氧大豆油,而在这一反应中,需要涉及到反应温度控制。传统的温度控制采用的是在反应釜内安装盘管式换热器来与溶液进行热交换,以满足温度的要求,但是,这样一种方式会存在这一定的缺陷:首先,反应釜内还需要安装搅拌桨来进行搅拌,在使用时,就必须要确保搅拌桨与换热器之间不会出现相互干涉等问题,对于安装以及后续的维护、更换等都非常的麻烦;另外,在进行换热的过程中,虽然利用的搅拌桨进行搅拌,但是,由于搅拌桨搅拌的局限性,会导致换热器长时间与相同部分的溶液接触进行换热,整体的换热效果并不是很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维护方便、换热效果好的环氧大豆油生产用反应釜。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环氧大豆油生产用反应釜,其创新点在于:包括
[0007]一反应釜体,所述反应釜体包括一筒体、一上封头、一下封头,所述筒体为一上下
两端均开口的空心圆柱体结构,上封头、下封头分别连接在筒体的上下两侧;
[0008]一设置于反应釜体内的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一安装在反应釜体内的盘管式换热器;
[0009]一循环组件,所述循环组件包括一设置在筒体外侧的循环管道,该循环管道的进料口与筒体的底端相连,循环管道的出料口与筒体的顶端相连,同时在筒体内还安装有与循环管道的出料口相连通的出料管,该出料管的出料口正对着换热器,且出料管倾斜设置,其倾斜方向为自循环管道的出料口至出料管的出料口方向逐渐向下倾斜,在循环管道上还安装有循环泵。
[0010]进一步的,所述盘管式换热器整体呈锥形状,且换热器的顶端的尺寸小于换热器底端的尺寸。
[0011]进一步的,所述出料管一共有两个,分别位于换热器的两侧,同时循环管道的出料口也具有两个,分别与两个出料管一一对应连接。
[0012]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中,通过循环组件与换热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将反釜体内的溶液实现循环流动,再配合出料管,将漏洞的溶液直接喷洒在换热器的表面,实现对溶液的换热,这样一种方式,不仅实现了溶液的混合,也还能确保所有的溶液均能与换热器接触换热,大大提高了换热效果,而且整个反应釜不再需要使用搅拌桨,简化了结构,对于安装、维护、更换都比较的方便。
[0013]盘管式换热器整体设计为锥形状,这样的设计,使得溶液在由出料管喷射在换热器表面上后,能够沿着换热器的外表面逐渐向下流动,增加了溶液与换热器的接触时间,进一步的提高换热效果。
[0014]将出料管设计为两个,并分布在换热器的两侧,从而可从换热器的两侧同时进行换热,增加换热器的利用率,提高化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环氧大豆油生产用反应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0018]如图1所示的一种环氧大豆油生产用反应釜,包括
[0019]一反应釜体,反应釜体包括一筒体1、一上封头2、一下封头3,筒体1为一上下两端均开口的空心圆柱体结构,上封头2、下封头3均呈弧形状,上封头2、下封头3分别连接在筒体1的上下两侧,且下封头3与筒体1焊接固定或一体成型,上封头2与筒体1之间通过法兰过渡连接固定。
[0020]一设置于反应釜体内的换热组件,换热组件包括一安装在反应釜体内的盘管式换热器4,换热器4固定在筒体1内,换热器4的上下两侧分别为出料口、进料口,且换热器4的出料口、进料口均伸出筒体1外。
[0021]盘管式换热器4整体呈锥形状,且换热器4的顶端的尺寸小于换热器4底端的尺寸。
盘管式换热器4整体设计为锥形状,这样的设计,使得溶液在由出料管5喷射在换热器4表面上后,能够沿着换热器4的外表面逐渐向下流动,增加了溶液与换热器4的接触时间,进一步的提高换热效果。
[0022]一循环组件,循环组件包括一设置在筒体1外侧的循环管道6,该循环管道6的进料口与筒体1的底端相连,循环管道6的出料口与筒体1的顶端相连,同时在筒体1内还安装有与循环管道6的出料口相连通的出料管5,该出料管5的出料口正对着换热器4,且出料管5倾斜设置,其倾斜方向为自循环管道6的出料口至出料管5的出料口方向逐渐向下倾斜,对于出料管5设计为倾斜管,则是为方便出料,避免溶液残留在出料管5内,而影响出液,在循环管道6上还安装有循环泵7。
[0023]出料管5一共有两个,分别位于换热器4的两侧,同时循环管道6的出料口也具有两个,分别与两个出料管5一一对应连接。将出料管5设计为两个,并分布在换热器4的两侧,从而可从换热器4的两侧同时进行换热,增加换热器的利用率,提高化热效率。
[0024]在进行反应时,首先,将需要反应的大豆油、双氧水、甲酸均加入反应釜体内,然后循环泵7开始工作,将反应釜体内的混合溶液经过循环管道6泵送,并从出料管5喷射在换热器4的上侧的表面上,在循环泵7工作的同时,换热器4也开始工作,换热介质从换热器4的进料口进入换热器4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氧大豆油生产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反应釜体,所述反应釜体包括一筒体、一上封头、一下封头,所述筒体为一上下两端均开口的空心圆柱体结构,上封头、下封头分别连接在筒体的上下两侧;一设置于反应釜体内的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一安装在反应釜体内的盘管式换热器;一循环组件,所述循环组件包括一设置在筒体外侧的循环管道,该循环管道的进料口与筒体的底端相连,循环管道的出料口与筒体的顶端相连,同时在筒体内还安装有与循环管道的出料口相连通的出料管,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健孙鹏杰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海珥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