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收集和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5841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水收集和过滤装置,包括引流组件和蓄流组件,还包括弃流组件,其中,所述引流组件包括雨水槽和引流总管,所述雨水槽平行设于屋檐处,所述引流总管,位于雨水槽下方,所述引流总管为三通管,包括第一引流管、第二分流管和第三分流管,所述第一引流管与雨水槽连通;所述弃流组件包括弃流管和第一截污框,所述弃流管预埋于地面下,其上端与所述第二分流管连通,下端与市政排水管网连通;所述蓄水组件包括第一过滤池、第二精滤器和蓄水池,所述第一过滤池与所述第三分流管连通,所述第一过滤池与蓄水池连通,所述第二精滤器位于所述第一过滤池和蓄水池之间。对初期雨水,设置有专门的弃流组件,弃流组件对初期雨水做弃流处理。雨水做弃流处理。雨水做弃流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收集和过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雨水处理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雨水收集和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城市供水难以跟上城市化的发展步伐,浇灌树木、冲刷马路等公益用水及其他新型行业加重了自来水供应的负担,在传统的水资源开发方式已无法再增加水源时,水资源面临缺乏的困境,但每年的暴雨季节,又给城市排水造成极大困难,因此对于雨水的回收利用逐渐成为一种经济实用的方式。
[0003]常见雨水回收多采用管道引流雨水至蓄水池,简单过滤后使用,不足之处在于:一方面对于初期雨水无处理措施,初期雨水即降雨初期的雨水,初期雨水溶解了空气中大量酸性气体、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污染性气体,因此,初期雨水的污染程度较高,超过了普通城市污水的污染程度;另一方面对雨水的过滤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家用雨水收集系统无初期雨水处理功能、同时过滤效果差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雨水收集和过滤装置,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及时处理初期雨水,降低雨水的污染,过滤效果好,可做饮用水使用。
[0006]2.技术方案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雨水收集和过滤装置,包括引流组件和蓄流组件,还包括弃流组件,所述引流组件分别与弃流组件和蓄流组件连通,其中,
[0008]所述引流组件包括雨水槽和引流总管,所述雨水槽平行设于屋檐处,
[0009]所述引流总管,位于雨水槽下方,所述引流总管为三通管,包括第一引流管、第二分流管和第三分流管,所述第一引流管与雨水槽连通;
[0010]所述弃流组件包括弃流管和第一截污框,所述弃流管预埋于地面下,其上端与所述第二分流管连通,下端与市政排水管网连通;
[0011]所述蓄流组件包括第一过滤池、第二精滤器和蓄水池,所述第一过滤池与所述第三分流管连通,所述第一过滤池与蓄水池连通,所述第二精滤器位于所述第一过滤池和蓄水池之间。
[0012]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弃流管为S形弯管,包括上管、下管以及连接上、下管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沿水平方向向下倾斜一定角度。
[0013]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下管内壁周圈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上设有卡槽,所述第一截污框的外沿设有与卡槽适配的凸缘,所述第一截污框的下方设有滤框。
[0014]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下管顶端设有能够打开或盖合的盖子以取出第一截污框。
[0015]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过滤池内设有雨水篦子、第二截污框、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所述第二截污框位于所述雨水篦子下方,所述第二截污框呈上大下小的锥形。
[0016]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截污框的下端为能够盛放沉淀物的沉淀篮,所述沉淀篮底部伸出第一过滤池后与底盖螺纹连接。
[0017]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过滤层为填料过滤层,所述填料为石英砂、锰砂、多孔陶瓷、无烟煤或活性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0018]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蓄水池内设有水泵,所述蓄水池通过出水管与家用管路连通。
[0019]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分流管、第三分流管和出水管上均设有电磁阀。
[0020]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蓄水池上端设有溢流口。
[0021]3.有益效果
[0022]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3](1)本技术的一种雨水收集和过滤装置,对初期雨水,设置有专门的弃流组件,降雨初期,雨水由屋檐处流入雨水槽,进而流入引流总管后,由第一引流管流入第二分流管,然后进入弃流管,弃流管与市政排水管网连通,最终污水排入市政排水管网做弃流处理。弃流组件对雨水做初步的净化,减少污染。
[0024](2)本技术的一种雨水收集和过滤装置,蓄流组件分别对中后期的雨水进行过滤和储存,与现有技术中精滤器、过滤网结合对雨水进行过滤,使其能够达到饮用水的标准,同时与其他用水管道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闭环系统,提高了雨水利用率,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图1中中A处的放大图;
[0027]图3为图2中C处的放大图;
[0028]图4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0029]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0030]11、雨水槽;121、第一分流管;122、第二分流管;123第三分流管;21、上管;22、下管;23、连接管;24、第一截污框;25、滤框;26、市政排水管网;221、凸台;241、凸缘;222、盖子;2221、把手;31、第一过滤池;32、蓄水池;33、第二精滤器;34、出水管;311、雨水篦子;312、第二截污框;313、第一过滤层;314、第二过滤层;315、沉淀篮;316、底盖;321、水泵;100、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
[00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基于附图所示
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34]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5]如图1,一种雨水收集和过滤装置,包括引流组件、蓄流组件以及弃流组件,引流组件分别与弃流组件和蓄流组件连通,其中,引流组件包括雨水槽11和引流总管,雨水槽11平行设于屋檐处,引流总管位于雨水槽11下方,引流总管为三通管,包括第一引流管121、第二分流管122和第三分流管123,第一引流管121与雨水槽11连通;弃流组件包括弃流管和第一截污框24,弃流管预埋于地面下,其上端与第二分流管122连通,下端与市政排水管网26连通,第一截污框24位于弃流管内;蓄流组件包括第一过滤池31、第二精滤器33和蓄水池32,第一过滤池31与第三分流管123连通,第一过滤池31与蓄水池32连通,第二精滤器33位于第一过滤池3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收集和过滤装置,包括引流组件和蓄流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弃流组件,所述引流组件分别与弃流组件和蓄流组件连通,其中,所述引流组件包括雨水槽和引流总管,所述雨水槽平行设于屋檐处,所述引流总管,位于雨水槽下方,所述引流总管为三通管,包括第一引流管、第二分流管和第三分流管,所述第一引流管与雨水槽连通;所述弃流组件包括弃流管和第一截污框,所述弃流管预埋于地面下,其上端与所述第二分流管连通,下端与市政排水管网连通;所述蓄流组件包括第一过滤池、第二精滤器和蓄水池,所述第一过滤池与所述第三分流管连通,所述第一过滤池与蓄水池连通,所述第二精滤器位于所述第一过滤池和蓄水池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和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弃流管为S形弯管,包括上管、下管以及连接上、下管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沿水平方向向下倾斜一定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收集和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管内壁周圈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上设有卡槽,所述第一截污框的外沿设有与卡槽适配的凸缘,所述第一截污框的下方设有滤框。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洪波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创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