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热风烘燥机供风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5802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热风烘燥机供风单元,其包括分风道,分风道内垂直设置有一隔板将风道分割成上分风道和下分风道;隔板的上端部截断并与下分风道的出风口的上侧壁之间形成缺口,下分风道的出风口的上侧壁开设有第一旁通风口,第一旁通风口背离上分风道的一侧安装有侧板,侧板与隔板之间留有间隙形成第二旁通风口,第一旁通风口靠近上分风道的一侧安装有上分风道风闸,侧板上安装有下分风道风闸;分风道的外侧垂直安装有一可升降的推杆,推杆上分别活动安装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上分风道闸固定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下分风道风闸固定连接。改进后的热风烘燥机供风单元可避免热风直吹织物表面,防止织物产生风口印。防止织物产生风口印。防止织物产生风口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进的热风烘燥机供风单元


[0001]本技术涉及织物烘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的热风烘燥机供风单元。

技术介绍

[0002]布(针)铗式热风烘燥机主要由拉幅装置、加热装置、烘房以及供风系统等组成。目前生产线上的供风系统结构包括如图1所示的与拉幅链条层数相匹配的供风单元,每个供风单元包括与主风道连通并与织物所在水平面垂直的分风道1

,分风道1

内垂直设置有隔板2

,隔板2

将风道1

分割成上分风道11

和下分风道12

,上分风道11

的出风口安装有与织物10上表面相对的上喷风管3

,下分风道12

的出风口安装有与织物10下表面相对的下喷风管4

。工作时织物被夹紧在轨道上运行于烘房中,在一定的纬向张力下,受到上、下对吹的喷风管中喷出的高湿热空气烘燥,达到烘干或定形的目的。但是生产实践中发现,当机器停车时,织物停止运行,而风机由于转动惯性缘故仍会持续的运行一段时间,导致主风道仍持续向各供风单元吹送热风,并经由上、下喷风管继续吹向织物表面,使织物被热风过度吹风定型,被烤焦后产生风口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热风烘燥机供风单元。
[0004]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的热风烘燥机供风单元,其包括与主风道连通并与织物所在水平面垂直的分风道,分风道内垂直设置有一隔板,隔板将风道分割成上分风道和下分风道,上分风道的出风口安装有与织物上表面相对的上喷风管,下分风道的出风口安装有与织物下表面相对的下喷风管;所述隔板的上端部截断与下分风道的出风口的上侧壁之间形成贯通上分风道和下分风道的缺口,所述下分风道的出风口的上侧壁开设有第一旁通风口,所述第一旁通风口背离上分风道的一侧安装有用于隔离上分风道和下分风道的侧板,所述侧板与隔板之间留有间隙形成贯通上分风道和下分风道的第二旁通风口,第一旁通风口靠近上分风道的一侧安装有可在上分风道内转动的上分风道风闸,所述上分风道风闸的尺寸以其向隔板一侧转动时可触碰到隔板并封住第二旁通风口为限,所述侧板上安装有可在下分风道内转动的下分风道风闸,所述下分风道风闸的尺寸以其向隔板对侧的下分风道的内侧壁一侧转动时可触碰到隔板对侧的下分风道内侧壁并封住下分风道的出风口一侧为限,所述分风道的外侧垂直安装有一可升降的推杆,推杆的顶部与推杆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推杆的杆身自上而下分别活动安装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上分风道风闸和下分风道风闸分别向推杆所在侧伸出一转轴,各转轴通过轴承固定于分风道的外壁,所述第一连杆一端固定安装于上分风道风闸的转轴上,第一连杆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条形孔,第一连杆和推杆通过穿过第一条形孔固定于推杆上的螺栓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一端固定安装于下分风道风闸的转轴上,第二连杆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条形孔,第二连杆和推杆通过穿过第二条形孔固定于推杆上的螺栓活动连接;推杆初始状态时,所述上分风道风闸与隔板相接封住第二旁通风口,下分风道风闸与下分风道的出风口的上侧
壁相接;推杆提升时,所述上分风道风闸向隔板对侧的第一分风道内侧壁转动并封住上分风道的出风口一侧,下分风道风闸向下转动封住下分风道的出风口一侧,第二旁通风口与第一旁通风口连通。
[0005]进一步地,所述推杆驱动机构包括安装于分风道上方的机架上的水平气缸,推杆与水平气缸之间安装有连板安装座,所述连板安装座上安装有一连板,所述连板呈倒V型且连板的中部铰接于连板安装座上,连板头端与水平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连板的末端开设有第三条形孔,连板和推杆的顶部通过穿过第三条形孔固定于推杆上的螺栓活动连接。
[0006]本技术通过对分风道结构进行改造形成第一旁通风口和第二旁通风口,并增设可转动的上分风道风闸和下分风道风闸,从而可以在停机时,通过提升推杆,将封住第二旁通风口的上分风道风闸打开,同时下分风道风闸向下转动封住下分风道的出风口一侧,将分风道的来风引向第一旁通风口,避免热风直吹织物表面,防止织物产生风口印。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技术
技术介绍
所述热风烘燥机供风单元的局部透视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改进的热风烘燥机供风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推杆初始状态时分风道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代表热风走向;
[001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推杆提升状态时分风道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代表热风走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0012]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改进的热风烘燥机供风单元,其包括与主风道(未图示)连通并与织物10所在水平面垂直的分风道1,分风道内垂直设置有一隔板2,隔板2将风道分割成上分风道11和下分风道12,上分风道11的出风口111安装有与织物10上表面相对的上喷风管3,下分风道12的出风口121安装有与织物10下表面相对的下喷风管4;所述隔板2的上端部截断与下分风道12的出风口121的上侧壁1211之间形成贯通上分风道11和下分风道12的缺口,所述下分风道12的出风口121的上侧壁1211开设有第一旁通风口13,所述第一旁通风口13背离上分风道11的一侧安装有一用于隔离上分风道11和下分风道12的侧板5,所述侧板5与隔板2之间留有间隙形成贯通上分风道11和下分风道12的第二旁通风口14,第一旁通风口13靠近上分风道11的一侧安装有可在上分风道11内转动的上分风道风闸6,所述上分风道风闸6的尺寸以其向隔板2一侧转动时可触碰到隔板2并封住第二旁通风口14为限,所述侧板5上安装有可在下分风道12内转动的下分风道风闸7,所述下分风道风闸7的尺寸以其向隔板2对侧的下分风道12的内侧壁一侧转动时可触碰到隔板2对侧的下分风道12内侧壁并封住下分风道12的出风口121一侧为限,所述分风道1的外侧垂直安装有一可升降的推杆8,推杆8的顶部81与推杆驱动机构9传动连接,推杆8的杆身自上而下分别活动安装有第一连杆81和第二连杆82,所述上分风道风闸6和下分风道风闸7分别向推杆所在侧伸出一转轴(61,71),各转轴通过轴承(未图示)固定于分风道1的外壁,所述第一连杆81一端固定安装于上分风道风闸6的转轴61上,第一连杆81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条形孔811,第一连杆81
和推杆8通过穿过第一条形孔811固定于推杆8上的螺栓83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82一端固定安装于下分风道风闸7的转轴71上,第二连杆82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条形孔821,第二连杆821和推杆8通过穿过第二条形孔821固定于推杆8上的螺栓84活动连接。
[0013]所述推杆驱动机构9包括安装于分风道1上方的机架20上的水平气缸91,推杆8与水平气缸91之间安装有连板安装座92,所述连板安装座92上安装有一连板93,所述连板93呈倒V型且连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热风烘燥机供风单元,其包括与主风道连通并与织物所在水平面垂直的分风道,分风道内垂直设置有一隔板,隔板将风道分割成上分风道和下分风道,上分风道的出风口安装有与织物上表面相对的上喷风管,下分风道的出风口安装有与织物下表面相对的下喷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上端部截断与下分风道的出风口的上侧壁之间形成贯通上分风道和下分风道的缺口,所述下分风道的出风口的上侧壁开设有第一旁通风口,所述第一旁通风口背离上分风道的一侧安装有用于隔离上分风道和下分风道的侧板,所述侧板与隔板之间留有间隙形成贯通上分风道和下分风道的第二旁通风口,第一旁通风口靠近上分风道的一侧安装有可在上分风道内转动的上分风道风闸,所述上分风道风闸的尺寸以其向隔板一侧转动时可触碰到隔板并封住第二旁通风口为限,所述侧板上安装有可在下分风道内转动的下分风道风闸,所述下分风道风闸的尺寸以其向隔板对侧的下分风道的内侧壁一侧转动时可触碰到隔板对侧的下分风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宝海黄仕强林建鹏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佶龙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