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压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5765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压阀,阀腔内设有笼状阀芯,阀腔与进口直通,与出口通过设于阀体底壁上的第一介质通道连通,阀芯的顶壁与阀杆滑动密封配合,底壁与阀杆留有间距,阀杆的底端连接有螺栓,螺栓的头端向下且位于第一介质通道的下方,阀杆顶部固定套装有隔膜,隔膜与阀芯之间留有间隙,间隙通过第二介质通道连通出口,所述隔膜的外缘与所述阀体的顶端端口的内壁密封,阀盖内设有向下顶推隔膜的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调节第一介质通道的过流面积来调节介质压力,相比于传统的减压阀通过调节出口的过流面积来调节介质压力,由于第一介质通道的过流面积小于出口的过流面积,在节流部件和调压部件的相同动作幅度下,过流面积的调节幅度小,介质压力的调节精度高。介质压力的调节精度高。介质压力的调节精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压阀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阀门,尤其涉及一种减压阀。

技术介绍

[0002]减压阀是通过调节,将进口的介质压力减至某一需要的出口的介质压力,并依靠介质本身的能量,使出口的介质压力自动保持稳定的阀门。传统的减压阀按结构形式通常分为薄膜式和活塞式两种,通常通过改变阀门出口的过流面积来调节介质压力,由于阀门出口的口径通常较大,通过节流部件改变阀门出口的过流面积时,任何一个微小的动作,都会引起介质流量的较大变化,致使介质压力有较大变化,使得阀门对介质压力的调节精度不高。另外,传统的减压阀通常不具备止逆和自我保护功能,当出现出口的介质压力由于意外情况突然升高时,易形成介质逆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压阀,结构简单,介质压力调节精度高。
[0004]本技术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压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设有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所述阀体内设有阀腔,所述阀腔内设有阀座,所述阀座上固定设有竖向的笼状阀芯,所述阀腔与所述介质进口直通,所述阀腔与所述介质出口通过第一介质通道连通,所述第一介质通道设于所述阀体的底壁上,其与所述阀腔的连通口位于所述阀座的下方,所述阀芯内同轴插装有阀杆,所述阀芯的顶壁与所述阀杆的外壁之间滑动密封配合,所述阀芯的底壁与所述阀杆的外壁之间留有间距,所述阀杆的底端同轴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头端向下且位于所述第一介质通道与所述阀腔的连通口的下方,所述阀杆上同轴固定套装有隔膜,所述隔膜位于所述阀芯的上方并与所述阀芯的顶壁之间留有环形间隙,其外缘与所述阀体的顶端端口的内壁密封,所述阀体上设有连通所述环形间隙与所述介质出口的第二介质通道,所述阀体的顶端连接有阀盖,所述阀盖内设有用于向下顶推所述隔膜的竖向的圆柱弹簧。
[0005]优选的,所述阀体的底端开设有与所述阀腔连通的竖向开口,所述竖向开口的内径与所述阀座的内径相同,所述竖向开口连接有阀帽。
[0006]优选的,所述阀帽包括头部和中空的颈部,其颈部向上伸入所述阀腔内,颈部的侧壁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介质通道与所述阀腔的贯穿孔,所述螺栓的头端的外径小于所述阀帽的颈部的内径,所述螺栓的头端位于所述阀帽的颈部内且位于所述贯穿孔的下方。
[0007]优选的,所述阀盖的顶壁上同轴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底端位于所述阀盖内,所述圆柱弹簧的顶端通过弹簧压片抵在所述螺杆的底端,所述阀杆向上伸出所述隔膜,所述圆柱弹簧的底端套装在所述阀杆上并抵在所述隔膜的顶面上。
[0008]优选的,所述阀芯的外壁上套装有筒状的过滤网。
[0009]优选的,所述阀体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介质出口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上连接有
堵头。
[0010]优选的,所述阀杆沿轴线设有轴孔,所述轴孔的顶端封闭,所述螺栓连接在所述轴孔的底端,所述轴孔包括位于上部的窄径轴孔和位于下部的宽径轴孔,所述宽径轴孔的孔壁上设有贯穿孔壁的第一水平孔,所述窄径轴孔的孔壁上设有贯穿孔壁的第二水平孔,所述阀芯的顶壁内缘封堵所述第二水平孔,所述宽径轴孔内设有橡胶球,所述橡胶球的直径小于所述宽径轴孔的孔径且大于所述窄径轴孔的孔径,所述宽径轴孔的孔壁上旋接有螺钉,所述螺钉的末端伸入所述宽径轴孔内并与孔壁之间留有间距,间距小于所述橡胶球的直径,所述螺钉的轴线高度不低于所述第一水平孔的轴线高度,所述橡胶球位于所述螺钉的上方。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水平孔位于所述阀杆的朝向所述介质进口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水平孔位于所述阀杆的朝向所述介质出口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水平孔的轴线与所述介质进口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二水平孔的轴线与所述介质出口的轴线平行。
[0012]优选的,所述螺钉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水平孔的轴线的高度相同,且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0013]优选的,所述宽径轴孔与所述窄径轴孔通过锥面过渡,所述锥面构成所述橡胶球的球座。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术调节介质压力时,来自介质进口的高压介质流经阀腔内的笼状阀芯,从阀芯底壁与阀杆之间的间距流入第一介质通道,再进入介质出口,然后从第二介质通道流入隔膜与阀芯之间的环形间隙,向上推动隔膜,使隔膜克服圆柱弹簧的向下推力,带动阀杆向上运动,通过螺栓的头端阻挡或封堵部分第一介质通道与阀腔的连通口,调节第一介质通道的过流面积,直至介质对隔膜的向上推力与圆柱弹簧对隔膜的向下推力平衡,实现对介质压力的调节。高压介质在流经笼状阀芯及阀芯底壁与阀杆之间的间距时,由于过流面积小于介质进口的过流面积以及过滤网的作用,介质压力会有小范围的下降,螺栓的头端调节的过流面积实际上是阀帽上的贯穿孔的过流面积,由于贯穿孔的过流面积远小于介质出口的过流面积,相比于传统的减压阀通过调节介质出口的过流面积来调节介质压力,在节流部件和调压部件的相同动作幅度下,过流面积的调节幅度小,介质压力的调节精度高,阀门整体的压力调节范围大。
[0016]2、本技术的阀杆内的轴孔及橡胶球的设置,当介质进口端的介质压力大于介质出口端的介质压力时,来自介质进口的高压介质从第一水平孔进入宽径轴孔,向上推动橡胶球封堵窄径轴孔,当介质出口端的介质压力由于意外情况突然升高并大于阀腔内的介质压力时,在隔膜带动阀杆的上升过程中,第二水平孔连通隔膜与阀芯之间的环形间隙,来自介质出口的高压介质经环形间隙从第二水平孔进入窄径轴孔,向下推动橡胶球,高压介质通过宽径轴孔和第一水平孔进入阀腔,迅速平衡阀腔与介质出口内的介质压力,可有效避免介质逆流。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阀芯的立体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阀帽的立体图;
[0020]图4是本技术的阀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减压阀,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上设有介质进口2和介质出口3,所述阀体内设有阀腔,所述阀腔内设有阀座4,所述阀座上固定设有竖向的阀芯5,所述阀芯与所述阀座密封配合,二者之间可以设有适宜形状及数量的密封圈,所述阀芯呈笼状,其主体部分由多个竖向的笼条51沿周向等间距排列构成,来自所述介质进口的介质经所述笼条间的间距流入阀芯的内部空间。所述阀腔与所述介质进口直通,所述阀座封堵所述阀腔与所述介质出口的直通空间,所述阀腔与所述介质出口通过第一介质通道6连通,所述第一介质通道设于所述阀体的底壁上,所述第一介质通道优选自所述阀腔向所述介质出口方向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第一介质通道与所述阀腔的连通口位于所述阀座的下方,所述第一介质通道的过流面积小于所述介质出口的过流面积。所述阀芯内同轴插装有阀杆7,所述阀芯的顶壁与所述阀杆的外壁之间滑动密封配合,二者之间可以设有适宜形状及数量的密封圈,所述阀芯的底壁与所述阀杆的外壁之间留有间距,供介质流过,所述阀杆的底端同轴连接有螺栓8(通常为螺纹连接),所述螺栓的头端向下且位于所述第一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压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设有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所述阀体内设有阀腔,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腔内设有阀座,所述阀座上固定设有竖向的笼状阀芯,所述阀腔与所述介质进口直通,所述阀腔与所述介质出口通过第一介质通道连通,所述第一介质通道设于所述阀体的底壁上,其与所述阀腔的连通口位于所述阀座的下方,所述阀芯内同轴插装有阀杆,所述阀芯的顶壁与所述阀杆的外壁之间滑动密封配合,所述阀芯的底壁与所述阀杆的外壁之间留有间距,所述阀杆的底端同轴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头端向下且位于所述第一介质通道与所述阀腔的连通口的下方,所述阀杆上同轴固定套装有隔膜,所述隔膜位于所述阀芯的上方并与所述阀芯的顶壁之间留有环形间隙,其外缘与所述阀体的顶端端口的内壁密封,所述阀体上设有连通所述环形间隙与所述介质出口的第二介质通道,所述阀体的顶端连接有阀盖,所述阀盖内设有用于向下顶推所述隔膜的竖向的圆柱弹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的底端开设有与所述阀腔连通的竖向开口,所述竖向开口的内径与所述阀座的内径相同,所述竖向开口连接有阀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帽包括头部和中空的颈部,其颈部向上伸入所述阀腔内,颈部的侧壁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介质通道与所述阀腔的贯穿孔,所述螺栓的头端的外径小于所述阀帽的颈部的内径,所述螺栓的头端位于所述阀帽的颈部内且位于所述贯穿孔的下方。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盖的顶壁上同轴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底端位于所述阀盖内,所述圆柱弹簧的顶端通过弹簧压片抵在所述螺杆的底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广宇唐兴成李来彬高贵松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艾迪西暖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